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没有充分地发挥宏观调控能力,不注重资源的动态效用。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资源的配备,不是在宏观上进行有效地调控,而是根据各微观主体对资源的需求来进行,同时教育行政部门的懒惰思想,不愿费心思去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得资源始终静止在一家,未发挥最大的效用。“扩招”政策下的“新校区”、“大学城”,存在新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问题。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谁拥有足够的办学空间,谁就可以吸纳足够的生源。透过公共选择理论,可以看到校长或主管领导者为了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不顾学校实际状况,盲目攀大,定位错误,导致制度偏颇。公共选择理论下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对策教育资源配应该坚持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于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应该必坚持教育资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倡合理竞争。
是以分析“交易过程”为核心的方法论。公共选择理论将政治视为交易,把分析对象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政治市场。传统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人”假设只适用于企业和消费者,只有他们才是利己与理性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政府则是超出狭隘个人利益的,以其公正与准确超乎众人之上,公正与准确是政府固有的一种天赋。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官员与一般企业和普通消费者无异,同样是具有理性和私利的“经济人”,他们具有自己的动机、愿望和偏好,关心自己在政治活动中的成本和收益,在交易过程中同样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官员作为单个的个人在政治市场上会对不同的决策规则和集体制度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反应。政治学研究应符合经济学的交易特征分析。公共选择理论以微观的个体为起点,按照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进行政治经济分析,所以用其解释集团内行为,如单位内部不同部门间的交往行为,
也是十分适用的,本文尝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在进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公平与效益兼顾,以效益为主的原则。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方式是以以往的支出结果为依据,而不是基于合理的成本分析之上,人为的非制度化因素很多,缺乏透明的公平竞争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原则不相适应。因此,有的学校不顾自己的师资和设施条件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盲目设置专业和扩大招生。由此所带来的是专业的重复设置、教育投资分散、教学质量低下、规模效益差等不良后果。改变目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讲资源利用效率、讲办学质量”的资源配置导向,对于资源利用效率高、办学质量好的高校,国家就应当给予更多的经费投入。只有形成这种良性循环的投入机制,才能激发起高等教育应有的活力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