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也遭到相应的冲击。制鞋业是广东揭阳市榕城区的支柱产业,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本文对该地制鞋业外来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金融危机下改善外来工生存状况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来工;生存状况
一、研究背景
(一)金融危机重创广东制造业
2008年,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的经济大省,在金融风暴中首当其冲。08年1-10月广东累计出口增长13%,比全国同期出口增幅低8.9个百分点,在全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0.3%降至今年1-10月的28.1%。而一直被称为出口工业标兵的鞋业,也不可避免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自2009年2月以来,东莞鞋业协会对本地371家制鞋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未开工企业有32家,已关停52家,欠债外逃14家,占调查企业的34.1%。
作为全国最大的劳动力吸纳地,广东吸引了全国跨省流动劳动力的三分之一以上。据统计,2009年在粤流动就业人数达2130万人之多,其中纳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管理的外来工约1070万人。改善外来工就业的环境,完善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是广东各级政府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揭阳榕城制鞋业简况
榕城区是广东揭阳市的市区,制鞋产业是其支柱产业。至2009年末,区现有生产成品鞋及鞋底和其它配套鞋材的企业592家,从事鞋业生产、贸易的人数2.784万人,其中初、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600多人;全区制鞋产业产值62.7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59亿元的24.2%,出口交货值4.86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4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有10家。
二、金融危机对鞋材城外来工生存状况的影响
榕城区拥有大约三万外来工,主要从事劳力工作,多为20-30岁的青年,工龄一般不超过5年,男女比例均衡。本次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390份。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我们得到了一手数据。在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从物质条件、工作状态、闲暇时间和家庭因素四大方面进行探讨。
(一)薪资低,住房紧,政策无力
榕城区外来工月均工资水平集中分布在800-1500元的范围,相比当地月人均收入1034.3元属于较低水平,高薪人员的比例很少。但由于当地消费水平较低,该工资水平仍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住房方面,受访者大多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有29.19%居住在集体宿舍,7.88%在工作地点,6.45%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在城里没有住所。住房条件相对较差。在政策保障方面,由于政策执行无法深入到基层,员工很少能真正体验到这些社会福利。受访者认为,政府出台的相关福利政策跟他们关系不大,即使社会媒体经常宣传,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所以他们一般对政府政策不抱期望。
(二)工作负担重,生活质量低
危机期间,工作负担更大,工时更长,每天10小时以上,经常节假日也要加班。据调查,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加班费,只按普通工作时计算工酬。旺季时极少自由支配时间,淡季时开工少、工资低。没有选择工作内容的权利,均由企业主分配,自主性极少。另外,在工作环境方面,79%的外来工均感觉不满意。当他们对工作环境、薪酬分配、上级管理等不满意时,也很少去投诉。首先是怕得罪人,其次是所谓的投诉机制其实是个空架子。对于上级,他们从心里会认为他们的确高自己一等,对其命令及要求较为听从。
(三)闲暇时间少,活动匮乏
调研中,外来工表示闲暇时间严重不足。基本每周只放假一天,其中83%每天工作10小时,且时间段不固定。下班后的一大娱乐是四五人聚在一起玩扑克牌,有些甚至带有赌博性质。极少看书报,但经常听广播。在休息日他们多会去市区逛街,如遇过大节或其他喜事还会去唱k以及适度进行其他娱乐活动。他们所逛的街区大多为低端市场,但也很少买东西。总的来说,日常空闲时间基本只是找点活动消遣,没有其他特别的爱好或者课余学习等。工作压力是原因之一,低收入水平,没有动力追求新知识等因素也使他们感到生活无聊。
(四)婚姻稳定,担心子女教育
据调查,受访者中三分之二未婚,已婚者中近半数夫妻两地分居,基本都是男方在外打工,女方在家务农。一般只在过年才会回家,平时靠书信和电话联系,也会让顺路的亲友带些手信。金融危机影响了外来工生活的各方各面,但没有直接影响的便是他们对婚姻关系的主观感受。夫妻有条件在同地居住的感情满意度比较高,彼此能体验对方的难处,更易于沟通交流。当然,他们对长年分居表示不满,但迫于生存压力也只能忍受。另外,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一直为全社会所关注。调研中也发现,子女教育问题在外来工心目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超过30%表示子女教育问题是他们最重视的项目之一。近50%受访者对子女教育问题表示忧虑,他们认为自身受教育有限导致竞争能力低下,生活不如人意,所以更多地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民工子女教育在该地依旧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金融危机下改善外来工生存状况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
金融风暴袭来时,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制约,抵御能力弱。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使外来工的生存得到保障,是落实三农政策的有利契机。首先,从事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外来工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迫切需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外来工的教育扶持力度,普遍提高其知识和技术技能。其次,应当加大融资扶持力度,着力扩大民营企业规模,促成更多外来工就业。他们大多能吃苦耐劳,有丰富从业经验,国家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出台优惠措施,充分利用好这部分人。
(二)加强对外来工自主创业的支持
在危机企业大量裁员的背景下,外来工自主创业意义重大。调查显示,当前外来工创业面临最突出的困难是对市场信息缺乏了解。由此,积极鼓励回乡外来工自主创业,要加强宣传引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创业信息。充分了解外来工的创业计划,加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和舆论的宣传引导力度,把推进外来工创业,稳定就业局势放在重要位置。加强资金、技术援助,加大对其自主创业的信贷支持、增加优惠条件,积极营造利于外来工创业的环境,提供创业平台。
(三)加强对外来工的培训,提升外来工素质
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提出外来工培训不能搞千篇一律的一刀切,应针对不同行业外来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尊重其工种的个性化需求,避免以偏概全、搞单一模式的培训。这就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外来工培训监管政策,广泛宣传外来工培训优势。正确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教育机构参与其中,建立一批规模大、质量高、专业突出的定点培训基地。在围绕当地企业用工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的基础之上组织外来工参加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相对应。
(四)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外来工利益
社会保障机制是金融危机下对外来工意义重大。然而,外来工在务工城市所缴纳的各类保险费用无法转续到自己的家乡,回乡后又不能享受先前的社会保障服务,跨省区转续外来工的社会保障工作还处在攻坚阶段。比较完善的外来工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建立,外来工的社会政治地位亟待保障,外来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各项具体措施亟待完善。此外,争取通过多渠道为外来工提高生活各方面的保障系数。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J].济南政报.2010,20.
[2]孙晓春.快速反应促中小企业抵御危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