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文章出自:范文中心 | 编辑:军事论文 | 点击: | 2014-12-21 21:03:52 |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旅游教育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很多院校纷纷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发展速度过快,中国的旅游教育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调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以期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良性、健康、平衡、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旅游 人才培养模式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的组合。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就是要根据不同情况对以上诸因素进行优化设计组合,寻求一个较理想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起步于1979年,以上海高等旅游专科学校的诞生为标志;大学本科旅游专业教育则起步于1980年,以杭州大学招收全国首届旅游专业本科学生为标志。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教育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由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道路。截至2007年底,中国大陆共有1641所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旅游管理、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专业。其中,高等院校770所,100多所高等院校可以自主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等职业学校871所,现有在校学生约79万人。不同层次的旅游院校为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和储备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然而,旅游界有关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批评之声一直不绝于耳。旅游人才培养仍存在着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动手能力差、结构不理想、急需人才缺乏、人才外流严重等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旅游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到旅游行业的还不到总人数的50%,而两年后能继续在旅游行业的本科生也只有40%左右,也就是约有80%的旅游专业大学毕业后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旅游专业毕业生“非本行业就业”、“学非所用”的就业倾向,对学生来说,是对大学学习几年积累的旅游专业优势的一种浪费;对高校来说,是旅游教育资源的一种损耗;对旅游企业来说,会提高其专业培训成本;对社会来说,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旅游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在国外,随着旅游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相关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角度出发,探求并总结了国际著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比如在瑞士,1893年创立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旅馆业管理人才的学校。它独特的教学模式驰誉世界,成为国际公认的“洛桑模式”,强调:人才培养关注行业特点和要求构建专业理论与应用理论、教育理论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和产教结合的办学理念与教学宗旨。因此,借鉴国外模式,分析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寻其影响因素,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有效地扭转这一局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策研究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从突出办学特色、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育、培养职业精神四个方面提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和建议。
  (一)适应市场需求,突出办学特色
  特色是旅游院校的生命。本来,每一个旅游院校或旅游专业,都可以而且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突出办学特色,而许多学校正是分别依托于如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外国语、农学、林学等不同的专业背景来办学,由于惯性思维的作用,人们多不愿意积极创新,大家几乎都生搬硬套旅游管理专业统一的人才模式,丧失了自己特有的学科背景特色。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时应该根据学校特点、生源特点、地域特点,安排自身的特色课程,突出对学生特殊技能的培养。特别是针对社会紧缺岗位设置的特色课程,可以锻炼学生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在就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课程设置上应重视专业理论、应用理论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落实,应根据学生能力培养规律和实际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来设置理论主干课和实践主干课。
  (二)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绝大部分高校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扩招的最好选择,在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上基本按照大致一样的模式开展培养和教学活动,无论是列入国家重点的985院校、211院校,还是省级重点院校、一般院校,都没有从塑造特色品牌出发,都在按照大致一样的模式、一样的教学设计、一样的课程设置安排开展教学活动,各个高校很少按照市场的需求,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对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一味追求教学规模,存在牧羊式教育的倾向。
  对于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定位不切实际的问题,学生俨然成为无辜的“牺牲品”。对于学校来说,要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市场需求作深入而细致的调研,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一些学校已率先尝试的“定单式培养”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特长,准确地把握区域环境和评估优势师资力量,即集中和整合自己最优势的资源去打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产品”,这也是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加强实践性教育,增加和优化实习课程
  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是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演练为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二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选择能够代表酒店行业先进水平的经营实体建立产学研结合基地,学生在实习基地深刻感受实际工作的气氛,熟悉酒店的具体运作过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返回学校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目的性。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学校服务社会和向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学校创新培养高效人才模式的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优化校外实践教学环境,合理安排校内外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构建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如不定期地邀请旅行社、酒店、景区等行业人士走进校园,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四)注重培养职业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对所学专业的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本职业的重要性、趣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主人翁精神,对本职工作负起道德责任和义务。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热爱旅游行业。要引导旅游管理本科生扭转进入服务业是“大材小用”、“最下等的选择”的观点。另外,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更重操作技能,作为本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在开始工作就走上管理岗位,从基层做起,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很有必要。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社会各方对服务业的认识偏见也必将逐步减少,形成更加开放的就业观念。就业观念的转变也会为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期待。
  参考文献:
  [1]翁鸣鸣.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2]国家旅游局.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N].中国旅游报,2008-09-15(3).
  [3]梅虎,詹泽慧.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倾向与本行业关联性分析及对策[J].旅游学刊,2009,24(6):76-81.
  [4]申洪源.国外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特色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5]曹诗图,夏华丽,孙天胜.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1-5.
  [6]刘宏盈,张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江南农业学报,2009,(10).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