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10年经济转轨:结果、趋势与启示
俄罗斯10年的改革从本质上改变了国家的性质和制度以及所有的经济关系,可以说,如今的俄罗斯已经是另外一种国家了。这10年当中,经济转轨的目标和任务与实现机制经常发生矛盾。
1.经济转轨目标与实现手段的矛盾。关于经济改革的目标,“休克疗法”的设计者和拥护者们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以私有制和竞争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直到现在俄罗斯部导人为了取悦于西方仍要求使“经济进一步自由化”。这种提法本身就混淆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之间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提高经济绩效,在现有的生产资源条件下生产出最多的物质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对任何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尽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证明了它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但也不能由此认为市场本身就是经济改革的目标。此外,“休克疗法”的实质是反危机,并非单纯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措施,这是导致俄罗斯1990年代经济灾难的主要原因。
2.价格自由化的矛盾。把价格从各种形式的计划管制当中解放出来被认为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奠基石,所以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出发点就是全面的自由化。自由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素,但这一要素是与另一要素——竞争有机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完善的竞争制度下的自由价格才能不依赖于市场交易主体的意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看不见的手”。而在俄罗斯普遍存在垄断,没有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之时,价格自由化实际上只是变成了生产者对自己商品任意规定价格的自由,结果使俄罗斯人民饱尝物价飞涨和生产崩溃的恶果。
3.反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矛盾。按照弗里德曼的说法,“通货膨胀一般总是货币现象”,所以反通胀措施一般总是货币政策问题。实际上,控制货币量远不能解决问题,流通中的货币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远比货币主义者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俄罗斯通货膨胀的根源应该是畸形的经济结构,军事工业恶性膨胀,原料部门和加工部门比例失衡,消费品生产严重落后并且残缺不全,商品极度短缺。在这样的经济结构条件下,价格自由化只能导致价格螺旋上升,引发通货膨胀,而控制货币量的结果也只能是生产的崩溃。
4.在私有化问题上,理论上的误区造成了实践上的失误。俄罗斯变形的私有化在理论上没有划分清楚所有权的法律意义及其经济实现之间的界限,实质上忽视了所有者对使用所有权的条件及其应负的责任问题。当人类社会走出小封建主的田园农庄,所有权与使用权、支配权、管理权等相分离成为可能。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民作为一切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使用的则很少,民主管理更流于形式。如果所有者不能选择有效的使用者或管理者,不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其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而俄罗斯1990年代首先是从效益好的经济部门放弃所有权的,正是最有利的生产部门成了首先私有化的对象,这与起初的假设相矛盾:国家应当退出它不能保障经济绩效的领域。同时,庞大的国有财产被少数人廉价地得到支配权,他们对如何有效地使用以及保护生态平衡和雇员的社会保障等问题不负任何责任。
表1 俄罗斯联邦1991-1998年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对上年%)
指标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国内生产总值 95 85.5 91.3 87.4 95.8 94 100 95
工业产值 91 85.3 88 79 97 95 101 95
农业产值 95 91 96 88 92 93 100 87
固定资本投资 85 60 88 76 87 82 102 82
通货膨胀 160 2509 839.9 215.1 131.4 21.8 11 84
失业人数(万人) 140 360 420 550 600 600 600 800
资料来源:根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资料整理。
1990年代俄罗斯以新自由主义作为理论指导的经济转轨,像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美国《新闻周刊》所指出的,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结果至少可以说是灾难性的,瞬间把俄罗斯从一流国家抛向了二流甚至三流国家。1990年代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1999年按购买力评价计算的GDP总额为8877亿美元,不足美国的l/10,只有“七国集团”平均指标的l/5。人均GDP为6067美元,排在世界第40位,是排在第一位的卢森堡的1/10强。(注: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根据1999年资料计算出来(http//www.gks,ru)。)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动荡不定,大量资金流向资本和权利投机市场,使物质生产部门遭受沉重打击,实际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对外资吸引力下降,截止到目前吸收的累积外资总额只有398亿美元。俄罗斯科技开发支出全面减少,投资不足,对创新重视不够,使得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和质量竞争能力的产品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民用科技产品市场上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排挤,俄罗斯产品还占不到1%的份额。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目前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
尽管1990年代俄罗斯经济转轨是失败的,但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
