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应用论文: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 文章出自:本站整理 | 编辑:硕士论文 | 点击: | 2014-12-26 11:34:14 |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的逐渐普及,各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日渐增多,而各专业学生层次又参差不齐,因此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针对高职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一主多附”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劣,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各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石,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是学生步入社会为己谋生的一种工具,更是社会现代文明对人们必备素质的要求。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导致了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以专业班级为教学单位,同一个起点、同一个步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若考核模式也一视同仁,这样势必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任课老师的教学热情。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工作和学习能力的高低。在许多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就普及计算机教育,幼儿可以在幼儿园通过互联网和自己的父母交流,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动画来欣赏,而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过程都在应用电脑,使其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服务。所以,计算机文化教育在这些国家已在真正意义上成了应用教育,从“用”中“学”,从“学”中“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现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作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所有高职院校已经成为继政治、英语、高数、体育课程之后的又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素质,即影响到毕业生的社会竞争能力。近年来,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从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各高职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研究,如:以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来分类进行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实施、课时分配和考核方式设置等;还有以不同专业类别群来进行设置的;也有面向全校学生分层次教学的,部分院校在不断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权威的模式定位,这就意味着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探讨和实施。本文从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了“一主多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适应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需要。 
  二、本课题研究内容 
  1.课程内容设置 
  “一主多附”的教学模式,即开设一门主要的公共必修课程,即《计算机应用》,开设时间根据单位教学条件的不同,一般设置在一年级阶段完成;之后根据不同专业后续课程的特点分别开设多门选修课程,如C语言、Visual Basic、数据库、网页制作或多媒体制作等。 
  “一主”即《计算机应用》设定为公共必修课程,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基础、Windows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信息检索与交流、常用工具使用等,课时设置为60学时,其中纯理论学时为12学时,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完成;边讲边练课时为48学时,全部在具有广播教学条件的机房完成。“多附”即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分别开设的多门选修课程,课时设置为40学时,选修课程则完全根据不同专业需求来制定教学大纲。 
  2.实施方式 
  由于学生生源地域条件不一的因素,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方法。虽然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再强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针对理论知识普遍缺乏的现象,注重理论教学,实验课则根据学生基础高低分成几个小组,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小组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布置不同的实践作业。对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辅导,待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再进行一定的技能训练,使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进行知识加深、拓宽,实验课,为他们布置的不是简单的验证实验,而是引导他们举一反三,去完成综合性的实践作业,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    3.教学过程与手段 
  整个教学过程强调“能力本位”原则,采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课程都是在具有广播教学功能的机房完成,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授课内容、知识深度、知识广度都依据专业进行调整。如授课内容方面:语言管理类专业,侧重点为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若是电子计算机类专业,还要更多地侧重硬件知识等。搜集整理大量的教学案例,同一知识点,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案例,案例与专业对应的岗位紧密联系,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部分抽象的概念,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工作情境。 
  4.考核手段的思考 
  本院采用的考核方式是让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等级考试的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成绩,通过近两年的实施,尽管通过率一直很高,但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因为都要参加等级考试,所以很多教师为了提高过级率,完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大量实施题海战术,大部分学生在做完题以后都不知道到底能干什么,这明显和高职教育的目标背离,学生的应用能力没有得到真正地提高。在此,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同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就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考核方式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计算机应用课程总成绩应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平时课堂练习和到课表现来评定,占总成绩的20%;第二部分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第三部分由平时大作业(平时大作业可以由任课老师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分教学单元分别设置多次大作业)完成情况来评定,占总成绩的40%,简单用算式描述如下: 
  《计算机应用》课程成绩=平时上课表现*20%+全国等级考试成绩*40%+大作业成绩*40% 
  三、小结 
  通过本院近两年教学改革实践,“一主多附”的教学模式操作简单,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比较适合高职教学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公共必修课程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根据专业特色开设的多门选修课程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但在考核方式上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寻求一种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素养,又可以培养其应用技能的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0,(6):49-51. 
  [2] 罗杰红,杨伟明,等.高职“四层四段四驱”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1):146-149. 
  [3] 于宁.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0,(6):102-105.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