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财务报告;质量;改进对策
一、财务报告概论
(一)财务报告的含义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它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二)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应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主要有以下内容: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投资、贷款决策提供信息;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为单位加强经济管理提供资料;财务会计应当为有关管理部门加强检查、监督,维护经济秩序提供资料。
(三)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
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及其他机构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以有利于正确地进行经济决策。按照规定,财务报告的编制有时间要求、格式要求,以及编制程序和质量要求。企业必须按照以上各种要求编制财务报告。
二、当前我国财务报告中存在问题
从1999年开始,财政部先后进行了4次会计信息质量的抽查,公布了8份公告,抽查结果发现,我国的许多行业无不存在着会计信息的舞弊。另外,据深交所的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企业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比例为13%,隐瞒信息的比例却高达70%。
自八十年代以来,现行财务报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由于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大量新型经济事物的出现,使得信息使用者面临着许多新的经济决策。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需要呈现多样化,而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由于范围狭窄而使得信息的有用性逐渐降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微观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的责任与内容发生了变化。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大量新型经济事物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着许多新的经济决策,从而对会计信息产生了更多、更新的需要。作为会计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报告,在面临时代的变革与发展机遇时,怎样借鉴国外的经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拓展自身的信息含量,顺应信息WP=3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便成为我国会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财务报告的改进对策
当前我国的财务报告存在着信息含量不完整、反映不准确、披露不及时、项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坚持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就必须扩展信息披露范围,制定相应会计准则,创新会计确认、计量标准,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调整财务报表结构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种信息。
会计系统的基本目的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财务报告是会计系统的最终输出信息,它的目的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资料。财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终极输出信息二十一世纪社会环境的巨大变革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产生了较大的挑战。
(一)扩展信息披露范围 按照财务报告的充分揭示原则,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使用户易于理解。因此应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适当扩展信息披露的内容。不仅要有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有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有确定的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有历史信息,还要披露预测信息;不仅要有整体信息,还要披露分部信息。
(二)制定相应会计准则,创新会计确认、计量标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会计确认和计量必须创新,才能解决内容复杂,而纳入报告进行确认、计量有困难的难题。一是会计确认的范围要扩大,确认的标准要更新。二是计量属性须重新解释。要从广义上理解货币量度,不以货币量度为限,鼓励使用其他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补充。例如:衡量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可以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度量:市场占有率可用百分比来量化;顾客满意度可用“很满意”、“满意”、“不满意”等概念量化;企业风险可用概率来量化。可见,会计在计量问题上若不跳出货币度量的框框,就很难在确认和披露上有所改进。三是要适当拓展计量标准的范围。由单一计价模式向多元计价模式转变,由历史成本计量向现行价值计量转变,同时要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解决诸如自创商誉等项目如何确认和计量的问题。
(三)缩短报告时间间隔,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现实是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衍生工具不断涌现,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日益显著,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大大缩短。而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在时效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因此,首先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仍要存在,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另一方面,编制实时报告作为有效决策的依据。为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我国中期财务报告可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在时间上采用季报编制形式,在内容上要重点突出,避免“小而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会计数据能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的处理与反映,会计人员账务处理一完成,计算机就可以自动生成报表。这就大大缩短了报告输出的时间间隔。其次,必须建立和完善实时财务报告系统。通过互联网发布企业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手段。网络会计使会计信息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大大拓宽,减少了会计信息产生、传播与利用的时间间隔。我们可要求需要外送财务报告的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实时财务报告系统,这样不仅给使用者获取企业财务报告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可以遏制一家企业两套帐甚至多套帐的做法。再有,职能部门可将查处的虚假财务报告问题在网站上公布,能以最快的速度将问题揭露,使会计信息的用户早做防范。
(四)调整财务报表结构,改进财务业绩报表
调整财务报表结构。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应将这三张报表结构进行调整,将披露的会计信息划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部分。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指正常的或经常的交易或事项。例如,正常或经常性的经营活动以及经常性的非经营利得或损失。而非核心业务是针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是非典型的经济业务或偶发性的交易或事项。当然,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的划分是相对的,也是因企业而不同的。将企业的经营业务划分为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可以力保集中资源向使用者提供最能够反映企业经营趋势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