1.消除了以国家所有制为主的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形成了多元的产权结构。迅速的私有化使非国有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形成了以私有制为主体,个体、私营、集体、外资、股份制和国有经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2.市场体系开始形成,其中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等,已经开始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市场主体按照市场价格和利润来对自己的经济行为自主作出决断。
3.废除了国家对经济的指令性控制,实现经济自由化的同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家宏观调控体制。价格全面放开,基本抑制住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转变财政职能,使国家财政转变为公共财政,缩小财政范围;实行分税制,建立联邦、联邦主体和地方三级税收体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主导、商业银行和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二级银行体制;社会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外贸易基本实现自由化。政府对经济的管理逐步从以直接行政方法为主转向以间接经济方法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通过货币、信贷、税收、汇率等经济手段在有限的范围内对经济主体发生影响,从而减少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
4.适应市场经济的包括医疗、养老、失业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制基本形成,放弃国家包揽一切的做法,实行有选择的社会政策,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
5.确立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加强法制建设,投资环境得到改善。
6.世纪之交,俄罗斯经济出现了迅速回升的趋势,通货膨胀进一步降低,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见表2)。
表2 世纪之交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对上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1-11月
消费价格指数 136.5 120.2 118.6 113.3
国内生产总值 105.4 109.0 105.0 104.0
工业生产总值 111.0 111.9 104.9 103.7
农业生产总值 104.1 107.7 106.8 100.8
固定资本投资 105.3 117.4 108.7 102.5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93.9 108.8 110.7 109.1
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 86.4 109.5 105.8 109.0
出口总额 101.0 139.5 96.2 103.0
进口总额 68.1 113.5 119.8 113.0
资料来源:根据俄联邦经济发展部统计资料整理。
二、俄罗斯经济增长内需拉动因素增强(注:本节引用的统计数据来源于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http//www.gks.ru)、财政部(http//www.minfin.ru)、过渡经济研究所《俄罗斯经济:趋势与前景》,2002年第1-12期(http//www.iet.ru)。)
2002年俄罗斯经济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回升。这一年,财政稳定,1-10月份实现财政收入18034亿卢布,比上年同期增加3.4%,连续第三年实现联邦预算盈余。在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环境下,通货膨胀保持在预期的水平,从1998年的85%下降到2002年11月的15.1%,2002年上半年曾一度降至一位数。外汇黄金储备增加100亿美元,达到经济转轨以来的最高水平470亿美元,俄罗斯2002年还按期偿还了外债,而且没有另借新债,政府将外债削减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0%,而1998年这一数字则是130%。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资料,2002年1-9月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069亿卢布(约合2550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4.1%,预计全年达到4%。
近两年俄罗斯经济的一大特点是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外部因素在减少,内生因素在增加,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国内需求,是工农业生产和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9%,其主要拉动因素是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和持续走高的国际石油价格以及1998-1999年卢布的贬值效应,这使当年出口猛增近40%,净出口对GDP的拉动因素达到20%。由于卢布贬值效应的逐渐消失,2001-2002年俄罗斯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为4%-5%,其主要拉动因素逐渐从外部经济环境转向内需,出口导向部门所获得的收入转变成了强有力的国内需求和居民收入的迅速增加。2001-2002年的GDP当中,最终消费需求从2000年的61.3%上升到近70%,国内总积累从18.6%上升到2002年第三季度的27.5%,而净出口则从20.1%下降到10.8%。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估计,在2002年的GDP构成中,国内需求从2001年的87.1%增加到90%。2002年1-11月份出口只增加了3%,而进口则增加了13%。
2002年1-11月份工业、农业、建筑、运输和零售贸易五大基础经济部门的产出同比增加3.7%。工业产值增加3.7%,达到62200亿卢布,其中有色冶金、食品、燃料能源和建筑材料工业增长最快;农业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与2001年基本持平,增长0.8%,达到8640万吨;固定资本投资,同比增长2.5%。截止到2002年10月1日,累积吸引外资398亿美元,其中l-9月吸引外资129亿美元,同比增加32.8%,占累积外资总量的32.4%,并且79.4%投在了工业和商业等实际经济部门,说明在过去的一年中俄罗斯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国内最终消费需求方面,2002年1-11月份失业减少14.3%,居民可支配货币收入增加9%,实际工资增加17.4%,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人数与1998年相比减少了近一半。剔除季节影响因素,1-11月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3217亿卢布,同比增加9.1%。随着世界经济环境逐步好转,国外需求也在增加,2002年l-11月份俄罗斯对外贸易增加了6.3%,上半年出口的实物量增加了10%,进口比上年同期少增长了6.8%,卢布地位得到巩固。
