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金融支撑体系的有效结合是集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金融创新执行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于一体。在内蒙古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因缺乏多层次的金融支撑体系、自主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和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动力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建立创新型科技体系,必须构建行之有效的金融支撑体系,建立具有鲜明政策导向的金融配给长效机制.
[关键词]内蒙古;科技创新;金融支撑
一、研究背景
现阶段,内蒙古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为内蒙古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全面提升产业分工地位、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优化经济结构带来了战略机遇。但是,从增长方式看,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内蒙古经济增长中仍居支配地位.
当前,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反危机过程中,要实现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新。而科技发展在内蒙古地区除了受到体制因素制约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支持问题.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2007年制定了“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力争实现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10年达到1.5%,2020年达到2.5%”的政策目标。据内蒙古统计局核算,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完成生产总产值7761.8亿元,较2007年增长了17.2%,增速已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2002~2008年,GDP增速分别为13.2%、17.9%、20.5%、23.8%、19%、19.1%、17.2%。按此计算,内蒙古为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每年至少需投入人民币110亿元用于开发研究(按不变增长率计算)才能实现科技投入占GDP1.5%的目标。然而,截至2008年底,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只达到0.50%(见表1)。以如此缓慢的速度,在两年的时间内实现科技投入占GDP1.5%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建立强有力的现代区域金融支撑体系,高效率地配置金融资源,并建立金融资源配给的长效机制,是内蒙古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必经之路.
二、内蒙古科技创新金融支撑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投入总量不足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定和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R&D经费投入占GDP不到1%的国家和地区缺乏创新能力;在1~2%之间的国家和地区会有所作为;大于2%的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比较强。2000年,内蒙古R&D经费投入占GDP的0.24%,以后虽逐年上升,但增速缓慢,而且始终没有达到1%的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位列第28~29位。2008年,内蒙古科技投入总量达历史最高点,R&D经费投入预计达40多亿元,增长幅度居全国前列。政府科技投入资金明显增加,2008年,内蒙古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较上年增长50.4%,科技发展创新引导奖励资金较2007年增长19.8%,技术进步专项资金、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自然科学基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和补助等均有所增长.
尽管如此,R&D所占GDP的比重仍在0.5%左右,与2007年1.49%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可见,内蒙古科技投入不足导致科技创新缺乏动力,制约了内蒙古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建立创新型内蒙古的战略相差甚远.
(二)科技投入渠道单一
从内蒙古科技经费投入现状看,其科技投入的渠道只有三种,即政府财政投入、企业自主投入和金融机构信贷,其他渠道因其金额较小尚不能列为科技投入的主渠道。就财政投入而言,尽管投入资金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5·4亿元,但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却不断下降,从2001年的1·27%下降到2008年的1·07%,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期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内蒙古财政科技投入情况单位:十万,% 资料来源:历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和内蒙古财政厅统计数据.
110企业是科技投入的主体,就内蒙古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科技研发缺乏明显的科技投入和资金来源,主要表现在:(1)技术研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不足。内蒙古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地区,企业投资资源型行业获利空间较大,导致研发经费占企业留存收益的比重低、挪用科技资金现象较为严重;(2)内部融资乏力。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最新研究资料显示,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到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1],就会严重影响企业内在的发展要求;(3)债务融资障碍。因信息不对称和信用评级的滞后,导致金融机构对研发企业的科技信贷支持缺乏足够的信心;(4)资本市场的约束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和人均金融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上述三个城市的1/3①。此外,资本市场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尤其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优质上市公司融资能力较低,债权类和信托类金融产品所占比例较低,上市公司的规模、数量相对较少.
由此可见,内蒙古金融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建立创新型内蒙古,甚至制约所有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法实现2007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10年达到1.5%,2020年达到2.5%”的目标.
