档案信息伦理是人们在档案管理、传播和利用过程中产生并对其评判和制约的道德观念,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产生于日常生活和信息行为中的道德观念以及对这种观念的认知和评价系统。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行为不是强制执行的,而是通过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根据信息管理学家曼森的PAPA理论,笔者将档案信息伦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档案利用中信息伦理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利用者的隐私权
利用者到档案馆查阅档案信息,必然要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有义务对利用者的个人信息以及所查阅的档案信息的内容进行保密。若第三方想要访问或者获取利用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利用者的个人信息以及所查阅的档案信息资料的内容),档案工作人员应予以拒绝。
(二)利用者的信息资源获取权
1、档案信息“垄断”。公民对信息具有知情权。长期以来,政府公文只是用于政府部门的日常办公事务,并没有普及公开,造成了档案信息“垄断”。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顺利实施,公众可以对政府各部门的文件、批示等相关公文进行公开利用,自由查阅。一些珍贵档案,如故宫博物院等重要机构中珍藏的档案,也随着档案的逐步开放展示在公众面前。除此之外,一些年代久远不便向公众开放的档案,也应通过高技术手段制成拷贝副本,以供公众利用,保证利用者的档案信息获取权。
2、利用者“歧视”问题。有些档案馆工作人员对待查阅档案利用者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教授、历史学家等文化水平较高,教育背景较好,经常利用档案的人会表现出和蔼、耐心、良好的态度,而对学生、普通民众等“外行人”的服务就显得不耐烦,认为他们不懂档案,有时甚至产生烦躁情绪。档案利用工作是一项面向大众的服务性工作,因此档案工作人员态度的端正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档案利用的效果。
3、查阅“不真实”档案的权利。档案是由人来记录的,由于记录者的阶级地位、立场观点、文化素质以及人为的对历史、事件的篡改、歪曲,会造成档案内容与事实不符。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档案内容虚假、失实,也还是反映了记录者的认识水平、本来意图或欺骗行为,档案仍不失为真实的历史记录②。有些档案利用者认为既然记录的不是真实的史实,对利用者有误导作用,因此也就没有必要提供给利用者来查阅。其实这是不对的。
4、“信息鸿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丰富、观念开放的有利条件使得东部地区的利用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和利用档案信息。但同时,西部一些地区信息相对闭塞,档案信息资源匮乏,档案人员观念落后,利用者对于档案信息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极大困难,在“质”和“量”上都不能得到保障。这对于广大利用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对其档案信息获取权的侵犯。
(三)档案信息产权的内涵
私人收藏者向档案馆捐赠档案,只是保管权转移至档案馆,但档案的所有权仍属于私人收藏者。档案馆与私人收藏者必须事先对档案的开放程度进行商榷,规定利用时间、利用对象以及利用范围等具体条款。一些档案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超越利用权限,或者没有认清所有权限的范围,对档案进行主观的处置,侵犯了档案所有者的权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对今后的档案征集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档案信息的正确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篡改、泄密问题,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话题,并呈现出快速攀升的趋势。信息技术日益革新的速度似乎已经赶不上信息犯罪的速度,高科技犯罪手段层出不穷。同样,这对档案的新型存在方式——电子文件安全的威胁与挑战也引起了档案工作者的关注。对于鉴定电子档案的真伪性,是档案工作者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二、解决档案信息伦理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相关档案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在档案信息伦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立法空白点。我们在面对电子档案的篡改、删除或泄密等问题时,仍无法可依,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档案信息法制化建设不仅强调“立法”的重要性,还要全面考虑法制化体系的系统建设,包括立法、执法、司法监督等多个方面。另外,认真学习和研究档案信息法制建设的国际动向,积极参与保障信息网络安全的国际合作,关注各大国际会议,各项实时动态,借鉴国外档案界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我们处理档案信息伦理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二)开展教育交流培训活动
1、增设档案信息伦理课程。高校的档案专业应尽早增设信息伦理课程,向还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介绍档案信息伦理的基本知识,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弥补这个方向的空白。这样做能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在他们成为档案工作者之前,从道德伦理角度避免档案信息伦理问题的发生,从技术手段上更多地掌握预防档案信息伦理问题的本领和方法。
2、举办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可以对档案工作人员开办有关档案信息伦理的短期培训,在活动中采用图片展览、录像播放、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做到每一名档案工作人员都了解有关信息伦理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3、开展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各地区档案部门、各高校以及档案工作的相关机构,应加强联系沟通,定期举办有关档案信息伦理的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这样不但可以互通有无,而且集思广益,博采众家之长。有条件的档案部门还可以邀请国内外档案专业,或是相关专业从事与档案信息伦理有关工作的专家学者做讲演、专题报告会等。
4、做好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在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信息伦理教育的同时,还应将其外延扩大,使档案信息伦理教育渗透到公民道德教育中去。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准的高度,对经常进出档案馆的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学生,甚至是普通公民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教育。
(三)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力度
进入信息时代,档案的面目焕然一新。同时,随之而产生的电子文件篡改问题也同样棘手。通过对易于被篡改的电子文件“上锁”,添加密钥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档案信息伦理问题的发生。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来完善和提高也是一种方法。目前国际上过滤因特网中违法与有害信息最全面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是采用“因特网内容选择平台(PICS) ”、“中性标签系统”。它主要是对每一个网页的内容进行分类, 并根据内容特性加上标签, 同时由计算机软件对网页的标签进行监测,以限制对特定内容网页的检索。我们可以将其借鉴过来,用于电子文件信息的筛选和监测。对于失泄密这样的档案信息伦理问题,必须通过研发独立的技术去杜绝其发生。我们应该大力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发展自主创新品牌,研发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器,硬盘等核心设备,不依赖于西方国家的技术,不盲目跟随国际技术潮流,做到独树一帜。只有形成自主知识体系的硬件设施做保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沙勇忠:《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述评》,《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年第6期。
[2] 薛匡勇:《军队档案管理学导论》,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
[3] 覃兆刿:<价值目标与伦理重构——关于档案馆社会化服务的功能与效能研究>,《档案学研究》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