三、俄罗斯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的方向
俄罗斯社会经济虽然已经步入了依靠内需稳定发展的轨道,但依然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许多迫切的任务,如彻底扭转1998年金融危机后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的局面,创造拉动内需的良好条件,提高社会财富的质量,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固定资本投资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提高俄罗斯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等。普京总统在2002年12月19日第二次与民众“面对面”谈心时指出,2003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行政机构改革,完善法律基础建设,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市场经济环境,吸引投资,进一步加快经济改革,目标仍然是继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社会不平等状况,坚持独立自主,保证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俄罗斯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现代化和改善投资环境方面,有:1.改革国家调控制度,按照“少一些行政干预,多一些经营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自由、投资自由”的原则,保障市场的有效运转,减少国家对经济的行政干预,扩大企业的自我调节功能,将部分国家职能转移给企业;2.加强立法,肯定和保护私有产权,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3.改革银行制度,充实银行资本金,提高间接融资的稳定性,建立银行居民存款保障制度,一方面为居民投资扩大货币市场可靠的、稳定的而具有流动性的信用工具,另一方面建立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制、发展证券市场、扩大金融工具以扩大投资对象和吸引新的长期投资者,改革保险制度,建立国家的调控和监督制度;4.降低通货膨胀和利率,建立统一可靠而有效的支付体系,实行浮动汇率制度;5.发展抵押信贷制度,提高住房需求支付能力,进而带动建筑和建筑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6.改革税收和关税制度,彻底降低和拉平税负,简化税制,完善税收的行政管理,提高税收制度和关税制度的效率,取消流转税和大部分税收优惠,规定统一的收入所得税率,实行统一的社会税,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纳税人制度,实现税收行政管理的信息化;7.实现各级预算平衡,使国家的支出同其资源相适应,集中资源用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保障国家的支付能力;8.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完善国家在股份公司管理机构的利益代表制度;9.继续进行结构改革,支持发展风险投资和创新风险保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创造条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超越性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信息和创新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交通和电信基础事业、燃料能源工业体系、国防工业体系,实施现代农业政策,改革自然垄断部门,特别是电力、铁路运输,开放天然气市场;10.尽快加入WTO,这是俄罗斯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跳板,同时坚持加入WTO的条件必须考虑本国生产者的利益,这里的关键是关税制度的改革,俄罗斯新版海关法正在制订过程当中,提高反倾销程序的效率;11.遵循互利互让的原则鼓励俄罗斯商品、服务和劳动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有效保护国内市场,建立联邦出口扶持机构,为俄罗斯企业的出口实行担保,保障国际收支顺差;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及时和足额偿还外债,履行义务能够提高俄罗斯及其公司的信用和投资吸引力;12.为了严厉打击影子经济,肃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有组织犯罪活动,加强执法力度,严格强化许可证、税收、外汇和出口监督机制。
在社会领域,有:1.推行积累性退休金制度,从而改善居民的退休保障;2.发展医疗义务保险制度,保障居民的医疗救助;3.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提高俄罗斯经济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4.实行有选择的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家根据预算能力来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方面的立法,目前国家的预算收入不能保证现有立法规定的所有保障,只能对最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提供有效援助。
四、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
俄罗斯财政部对2003-2005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其主要预测指标见表3。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的目标,将在继续扩大内需的基础上通过彻底改变投资结构,鼓励面向国内市场的经济部门的发展,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对俄罗斯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仍然可以持乐观的态度。
俄罗斯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将取决于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内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国内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方面主要是人口状况,生产设备状况及其磨损程度,经济能耗高和资本含量高,开发新的能源和原料基地周期过长,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俄罗斯普遍存在生产基础设施不发达、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劳动力缺乏流动性等问题。客观方面主要是俄罗斯政府和中央银行经济政策的影响,如通货膨胀、卢布汇率、自然垄断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税收和关税以及其他影响资金流动性的因素。在这里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1.俄罗斯经济进一步回升的有利因素
