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休闲产业的崛起进一步拓展了传统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目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已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拓展休闲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教育,将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改造成为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打造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独树一帜的高职高专旅游与休闲管理教育品牌。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拓展 改造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群消费能力的不断增长,我国已融入整个国际休闲文化的大背景中。如今闲暇的需求远非散步、聊天、打牌、下棋等平常居家活动所能满足的,创新休闲方式、追求休闲质量和变化休闲理念正在人们身边悄然发生。休闲产业的崛起进一步拓展了传统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基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亟待加强对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关注、研究和人才培养。
一、理论依据及现实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群消费能力的增长,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进入“休闲时代”。在中国都市地区和旅游城市,休闲也成为一种主流时尚文化,并相应产生了多种市场需求,在旅游业和娱乐业基础上发展起休闲经济,形成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旅游休闲进入了一个急剧扩张的时期。其中,“假日经济”就是一种突出表现。
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每年有法定假日114天,即每年有1/3的法定闲暇时间,这表明我国已融入整个国际休闲文化的大背景中。与此同时,旅游产业的传统模式开始发生变化,旅游活动内容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方向发展,假日休闲、周末度假、旅游度假、会议休闲、运动健康休闲等度假方式日益兴盛;旅游组织方式由团队旅游为主向散客自助旅游为主转变,自驾车旅游、老年旅游度假、康体养生旅游发展迅速。很多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由依靠制造业转向依靠旅游与休闲业及其相关产业。一门具有深层整合性的新学科——休闲学亦应运而生。在休闲模式中,各类休闲会所、高尔夫等休闲体育运动、温泉度假等康体养生保健、自驾车等自助休闲旅游以及分时度假酒店、第二居所等旅游休闲房地产的迅速兴起尤为引人注目。市场调查表明,相关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造成了休闲服务与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奇缺的状况。旅游与休闲服务管理人才,包括各种旅游与休闲管理的核心人才、服务型人才以及支持型人才等,它要求其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熟悉各种旅游与休闲活动的基本常识,并掌握初步的管理及身体保健知识,能适应国际化休闲产业发展需求,能胜任休闲旅游、健身俱乐部、休闲会所、会务、赛事组织及涉外饭店等休闲行业的管理和规划工作,并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水平。
二、高职高专相关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休闲往往给人以“游手好闲”等比较消极的联想。长期以来,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区,自觉而有意识的休闲教育几乎为零。随着我国休闲社会的来临,休闲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直至目前,国内本科院校只有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等三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休闲(休闲与旅游管理)专业或高尔夫等休闲管理方向,今年相关专业才有了首届毕业生;广东韶关大学与珠海御温泉合作创办了中国首个温泉旅游管理专业大专班;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只有四川烹专等少数高职高专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了体育休闲等方向;广西省内仅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设置了相关专业方向。由此可见,国内休闲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与市场人才需求。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目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到师资结构等各方面均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亟待拓展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方向)教育;将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改造成为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打造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独树一帜的高职高专旅游与休闲管理教育品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适应旅游与休闲产业快速发展所急需的国际化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拓展与改造的基本构想
(一)确立高技能定向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优势在于贴近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然而以桂林旅专为例,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星级饭店等典型旅游企业就职的日趋减少(不足一半),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就业趋势。因此,必须以旅游与休闲业兼容的、适应性更强的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旺盛的具体职业岗位为研究对象,依据每一类职业技术和应用科学的不同种类和特点,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定向于某一类职业的专业人才。
(二)“工学交替型”的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模式创新
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走开放式办学之路,就要创新课程体系设计:首先,在内容选取方面,要根据旅游与休闲业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方面,要提高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比重,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力求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再次,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可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专业课与行业的零距离。
(三)构建以专业素质为导向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应具有合理的知识、年龄结构,应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的引进,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学术水平的高度,保持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完善。要重视社会评价要求,力求使学生成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优秀人才。
(四)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建设实践基地
1.应进一步贴近市场需求,推行订单式与学科式相结合的专业方向设置。学校应让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规格、课程计划和评估标准,使学校培养学生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避免了盲目性,也可以使企业更加关注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养学生的具体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其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训练的场地,增强他们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实用性”。
2.要关注专业设置与实践基地建设的市场性。教学内容要按照地方性、市场导向性的需求,紧缺什么专业(方向),就设置什么专业(方向);校内外实践基地亦依据典型市场需求特征来选择和建设。
3.课程开发要具有职业性。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教育教学规律,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设计实施性教学计划;由经验丰富的业界专家,通过对企业需求岗位的分析,然后对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社会适应性和岗位适用性。
4.教学过程协作性。通过“订单培养”的实施,有效地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真正实现“工学合作”和“产销链接”,真正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使用实现“无缝”连接。
[参考文献]
[1]罗歇·苏.休闲[M].姜依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
[2]孙天厌.关注休闲:经济学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6).
[3]马惠娣.未来十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 望[J].齐鲁学刊,2002(2).
[4]刘海春.休闲教育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5(7):178-180.
[5](美)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成思危.知识经济时代与人的休闲方式变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2).
[7]申葆嘉.关于旅游与休闲研究方法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5(6).
[8]金崇华.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与学科式的统一[J].教育与职业,20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