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供应商细分,供应商,关系管理
一、关于供应商关系管理
所谓供应商就是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提供所有生存和发展活动所需要的物料、物品以及服务的单位法人或者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个人。
供应商管理就是企业对其直接供应商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种系统方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公司的经营管理战略出发,对供应商进行宏观管理;二是从具体业务运作出发,对供应商实施的有针对性的日常管理。
二、供应商的细分
供应商细分是供应商管理的基础,企业结合供应商的特点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只有在供应商细分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根据供应商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供应商关系策略。
物资供应细分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难度对采购对象进行战略上的细分,进而根据每类物料的战略定位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根据供应物资的不同特点,可以对物资进行如下细分:
⑴一般物资: 低风险、低成本的物料, 该类物料属于常规的项目、商品、或服务,不直接增加最终产品的价值。该类物资对应的是普通型供应商,对于普通型的供应商,只需要投入20%的时间和精力。
⑵杠杆物资:低风险、高成本的物料,这类物料属于一些基本采购,需要支出较多的资金,但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并不高。该类物资对应的是通用型供应商,对于通用型的供应商,企业可以与之建立一种短期性的合作关系,采取优胜劣汰的机制,以便长期共存、定期评估、适当淘汰,同时吸收更为优秀的供应商进入。
⑶瓶颈物资:高风险、特殊性的物料,该类物料在企业经营中的普遍使用并不高,但是制约企业关键部位的重要部件。该类物资对应的是技术型供应商,对于技术性的供应商要与之保持密切的联系,企业通过与供应商信息共享,适时传递自己的需求信息,这样供应商才能根据适时的信息将企业所需的物资按时、按质、按量地交送企业,降低企业采购风险。
⑷战略物资:高风险、高成本的物料。这类物料对于采购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供应市场又比较复杂,企业获得这种物料有一定难度,因此这类物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战略性意义。该类物资对应的是资源型供应商,对于资源型供应商,企业要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重点管理。
三、供应商管理策略
(一)供应商的选择
1.供应商的环境
是指供应商的产品对企业的重要性,包括产品的重要性,产品的竞争力,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供应商的地理位置等等,反映供应商对企业来说的重要性,是食业对供应商环境的整体评价。
2.供货能力
是指供应商满足需方所需物资各项要求的水平,包括质量、交货期、供货弹性、价格等几项指标。
3.供应商的质量系统
是指供应商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有效控制质量,持续改进质量,保证满足需方质量要求的系统。它对质量的有效控制,决定了供应商的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企业满足需方质量要求的水平。因此,它是选择供应商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4.客户服务水平
是指供应商在售出产品后,为需方提供技术、质量、信息咨询等一系列售后服务的能力。售后服务水平是企业选择供应商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服务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最终供应商的选择。
5.供应商的生产能力
是指供应商为生产需方定购产品所具有的各方面的能力。
1.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信息交流有助于减少投机行为,有助于促进重要生产信息的自由流动。为加强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信息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质量控制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2)实施并行工程。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让供应商参与进来,这样供应商可以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方面提供有关信息,为实施QFD(质量功能配置)的产品开发方法创造条件,把用户的价值需求及时地转化为供应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与功能要求。(3)建立联合的任务小组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4)供应商和企业经常互访。(5)使用电子数据交换和因特网技术进行快速的数据传输。
2.供应商的激励机制。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
3.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和手段。要实施供应商的激励机制,就必须对供应商的业绩进行评价,使供应商不断改进。没有合理的评价方法,就不可能对供应商的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将大大挫伤供应商的合作积极性和合作的稳定性。
4.建立企业与供应商互惠互利的合同机制。建立互惠互利的合同是巩固和发展供需合作关系的根本保证。持久性是保持合作关系的保证,没有长期的合作,双方就没有诚意做出更多的改进和付出。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对供需合作关系将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5.建立企业与供应商互为联系的机制。(1)企业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2)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与管理成本。(3)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4)互为广泛的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