首先,1990年代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初步形成,市场经济游戏规则逐步得到完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进入2l世纪,为了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实现经济现代化,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方案(注:李新:《向市场经济过渡:俄罗斯与中国》,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265页。)。土地改革、银行制度改革、铲除官僚主义、旨在降低税收负担的税收制度改革以及加入WTO,扩大人力资本投资,改革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对改善投资环境,保持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政治稳定为经济增长开拓了空间,普京总统在中央与地方权利分配、议会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持,形成了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同时经济回升也为政局稳定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三,以内需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为经济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加,为经济复苏提供了物质条件,居民实际收入增加使俄罗斯能够继续保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非金融企业收入的迅速增加,资本外逃减少,扩大外国直接投资,都可以提高总储蓄中的投资水平。
第四,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源充裕,1980年代是俄罗斯人口的生育高峰,这一时期出生的人口在2003-2005年陆续进入劳动适龄阶段,这使劳动力供给达到180万人,而据经济发展部预测,这一时期对劳动力的需求只有150万人。
第五,从外部因素来看,由于美元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货币贬值,而俄罗斯的进口主要来自欧盟,欧元的相对升值会使俄罗斯的进口更昂贵,如果这种状况在2003年继续保持下去的话,进口将会减少,甚至低于预测目标。而根据对石油价格的预测,出口会大幅度增加。2002年世界经济展现了惊人的适应力,世界总产出增长率可望达到2%。这种复苏的势头似乎将持续下去,甚至会在今年进一步加速,达到3%-4%,美国经济的强劲势头会因为布什总统的减税计划而加强。由于投资环境的改善,俄罗斯吸引外资迅速增加,2002年1-9月吸引外资129亿美元,同比增加32.8%,占累积外资总量的32.4%(注:俄罗斯过渡经济研究所:《俄罗斯经济:趋势与前景》,2002年第12期(http/www.iet,ru)。)。国际石油价格由于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和欧盟经济的逐步复苏,欧佩克与俄罗斯在石油产量和价格方面的协调而趋于稳定。这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和原料出口的俄罗斯来讲非常重要,只要石油价格维持在22美元一桶,就为俄罗斯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伊拉克战争爆发,而委内瑞拉的石油供应继续削减,那么世界石油市场会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石油短缺。伊拉克战争的预期已经使纽约市场的石油价格在2003年1月初达到34美元一桶,为两年来的最高记录,并且还有可能继续上升,甚至达到每桶40美元。这将使俄罗斯经济增长远远高出预测目标。2003年俄罗斯将有可能结束加入WTO的谈判,如果进展比较顺利的话,2003年底或2004年初俄罗斯可能正式加入该组织。加人WTO后,俄罗斯可以获得更低廉的进口原材料和配件以及金融、通讯、运输等其他服务,对俄罗斯出口商提供保护,通过WTO原则来解决贸易争端,并且从长远来看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经济的竞争能力。
2.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1990年代俄罗斯制度变迁所付出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成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化,短期内不可能重现昔日的辉煌。同时,市场经济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国家对经济的行政干预依然存在,腐败和经济犯罪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阻碍着市场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企业偷逃税的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截止2002年11月1日,增值税拖欠2488亿卢布,利润税拖欠353亿卢布;金融制度改革滞后,大多数银行资本金不足,金融风险依然比较严峻;俄罗斯的公司治理仍欠成熟和合理,使得企业经营状况仍不理想,经济绩效低,缺乏创新的活力和能力,多数企业现代组织管理水平不高,拖欠债务居高不下,2002年10月底企业逾期应收帐款总额高达14666亿卢布,占债务总额的29.7%(注: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2002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http//www.gks.ru)。);失业问题仍很严重,2002年11月底有510万人失业,占有劳动能力人口的7.1%。随着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结构和武装力量改革的逐步展开,煤炭、电力、铁路、军队等部门还将会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失业有加剧的可能。
其次,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军事工业、重化工业、燃料、原料和能源工业过重,农业和轻工业萎缩的局面依然存在。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格局的改变仍需时日。这样的经济结构具有严重的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性。由于国际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世界经济转向复苏,使得俄罗斯出口增加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