(二)缺乏自主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收入的迅速增长和国家转移支付的增加,全区财政的科技投入也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财政科技投入的规模相对较小。截至2008年底,内蒙古自治区财政科技投入无论是所占研发经费的比例以及所占GDP的比例,还是政府财政支出比例,都比全国平均水平的支出比例低得多。即便是在绝对额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没有相应提高,反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如图1所示,因缺乏自主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使得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而,保证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引导作用,是国家科技投入战略的核心内容,需要从制度上、法制上去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企业自主创新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动力
1·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资本缺口
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着资本缺口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在正式的资本市场上进行股票融资有一个最低资本规模和经营年限的要求,该要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显然门槛太高;(2)风险投资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外部融资的困难,但由于风险投资发展缓慢,加之风险投资的特性决定了其在缓解资本缺口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3)风险投资通常在投资企业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股票上市将其投资退出,但由于缺乏创业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迫使大多数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被排除在风险投资的视野之外。此外,内蒙古自治区风险投资基金严重匮乏,目前尚不足5亿元人民币.
2·高新技术企业的债务融资缺口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息不均衡较为严重,往往成为银行信贷错配的对象,这必然造成高新技术企业的债务融资缺口加大,使其无法通过债务融资来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内蒙古资源优势的利润空间促使银行把较多的金融资源配给优势产业,出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错配问题。根据对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多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有相当多的中小型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中缺乏资金,有3/4的企业资金主要靠自有资金积累,金融机构贷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非常有限。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科技产业产值比重低,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信贷资金支持。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内蒙古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
(四)缺乏有利于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的经济政策和法律环境
1·政府在科技创新融资体系中的职能问题
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是基于:科技创新中的研究与开发成果是准公共物品;在高科技企业融资领域中,存在着资本市场失效和信贷市场失效;高科技产业独特的技术经济特点和融资特点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在科技创新融资体系中的职能主要是制定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法律保障系统和信息服务体系等。从目前政府职能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1)缺乏健全、执行有效的政府采购制度;(2)缺乏科技倾斜投资机制;(3)缺乏支持有力的税收优惠制度.
2·缺乏有利于发挥科技人才核心作用的用人机制
尽管人才流失是普遍现象,但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却表现得更为严重,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缺乏有利于发挥科技人才核心作用的环境,即无法实现科技人才所要求的较高报酬期望、个人发展期望和成就期望。无法实现他们期望的核心问题就是科技投入的不足,内蒙古自治区每项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经费是1~3万元,而发达省区同类的科研经费是5~10万元,相当于内蒙古的3~5倍。人才流失、科技投入不足,给内蒙古科技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建立创新型内蒙古战略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科技人才投入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3·科技法律的保障机制缺位,制约了科技的自主创新
有关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含条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二是关于确保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市场发挥作用的法律以及市场维护制度;三是关于企业制度以及中小型企业的法律法规。就内蒙古自治区而言,在国家整体的法律框架内,仅有《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专利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科技企业条例》(草案)以及正在调研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园区条例》等,这些条例中的较多条款已不能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需要做较大的修改。在科技投入方面,由于缺乏对应的科技融资法律、法规,致使科技投入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投入强度弱的局面,也导致政府投入的不可持续化,对科技创新活动起不到应有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
4·缺乏有利于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运行机制
内蒙古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因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导致科技人才断层,年轻的高学历科技人员较少、中年以上且学历较低的科技人员较多,虽然技术职称层次较高,但专门的咨询知识、技能及创造性十分缺乏,市场观念、系统观念和实践能力不强。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造成内蒙古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队伍老化、人员知识狭窄、从业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承接型、跨学科、综合性项目能力的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四、结论
作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两个巨轮,现代科技和现代金融缺一不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金融支撑体系的有效结合是集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金融创新执行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建立创新型内蒙古,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金融支撑体系,建立具有鲜明政策导向的长效金融配给机制。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科技创新多层次金融支撑体系:(1)建立以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为主的科技投入体系;(2)建立政策性银行金融配给和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融资体系;(3)依托资本市场(包括创业板市场)的融资体系,大力发展内蒙古产权交易市场;(4)大力发展内蒙古风险投资事业,并设立内蒙古科技创新基金;(5)建立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融资机制;(6)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7)建立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永婧.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瓶颈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报,2008,(2).
[参考书目]
[1]内蒙古科技厅.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DB/OL].内蒙古经济信息网,2006.
[2]内蒙古财政厅,科技厅课题组.内蒙古财政科技投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7,(3).
[3]张玉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及政策支持研究[J].理论学刊,2004,(5).
[4]张启智.内蒙古资本市场发展定位与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