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书法练习;积极;心理效应
一、书法练习的作用机制
(一)古代书法论著中的作用机制
书法练习所产生的积极心理效应,古人早已认识,并且其观点历来颇为一致。一般书家皆认为,书法练习可以修身养性,且利于身心。对此,书论中记载颇多。如“书者”“墨花翻飞,寿出笔端”;“善于书法者,俱寿考而身强健”等。何乔潘在其著作《心术篇》中说:“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气,散胸中之郁也,故书法家都每得以无疾而寿”。黄匡在《欧北医话》中记载:“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乐之”。所以,“坚持临池学书,大脑至老不衰”。
古人认为,书法练习有益于情绪调节。对此,我国古代书法论著中亦多有论述。唐代张怀瑾在《书议》中谈到:“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苏轼也说:“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说:“栖迟卑冗,壮猷伟气,一寓于毫牍间。”清周星莲在《临池管见》记载:“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书者,或抒积极情感,或散消极情绪。虽然古人的这些认识多为个人的主观经验,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也是符合书法艺术活动心理规律的。
(二)现代心理学研究下的作用机制
对于书法练习产生积极心理效应的作用机制,香港大学心理学系高尚仁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研究,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首先是他提出的汉字书写的心理几何理论。该理论包含以下几个观点:现代汉字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封闭性、对称性、平行性、连通性和方向性等视觉空间特征,在书法训练过程中,这些汉字所具有的空间特征与人类视觉特征相互呼应,使汉字书写过程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从而促进书法练习者视觉空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书写者的知觉-认知-动作系统产生积极影响;汉字书写过程中千变万化,形式多样,书写者知觉认知体验也会随之变得丰富多彩,给书法练习者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思考。第二个方面,通过考察书写训练中书写活动对书写者所产生的影响,发现书法运作时的许多生理反应,如心律和呼吸会变慢、血压会降低,出现身体松弛的现象,同时书法训练者的脑神经活动亦会加强。高尚仁还研究了书法练习对汉字命名作业、字形相似性判断、图形再认等任务的影响,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书法优化激活效应理论,即书法训练对大脑有激活作用,特别是在右半球功能的激活上表现尤其突出。高尚仁的研究从汉字视觉特征、书法运作的脑激活两个方面为书法练习的潜在心理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书法练习的应用研究
(一)书法练习对儿童的积极心理效应
周斌、刘俊升和桑标研究了书法练习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以124名三年级儿童作为被试,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那些没有接受过书法训练的儿童相比,接受了书法训练的儿童在情绪上更加冷静、安定,性情也更为顺从、温和,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对比较强,思维也更加开阔并且少拘束。
刘俊升、周颖和桑进行了书法练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选取小学三年级学生124名作为被试,追踪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书法练习的学生焦虑和神经过敏性水平上升幅度水平显著低于未参加书法练习的学生,与没有接受过书法训练的儿童相比他们会出现更少的问题行为。
周斌、刘俊升和桑标还研究了书法练习对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影响。采用纵向研究方案,对114名四年级儿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追踪。结果显示,书法练习在了解自身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以及情绪管理三个维度的发展上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心理学类 这些研究证实,书法练习可以促进儿童积极的心理改变,主要表现在儿童个性、情绪智力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上。而这些表现仅仅是儿童心理层面的冰山一角,书法练习对儿童心理的积极影响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发现。
(二)书法治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积极心理效应
姚付新,樊作澍,宋燕明等研究了书法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结果显示,书法治疗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对其阳性症状也不会加重。通过书法训练,病人的情绪得以稳定,始动性得到提高,生活兴趣有所拓展,注意力逐渐改善,自卑感降低,自信心提升。研究证明,书法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稳定病情、巩固疗效、促进病人康复、延缓病人走向衰退。
曹九英,邓文英,文结维等探讨了书法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经书法辅助治疗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和焦虑水平显著降低,部分精神症状得到改善,说明书法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水平。
刘艳研究了书法干预对多动症儿童认知障碍的康复作用。书法训练后,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增高,持续时间延长,工作记忆能力加强,精细动作和协调性也有改善,从而验证了书法训练对多动症儿童的认知障碍具有康复治疗的作用。
董邢萍、贾继敏、王俊等研究了书法训练配合博乐欣治疗焦虑症的疗效。研究表明,书法训练配合博乐欣治疗焦虑症的与单用药物治疗相比,可明显缩短治疗过程,效果也更加良好。
曾昭祥研究了书法训练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说明,书法训练合并药物治疗在改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从而证明了书法训练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宗焱、祝卓宏、王晓刚等进行了书法心理治疗对震后儿童创伤应激反应的心理干预研究,对有明显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小学生进行了书法心理治疗。结果表明,书法治疗能有效缓解创伤后应激反应,同时也验证了书法心理治疗的有效性。
郑刚、王鹏、刘学兵研究了书法治疗对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书法治疗可以明显控制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焦虑症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书法治疗分支于艺术医学领域,是中国对心理治疗和行为药物的贡献,是一种健康、治疗与康复的科学方法。研究者在使用药物及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同时,努力尝试将书法治疗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但从已有研究来看,该方法主要是作为精神障碍患者的一种潜在的辅助治疗手段。
三、书法练习的效应思考
书法练习能够促进个体心理产生积极的改变,同时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心理治疗手段。尽管书法练习的应用研究已经开展,其研究技术和方法也有一定的进步,但鉴于书法练习方式的独特性,基于书法的心理训练模式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因此,其充分应用和合理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对于书法练习的积极心理效应的解释要遵循多角度、多层次的原则,摒弃单一因果解释论。对于书法练习促进个体心理产生积极改变的效果我们不能忽视,也不能过于夸大,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来解释和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