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19日发表“专著不如论文”的讨论文章,曾昭禹先生说“专著不如论文”是伪命题,遭到严轼先生的反对,认为“曾先生为专著的冷遇鸣不平,其情可感,然其理不通”,并进而认为“专著总体确实不如论文”。读罢二文,笔者借用严先生的话说,二位皆属“其情可感,然其理不通”也。
曾先生认为“专著不如论文”是伪命题,其命题本身并没有错,“专著不如论文”的确是个伪命题,就像“乌鸦都是黑色的”这个伪命题一样,过去人们一致认为乌鸦都是黑色的,可后来发现乌鸦其实还有白色的,只是因为稀少大多数人没有见过而已。回到“专著不如论文”这个命题上,我们只要发现有“论文不如专著”的现象存在,那么“专著不如论文”是个伪命题这个命题就能成立。很显然要证实这点是不用多少笔墨和口舌的,学界之人只要扫描一下学术史便可得到相应答案了。
然而,曾先生在论证“专著不如论文”这个命题时,的确存在“其理不通”的地方,给严先生留下了“驳倒”的“漏洞”。曾先生认为:在学术论文崇拜及“垃圾论文”满天飞的情况下,“专著不如论文”论荒谬绝伦。这个结论并没有错,但这种比较不够科学,一本货真价实的学术专著肯定胜于“垃圾论文”。这就给反驳方留下了靶子,一篇有独到见地的论文同样也是胜于那些没有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发现的所谓“研究专著”的。难怪严先生说“专著总体确实不如论文”了。
这里,严先生在论证他的命题时,也犯了与曾先生同样的错误,他用相当多的笔墨来论述那些“所谓专著”的确不如论文,认为“出版专著除了钱几乎没有门槛”,这样“炮制”出来的专著不如那些通过认真研究撰写的论文。只是这种比较同样也是不够科学的。因为这样已陷入田忌赛马的游戏之中了,何况时下发表论文也有不少像出“所谓专著”一样,几乎是没有门槛的。在专著PK论文上如果用这样的思维去下结论,就难免陷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境地。
从真正学术研究的意义上讲,“专著不如论文”的确是个伪命题。真正潜下心来做出的一部专著,以其真正具有的“全面性、系统性、成熟性、科学性”,可以肯定地说是要比写一篇论文费更多心血的,这种专著的价值也肯定是一篇论文不可比拟的。至于严先生列举有的学术大师的学术成果多以论文形式存在来说明“专著不如论文”就更站不住脚了,学术界以专著奠定其学术地位的学者不同样比比皆是吗?
其实,真正写作专著难,写作论文也不容易。讨论“专著不如论文”这个命题的是非,实质反映出的是我国时下普遍存在的学术缺席、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现象,是众多“权力学术”、“金钱学术”、“人情学术”、“虚假学术”等学术乱象的一个缩影,只要这些学术不良风气存在,评价的大棒无论指向专著还是论文,专著或论文这种学术成果形式的价值都会大打折扣而不如对方,甚至都有可能会成为文字垃圾。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