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基于工作岗位分析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工作岗位分析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 文章出自:职称论文网 | 编辑:医学论文 | 点击: | 2014-12-20 20:31:37 |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改革需从外贸企业调研着手,深入企业进行外贸业务工作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梳理出外贸工作过程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并在课程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工作岗位分析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思路,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工作岗位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中心主体、围绕交易程序讲解整个进出口贸易流程的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譬如取得与客户之间的联系进行发盘、询盘、签订及履行合同;办理相关的函电和制作各类单证;运输、报关、商检、保险、结算、索赔和收、付汇核销等。伴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及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实务》已逐渐成为在校高职生课程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均受到此教程的影响,发展潜能的也得到极大提高。
  一、《国际贸易实务》现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计划脱离。教材大致与大学教育模式相似,偏重理论教学。虽然在局部内容上有所选择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照搬大学教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和新型贸易方式的不断涌现,各国有关国际贸易操作的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也随之调整,从而国际贸易单证处理方式也随着新的电子商务形式的产生而改变。所有此类变化,都要求学生既要牢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更要具备英文函电处理、电子报关、电脑操作等技能。但目前的教学内容还无法跟上这类变化速度。
  (二)缺乏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是提高国际贸易课程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现有的专业教师普遍是从学校到学校,刚出大学校门就站上讲台,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经验,甚至从未见过一份合同,一份真实单据,并且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现有教师无法定期到企业学习,从而缺乏实际经验,影响教学质量。
  (三)缺乏实训平台,难以体现职业性。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外贸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和要求为出发点的系统实践教学。因为国际贸易业务涉及企业客户资源等核心商业秘密,使得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位困难,与职业岗位工作明显脱节。更因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的机会,所以难以全面系统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导致学生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而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
  二、国际贸易类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深入外贸企业进行工作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外贸行业核心工作岗位主要朝向:国际货运代理、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等,提高相关岗位的素质与职业能力,并且对各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工作领域分析框架。首先,对工作领域分析的模式不仅要对外贸企业的业务进行综合分析,更要确认基本业务环节和贸易业务流程。最终,确定主要职业岗位的方向,并以此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了解(资格、职责、工作内容等);其次,对典型工作任务加以确定;最后,分析、确认胜任外贸工作岗位所需职业知识和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过程分析框架
  
  外贸类岗位群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对外贸类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梳理出外贸工作中必备的职业技能,如表2所示。
   表2 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施
  (一)模块化课程设计。模块化课程设计是以“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为原则的,课程目标与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的内容与工作的内容相融合、课程设计的结构与业务环节进程相呼应、学习情境与职业的场景以及对课程的考核与职业的要求衔接。与此同时,和企业合作进行外贸业务流程的开发与设计工作环节,加强并充分地体现出其相对开放性以及实践性:1、课程目标对接职业能力。课程目标体现了培养对象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综合性和岗位应用性。在对企业外贸业务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后,明确了外贸业务岗位群的知识要求、素质和能力,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以此作为依据。2、课程内容对接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当是企业的典型工作内容,项目课程的设计要来自于现实职业岗位的具体操作规范及工作过程。通过对外贸易业务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研究,设置了工作性的课程内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工作任务为目标实施教学,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真正实现工学的结合。3、课程结构对接业务流程。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研究,确定课程的主要内容后,按照外贸业务流程对课程进行序化,形成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业务善后五个模块。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章节式的课程结构,体现职业性的课程特色。4、学习情境对接职业情境。先考虑“公司+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合作企业引入校内,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之一,然后实施项目课程的教学活动,此外,还可以考虑校外教学与校内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以满足单一的校内公司难以满足学生大批量学习的漏洞,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特色。5、课程考核对接职业要求。从课程结果来看,项目课程是学生完成课程所要求工作任务的实际成果,即具体产品或业绩,不仅仅再是课程考试成绩。需要设计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将学生完成工作的过程及其成果共同纳入考核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学习成果的进行检验。
  (二)课程组织与实施:1、开发项目课程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教学资源项目课程和开发项目课程及相关的教材与传统课程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完全不同。从内容上来看,项目课程教材理应是完成项目所需的操作指南、方案和背景资料,不应是基于传统章节式的学科体系教材。因而,应根据外贸业务流程编写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项目化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由企业资深专家和专业教师团队合力开发校本教材。2、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行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基础因该是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为此,学校一方面应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为基点,组建一支专兼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另一方还应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制度。3、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从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来看,项目课程是以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来作为主体,从而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岗位实际运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的同步这一目的。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就是在工作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被教师引导、监控和评估。学习活动应该是为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而进行的实际操作练习,使教、学、做、练一体化得以实现。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加入真实业务这一项目,要以明确的工作任务为导航,充分展开课程的学习工作。另外,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其主要作用应是充分对学生进行引导、评估学生的学习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4、建立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课程考评体系。设计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应是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学习成果上。改变以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考核方式,把学生、企业做为考核主体,以使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l]赵听.工作过程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7,16.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