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社会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论文: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现状分析
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现状分析
| 文章出自:好范文网 | 编辑:哲学论文 | 点击: | 2015-01-03 16:05:45 |
  论文摘要: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对自身的身份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模糊,甚至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专业认同、功能认同及自我评价等方面存在着误区。 
  论文关键词:心理教师;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指个人对所属群体的角色及其特征的认可程度和接纳态度。在我国教育界,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比较晚,受传统思维习惯和教育制度的影响,心理教师的身份还存在着许多争议,从而导致了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模糊甚至偏差,这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现状,提高心理教师的身份认同感,对提高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专业认同状况、功能认同状况、自我评价状况等几个方面对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身份认同感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一、心理教师的专业认同状况 
   
  在学校心理学发展较先进的国家,在中小学工作的心理学者的专业身份是非常明确的,表现为专业性的培养、严格的资格证书或执照制度、统一的从业标准和道德准则以及职业发展所必须的继续教育等等。 
  而在我国,心理教师的身份还存在着许多争议,导致了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模糊甚至偏差。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对我国京津冀地区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抽样调查,尽管大部分受调查者都有学校专门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场地(如心理咨询室),但六成多的心理教师觉得自己与学校中的其他教师相比,“任务不明确,可大可小”、“好像介于行政与教学之间”、“跟高考学科无法比,有时被冷落到角落里”、“工作变化性太大,随领导和上级的需要而定”等等[1]。可见,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大多数未能建立起自己的身份认同感,他们在学校教育中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出现了专业角色的混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教师与管理者角色的混淆 
  我国一开始就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而不是服务的角度来看待心理辅导的必要性的,缺少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一些学校安排学生管理人员兼任心理辅导教师,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教师就是学生工作处主任、德育主任或团委书记,由此出现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矛盾。 
  因为管理者会从学校大局出发看问题,要维护学校的声誉和正常运行的秩序;而辅导者的角色则要求从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角度出发看问题。这种混淆,一方面把管理者推向了尴尬地位,妨碍了他们作为管理者处理学生问题的客观性、果断性,妨碍了他们对纪律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心理辅导的进行。心理辅导要求较少考虑制度与管理,而主要从学生的人性和发展看问题,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隐私,与学生平等相处。心理辅导教师与管理者的混淆使心理辅导工作的信度和效度大打折扣,使得学生不相信心理咨询者,更不敢向其倾诉。 
  2.心理教师与德育教师的混淆 
  受师资力量的限制,许多学校的心理教师多是从德育教师转过来的,没有受过正规的心理学训练,加之品德教育的模式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使得他们在工作中不自觉地运用德育的方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对心理辅导失去了信任,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另外,许多学校安排德育教师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这样,在无形中会使学生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心理辅导不过是德育的另一个版本而已。 
  3.心理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混淆 
  目前在我国,心理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分并不十分清楚。心理教师多是兼职,大多数心理教师往往更加认同自己的普通教师角色,认为心理辅导是业余工作。 
   
  二、心理教师的功能认同状况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功能认同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心理教师就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 
  有人认为,心理教育的提出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或减少心理障碍。因而心理教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这种对心理教育的理解和界定是片面的。 
  心理教育的内涵非常广博,有关心理教育的定义很多,目前还没有定论。班华教授在《心育论》一书中提出:“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辞海》中的解释是:“心理教育是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教育部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由此可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功能也就不仅仅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这么简单。 
  (二)心理教师就是传授心理学知识的教师 
  有一些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些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心理学教育来对待,把心理教师当成了纯粹的传授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科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大量讲授系统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甚至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严格的考试。  心理学类   应该肯定,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来丰富学生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知识技能是必要的,但是把它当作单纯地传授心理学知识的“工具化课程”是不可取的。仅凭一张试卷是考不出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从分数上也看不出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否真正解决、心理健康水平是否真正提高、心理潜能是否得到开发。 
  (三)心理教师就是帮助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解决困惑的教师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心理咨询入手,较多地关注和解决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目标处于防治性的层次。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应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因此,在学校心理教育策略上,人们的教育共识是面向全体、发展为先、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首先着眼于发展全体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心理教师的自我评价状况 
   
  心理教师是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具有其特殊性。无论是在他人眼中,还是心理教师自身,对这一身份的特殊性都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心理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怎样的呢? 
  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心理教师能够主动按职业道德的要求来约束自己。但是,在被调查者中,认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咨询技巧很充分的竟然没有一人,大多数心理教师对自己的“理论知识”、“咨询技巧”和“工作满意度”感到一般。由于缺乏专业的训练,大部分心理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发挥效果和工作能力并不满意。六成多的心理教师觉得自己与学校中的其他教师相比显得有点特别。可见,心理教师在学校中还没有明确的位置。 
   
  四、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不高的影响 
   
  由于心理教师身份认同的混乱,目前已经导致了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 
  第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由于心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难以得到学生和领导的认可,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逐渐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形下,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学科中得到渗透的目标就难以达成。 
  第二,心理教师队伍不稳定。许多心理教师觉得自己与学校中的其他教师相比显得有点特别:一方面是工作性质、内容和方法不同;另一方面是任务不明确,可大可小,其他教师总是在遇到难解问题时才想到找心理教师试试,工作随领导和上级的需要而定,变化性太大,在学校中没有明确的位置。因为身份不明,从属关系不独立,常常兼顾其他事务性工作,工作待遇、职称评定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导致了心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综上可见,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较低造成了心理教师工作的低水平,从而导致学生及其他服务对象缺乏满意感,进而降低服务的需求,反过来也使心理教师成长的动力长期不足,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徘徊。因此,建立专职的心理教师体系、专业性的培养制度、严格的资格证书制度、统一的从业标准和道德准则等,是提高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解决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当务之急。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