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科学的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尤其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另外,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更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初次接触某一应用软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就够了,不要要求学生一下子学得很深。
在以后进一步的教学中,肯定会遇到新的运用要求,学生就会感兴趣,自己便会主动深入学习,这就是“学以致用”了。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反之,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把枯燥的教学变为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下,顺利地获取知识。对于不同的知识,笔者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的教学
(1)利用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工作,做好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工作。我们可把现成的教学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或根据需要开发制作新型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灵活、图文并茂、动态显示、声色变音合成的特点,使生动活泼的动画界面与学习相伴随,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相配合,这样,学生会有极强的参与意识,从而创造出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
(2)适当安排竞赛活动,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工作。对于基本技能的操作(如键盘、鼠标的操作),如果不注意加强兴趣教学,学生是很难掌握操作技能的。对于鼠标的操作,可选择一两个游戏软件;对于键盘操作,也可选关于键盘指法练习的软件,并约定进行定期的竞赛活动,激励他们在学习中积极训练,主动熟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2.对于应用软件的教学
(1)从学生感兴趣的应用软件入手,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目前,信息技术教学所采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一般都为Windows,而在Windows 支持下的应用软件具有好多共性,如:工作界面具有一致性;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一致性;对文件打开与保存的操作一致;对剪贴板的运用一致等等,而这些也正是在应用软件学习中应熟练掌握的最基础的技能知识。经过长期观察,笔者发现学生对游戏软件、画笔工具特别感兴趣,而画笔工具的应用容纳了很多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知识,所以,对于应用软件的教学,笔者首选了“画笔”工具的教学,以它作为学习其他应用软件操作的突破口。
(2)以简单应用软件的学习为基础,通过实际任务,驱动对其他应用软件的教学工作。有了对一个应用软件的系统学习过程,在对其他应用软件的学习中,教师更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设计一连串富含知识性的实际问题,激励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并适当加以表扬,以保持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兴趣。对于软件中比较繁琐,或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独立学习的能力。
(3)对于程序设计的教学,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们设计合适的台阶,使每个台阶的升高,都体现出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同时注意台阶之间的衔接要科学、自然、合理,知识内容的联系要紧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由引而启,由启而发,以兴趣教学为主线,使学生最终能独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三个层次的教学安排,体现了这些思想,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在教学中要围绕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中心环节来展开,通过选择一系列有兴趣的相关问题,使三个层次协调合理,层层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一方面深切体会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惊诧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之快;一方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前进,苦于现行教育理念及教学内容的落后问题无法解决。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碰撞,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落后的教学内容的矛盾,要求教师勇于探索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更新教育理念,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促使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