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港产业发展从低级到高级,有自身的演变过程。根据对发达国家临港产业发展路径的分析,以及产业模式构成要素分析,我们发现尽管由于发展阶段和自身条件的不同,临港产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但依然可以梳理出临港产业发展的规律性,概括出每一个阶段不同的发展模式,并由此构成动态临港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临港产业;发展规律;研究
与临港产业相近的产业很多,比如说海洋产业、港口产业,但是临港产业不等同于海洋产业或港口产业。因而,研究临港产业需要一套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对于临港产业,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对临港产业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李文荣(2007)临港产业,即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有关产业部门,大致包括:以港口装卸业为主的港口直接产业,以海运业、集疏运输业、仓储业为主的港口关联产业,包括修造船、贸易、钢铁、化工等产业在内的港口依存产业,以及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饮食、商业等服务行业在内的港口服务业。钟铭、李娜、刘建纯(2008)认为临港产业是一种具有地理上毗邻港口,产业上与港口产业密切相关,共同以港口为依托、输入或输出与港口相关的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本文定义的临港产业是以港口为核心,以巨大的经济腹地为依托,依托港口的存在而存在并聚集发展起来的多种类、多层次、综合性、开放性的产业体系。临港产业发展往往对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临港产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很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临港产业发展从低级到高级,有自身的演变过程。根据对发达国家临港产业发展路径的分析,以及产业模式构成要素分析,我们发现,尽管由于发展阶段和自身条件的不同,但是依然可以梳理出临港产业发展的规律性,概括出每一个阶段不同的发展模式,由此构成了动态临港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一阶段:“以货物运输为主导的海运服务型”。这是临港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临港地区开发缓慢,临港产业以港口为核心的海洋运输业为主,港口区位优势明显,畜牧、渔生产加工业及简单工业开始在港口周围布局,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零散无序地坐落于临港地区之中。港口区域主要肩负着对外贸易和简单农副产品加工的任务,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临港区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的货场和中转站,此临港产业发展模式中临港产业缺乏统一的布局和良好的规划,港口通常以优越的区位和优惠的税费吸引广大客户。相对而言,收入也以运输费、税收和储藏费为主,此阶段经济效益较低,是临港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重制造业为主导的重工业临港产业”发展模式。此阶段临港重化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临港产业重要组成力量,临港经济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采用这种临港产业发展模式的港口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以货物运输为主导的简单海运服务型”临港产业转型升级而来;另一种是在港口建设期间同时规划临港产业园区,大型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企业进驻园区。
通常,临港地区通常有一定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与港口相关的重化工业可以就近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并将产成品销往国外,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并且部分临港地区有比其他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从而吸引了诸如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进驻临港产业园区,成为临港地区的支柱产业。临港工业企业坐落于紧邻港口的临港园区,大量的原料和产成品通过港口大批量运输,采取“大进大出”的经营方式。该阶段的产业结构相对于第一阶段有所提升,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因为产业的性质要求临港产业大型化、产业布局规范化,经济效益提升明显。临港产业区大量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工业企业为社会创造大量劳动职位,对GDP及税收贡献可观。但是,这种“大进大出”资源导向性工业对于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应在对于污染的处理上多下工夫。
第三阶段:“以重轻工业为主导的混合型临港产业”。重工业为主的临港产业后期,适度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效率低下的、落后的产能被淘汰。效率较高的、先进的技术被引进,重工业产业升级的同时,又发展出口加工业,或兼容其他轻工业。这一阶段可以看成是第二阶段发展后期的成熟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及科技含量较高的轻工业的出现,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第四阶段:“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临港产业”。随着临港地区经济发展,临港地区地价逐渐上涨至占地巨大的工业企业所不能接受的程度,经济效率低、科技水平低、污染严重的产业逐渐转移到内陆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逐渐占据着临港产业的主导,集成电路、海洋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逐渐占据着临港产业的主导。与此同时,金融、贸易、旅游等临港第三产业逐渐在临港地区发展壮大。较前面几种阶段而言,这一阶段的临港产业是较为发达的高级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科技领先、经济发达、环境友好、和谐社会。这标志着临港产业发展到高级阶段。
临港产业发展演变规律是与工业
化进程息息相关的,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临港产业都是由初级阶段经过漫长的更新换代的过程逐步升级到高级阶段的。推动临港产业升级换代的主要两个因素包括:1、经济因素。在临港产业发展初期,利用临港地区的优良区位和一定的基础设施进行货物运输和畜牧、渔生产加工业及简单工业。随着临港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能享受海运业大出大进的运输便利的重化工业企业进驻临港地区。在重化工业形成一定规模后,便吸引其他一些轻工业在临港地区形成集聚。临港地区的繁荣带动了地价的上涨,临港地区便对工业企业家失去了成本低廉的优势,工业企业纷纷内迁。而海运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便受到了产成品附加值更高的集成电路、海洋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青睐,与此同时,金融、贸易、旅游等临港第三产业逐渐在临港地区发展壮大。
2、政府作用。政府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在经济生活中,一味强调市场的作用往往会产生“市场失灵”。这时候政府对于纠正临港产业发展中“市场失灵”的作用尤为明显。政府必须以市场为基础,或以弥补市场机制中出现的缺陷为限度,政府应制定具体的产业准入、产业退出指南,需要政府利用产业政策来干预和指导,引导和扶持重点临港产业发展。临港产业发展需要市场与政府相互配合。加强对产业布局的规划引导和空间导向。对不同地域相应采取适当手段,引导产业布局。对现有各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无论是吸引外资,还是吸引内资的优惠政策,都应适时进行清理,克服无序竞争、阻碍空间规划实施的混乱状态。
但是,并不是所有临港产业的发展都完全遵循以上规律,临港地区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有的临港产业发展过程中碰到了由初级阶段向高级化发展的障碍,比如一些处在狭小岛屿或者狭长地区的港口,其处于主航线上,区位优势明显,在由以“货物运输为主导的海运服务型”临港产业向以重制造业为主导的重工业临港产业过渡过程时,发现根本没有供工业发展的大片土地,其发展只能停滞不前;还有一些港口由于不在主航道上,港口吞吐量大大地受到影响,想要提升港口的地位,只能在临港地区发展重化工业和轻工业,通过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大进大出”来带动港口的发展,临港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正确规划。因此,临港地区应根据自身的区位因素、经济基础、资源因素、政策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临港产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临
港地区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技术结构和资源利用方式促进临港产业的换代升级,通过临港产业的发展带动港口和整个区域的发展。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注重环境的保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降低能耗;另一方面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益。蓝色经济区临港产业要打造成低碳经济示范区,这就要求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文荣.河北省临港产业发展策略探讨[J].港口经济,2007.3.
[2]钟铭,李娜,刘建纯.日本促进临港产业发展的政策与经验[J].现代日本经济,2008.4.
[3]孙群力.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7.4.
[4]代晓松.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辽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J].港口经济,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