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入世"为标志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在全球产业链中,我国日益占居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位置,即成为所谓的"世界大工厂".这对我国机床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重振装备工业雄风,实现良性循环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大多数传统机床企业的历史特点与现状,从机床产业本身出发,提出一种发展模式.当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企业发展的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同样,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只是对其中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证性分析探讨.
对我国机床产业属性的认识及产业战略的分析与世界机床产业的发展现状相比,我国机床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如劳动生产率低下、投入产出比小、冗员较多、包袱沉重、产业集中度低的种种问题,集中反映出我国机床产业战略的偏失.机床产业属基础性的装备产业,其先进性直接决定机械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能力.一方面,机床产品是固定资产类投资产品(资本品),其市场需求的从属性与非连续性以及消费行为的过程性,决定了机床市场的隐性化和周期性.
同时,机床产品是为用户"度身定做"提供的一套解决方案,增加了制造商驾驭市场的难度(即需求个性化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机床产品是机、电、液各种学科一体化的高新技术密集型的典型设备,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产业属性.但是,由于一种发展模式之实证分析我国机床企业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的限制及人们思想观念等原因,造成了一部分机床企业"守着金山讨饭吃"的现象,导致大量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白白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市场竞争力弱 由于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较高,加上冗员过多,包袱沉重,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装备陈旧老化,产品升级换代缓慢,失去市场竞争力.
即使一些企业暂时解决了资金问题,一方面由于经营机制得不到根本转变,投资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因缺乏对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控制能力,投资失误频频发生.最终形成了我们行业人士所说的"不搞技改是等死,搞了技改是找死"尴尬的局面.--生产成本较高 机床需求的上述特点,决定了精密机床产品的制造只能是小批量甚至是单件生产,因批量小,规模不经济,加之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自制率高,开发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无从谈起.--生产能力时有空放 因机床销售,特别是精密数控机床主要服务于专业化市场,销售量较小,使生产企业任务时有不足,造成了企业各类资源的闲置、浪费.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我国机床产业自身欠缺一种"孵化"功能.所谓产业"孵化"就是企业把产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不仅仅局限在配合生产搞开发,而是以已有的这种稀缺资源优势为母体,全方位、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培育出新的产品、新的产业的过程.新的产品、新的产业经过两三年的超前"孵化",等待技术、人才成熟后,就裂变为新的事业部或公司去(相对)独立运作,进一步理顺核心产品与终端产品的关系.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企业发展的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同样,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只是对其中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证性分析探讨.
特别注意:本站部分信息由网络收集整理.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