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实行考试评价过程化,对传统的考试进行了改革,探索考试评价过程化有效改革途径。
在高校中,课程考试评价方式多仍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即以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众所周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其中最主要危害是导致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考试前集中突击,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通过考试,获取学分,从而忽视平时的学习,无法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成,能够在学校持续性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进行考试评价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考试评价过程化,是指将考试评价融入到平时的课程学习过程之中,将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课堂纪律、出勤、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等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考试评价过程化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这样也可以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积累。
一、考试评价过程化的实施
《计算机技术基础-Visual Foxpro》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该专业课程课共有60学时,上机学时为30学时。由于该门课程包括理论和上机操作两部分,最终成绩由这两部分组成。因此,在考核时,理论和上机操作按各占50%的比例整合为一个成绩,即最终成绩。
1.课堂教学中采用考试评价过程化的具体措施
在《计算机技术基础》第一堂课,任课教师会向学生详细讲解该门课程成绩的计算方法,以及加减分的情况,并着重强调平时表现在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例如: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20%;测验占20%;期末考试占50%。由上述评分配比看,考勤和课堂表现占了30%。这样对于那些缺勤、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来说,无形中加了一道“紧箍咒”。有了评价标准,同学们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旷课人数明显少了许多,而且回答问题也比以前积极多了,说明评价的过程化产生了作用。在高校,一门课程从开课到结束没有一次测验,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这也造成学生突击考试的原因之一。为了建立学生持续学习的习惯,任课教师加大平时单元测验的力度。通过测验,将学习的压力进行分解,同时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边学习边复习,不断的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上机操作采用考试评价过程化具体措施
在《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上机操作是最重要的部分,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在上机操作的教学中,任课教师会以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为框架,把上机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进行,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完成相应的上机操作任务,从基本的数据表的建立、操作,到程序的编写与调试,一直到表单、报表的生成,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目标。当所有任务完成后,一个实用的应用系统也就应运而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评分配比是:考勤占10%,课堂练习占60%,测验占30%。在课堂练习中只要实现任务目标,即为合格。为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实行分组操作:同一个任务,小组内可以讨论解决。通过这样的课堂练习,不但能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讨论中。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可以进行加分奖励。为了进一步巩固,会安排2-3个测验,每个同学的题目是不同的,根据其反馈的结果,可以进一步给出每个学生的评价。这部分测验分值占到30%。最后综合每个学生的出勤、课堂练习及测验三部分考核,从而获得该生实践成绩。
二、考试评价过程化使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变化
课堂表现包括纪律表现、学习表现和能力表现。学习表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能力表现是指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课堂表现是最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表现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过程化考试评价方式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强调对过程的评价,这种改变必然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学习表现方面,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参与讨论或回答问题的次数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和进行反思。由此而带来学生能力的变化也显而易见,特别是学生实际应用中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与使用,相对前几届的学生而言,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实施考试评价过程化后的思考
通过对学生考试评价过程化的实施,形成评价过程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考试内容多元化、成绩构成多元化、考试管理全程监控,构建出一个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整个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个综合工程,需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来不断加强过程监控,进一步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 大学考试模式改革与教学方式转变.卢晓东.董南燕.王卫. 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10期
[2] 《病理学》.考试模式改革探索.黄小英.黄超志.右江医学, 2006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