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有了第一个毕业班,面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我把所有精力放在了毕业复习上。正在这时,我收到了一封学生来信,一个班级里最不起眼的小女孩怯怯地问我:“武老师,你是不是非常讨厌我。五年来,你都很少和我说话。甚至我故意犯错误,你也只是简单的批评我,讲几句就不再理我了。其实,我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你!”是这样吗?我大吃一惊,这个女孩子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一般,很沉默,很少引起我的注意,有过几次小错误,都不严重,难道……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我特意观察这个小女孩,她的眼神真的在追随着我,怯怯的眼光里有很多内容,我还发现孩子的性格真是太害羞了,有时叫她回答问题,她就会声音小小的,还会语无伦次。如果我再鼓励她,她就会脸红,样子十分可爱。我奇怪,以前怎么没有注意呢?我开始自省:我在重视知识传授、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是不是疏忽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呢?我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吗?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吗?知道他们有怎样的心理偏差并且明确这些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吗?
从此,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工作中更加细致地关注细节以及从中折射出的学生心理需求,找出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形成原因,并帮助他们努力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处理好学生的小失误,收藏好学生的自尊心
刚刚走进小学生生活的孩子经常会有一些小失误,比如:不敢走进教室,一见到老师会紧张甚至哭闹;忘了写作业或者上课却没有带学习用品;尿了裤子或者来不及拉在了裤子上,等等。这时不能一味地着急,呵斥学生,要想到对于只有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要婉转地交谈,避免使学生更加尴尬,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到现在我还在检讨一件往事:班上的一名男生不小心拉了裤子,我虽然已经不动声色地把他带到了办公室,并通知了家长来送裤子,但是当他的爸爸当着别的老师的面给他换裤子的时候,我还是看到孩子满脸通红,低着头,害羞地遮掩着。我看出孩子的难堪,用手抚摸着孩子的头:“没关系,你只不过不小心,下次不会了……”我的安慰没有起到作用,孩子开始哭起来。我想,我和那位父亲都太粗心了,没有想过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
二、正确地理解骄傲、嫉妒、失落,让学生们更加自信
班级里有一名学生真是特别的优秀,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作文多次在比赛中获奖,写得一手好书法,还会跳舞,真是每名老师的宠儿。可是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他总和同学们产生矛盾,经常发脾气,好朋友渐渐都怕他了。我看到眼里,不动声色观察,侧面了解才知道,学校广播站正在招小广播员,而他没有报名。为什么呢?我又打听一下报名条件,原来要求小广播员要能用英语主持升旗仪式,他胆怯了,进入高年级以来,他英语成绩下降了,而这种下降使他充满恐惧,他害怕曾经的骄傲不在了,所以强撑着,用朋友的迁就来满足内心的虚荣。明白这些问题所在,我才和他谈心:“遇到了困难就退缩说明你还是不够顽强,用伤害朋友的做法很愚蠢。”我告诉他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弱点才有前进的目标。我为他选择了一段难度适中的英文散文,请英语老师帮助他朗诵背诵,最终,当他当选上小广播员时,他也拥有了真正的自信。 心理学类 三、忽视和冷落是最严重的惩罚,不要考验孩子脆弱的心灵
回到前面的那个小女孩的事例上,我和她聊天时知道,她实际上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妈妈每天工作都很忙,认为孩子还小,也不懂什么,所以只有安排没有商量。渐渐孩子变得怯懦,胆小,不愿意和人交往。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当看到别人在游戏在欢笑时,她又是多么的羡慕呀!所以她又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她承认有时候她是故意犯错误的,希望吸引我的注意,而我没有意识到这些,我的忽视又一次伤害了她。我及时改正我的错误,课堂上我故意多提问她,并用鼓励的眼光给予她信心,课下我总是第一个发现她的变化,换了新发型,穿了一件新衣服都会获得我的肯定,有什么决定我也会装作不经意地征求她的意见,渐渐地她相信我是喜欢她的,性格也开朗了。
这提醒了我,我对于犯错误的孩子不再简单地处理一下就放手,而是总要问自己:“他为什么会这样呢?”班级里有一个脑瘫的孩子,学习倒没什么,只是走起路来有些摇摆,同学们都很关心他帮助他,经常扶着他出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是经常和同学们打架,连他妈妈都说他不识好歹。是这样吗?我发现当别人想帮助他时,他总是先说:“我自己来!”是的,正是同学们的帮助伤害了他的自尊,大家太重视他的行动不便,却忽视了他的自尊。于是我背后要求孩子们对他的帮助要不露声色的,要让他觉得他也是很棒的。
现在我的班级依然整洁,依然有良好的纪律,依然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的学习习惯,但是我不再一味要求,更多的是关注,关注教育的细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快乐、自信、融洽的朋友关系教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