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会计 高等教育 终身教育
论文摘要:为了满足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需求,会计高等教育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不仅要赋于学生马上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更要赋于学生自我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本文从会计高等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管理3个方面探讨了目前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思路,以不断完善我国会计高等教育。
我国经济近30年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改革及其国际化的进程,我国会计仅用短短20余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百余年所走过的路程。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在推动企事业单位财务规范化管理、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校际走访、同仁交流和调研中我们发现,会计高等教育在培养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会计准则逐渐驱同,但会计教育和国外发达国家并没有拉近距离,大部分院校都对会计高等教育有强烈的创新需求。
一、会计高等教育的目标
教育目标定位对于确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均有直接影响。我国会计教育界对于会计高等教育目标问题一直没有停止讨论。目前我国会计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目标的同质化(或教育大众化)、重数量轻质量、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忽视职业伦理教育等短视问题。各高校本科培养方案中对目标的基本描述为: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晓国际会计准则、现代会计管理方法与技能,并具备相邻专业基本知识,具有科学的组织会计工作、设计会计制度等能力,能在各类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内外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实务和会计鉴证、咨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这种强调学生在高等教育期间集中掌握某些知识或技能,在毕业时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将会计高等教育当成学生职业劳动的最后训练场的教育目标定位,使学生不能不断完成自我知识更新以应付变化极快而又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如果我们把教育等同于向学生的头脑灌输事实和法规,而不是让他们理解真正的含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那就完全可以认为教育就是浪费时间。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如同不会独立思考而只会机械执行的机器,他们只会在某一狭窄的领域中做常规的工作。如果他们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无法适用规则的新情况,他们就会不知所措,容易犯下灾难性的错误。因为他们对行动的基础即基本原则,并没有真正充分的理解和掌握……”(Walton 1917,281)。
老子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会计高等教育应该教给学生比会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培养学生在未来成为一个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员,重视其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应该在高等教育期间集中掌握工具性的知识,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并且培养其在毕业时形成必备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专业认同感。因而,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增加鼓励本科学生尽早参加研究活动的部分,重点应在于培养分析及概念性思维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职业准则。
二、课程设置
我国大学会计教育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近年来,我国高等会计教育课程体系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改革的重点始终是放在专业课程要不要分方面、门数是增加还是减少、理论课课时压缩、实践课比重增加等方面,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原先遗留的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增加了过份强调实践、压缩在校时间、增加学生为寻找工作的时间等新问题。鉴于此,应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突破会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维定式。终身教育理论使高等学校的课程不再单纯地追求某一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取而代之的是,更强调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将相近的学科知识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科本身的完整性,不再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而减少了过分专业化所带来的缺陷。
会计高等教育的目标、理念是通过课程体系与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落实来实现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诚信危机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实现会计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会计高等教育中培养模式的设计应做到如下三点:
(一)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
会计高等教育分为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会计高等教育必须赋予会计人才的知识包括一般知识、通用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和知识的培养在培养模式的设计中应做到“由杂而博、由博而专”。在打好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上,广泛涉猎文、史、哲、艺等知识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杂”、“博”的必要条件。在课程体系中应当注意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权衡,对此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怎么设置更为合理,仍然是个难题。近几年,部分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增设了基础教育课程,降低了专业教育课程在全部课程的比例,倾向于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通才教育。笔者认为一味地增加基础教育课程、弱化专业课程未必可行,在调研中发现,有的院校在基本体系不变的情况下,每年都进行微调,以探究最优设置。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
在打好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会计高等教育还应重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不仅在理论教学中应合理使用互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还应通过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除了需要设置工商管理大类平台实践教学环节如金工实习、机械制图实习、统计方法运用实习、社会实践调查外,还需要设置会计专业实习,如设置模拟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各高校需要如何设置取决于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比如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工业企业会计人才,就需要设置金属工艺、机械制图等理论和实践课程;如果为培养金融会计人才,这些课程就可以不选择。
模拟教学是会计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学生对会计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需要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逐渐完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环境的结合。通过校内模拟实习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决策方法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加强学生科研、语言文字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学年(或学期论文)、毕业论文。论文是培养学生捕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专业技能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共修
不正当竞争和会计信息失真既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诚实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同时也使企业本身失去社会的信任,会计的公信力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只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伦理道德,或许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致命伤。在我国会计高等教育中应重视专业技能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共修,不仅要在培养方案中增设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还应将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之中。在我国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诚信道德宣传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组织
我国大部分学校会计学教学计划和采取的教材,还延续以往的模式,从抽象的会计概念、原则、等式讲解,再到具体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最后到会计报表的编制。在教学方法上也仍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 “教”为主的单向理论知识流动、学生相对被动、甚至于会被教师催眠的状态。在教学手段上,基本上仍然以“粉笔+黑板”等自然媒体,而较少采用多媒体或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即使用多媒体,也不能将讲、板书、多媒体有效结合,其结果是学生不容易接受,有的学生到学期末才明白这科是在讲什么,有的到毕业还没明白会计到底是做什么样的工作。
通过英美等发达国家会计学教育来看,更重视目的性,在教材和课程安排上是从最终做什么入手,如会计学课程向学生们展示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哪些步骤来完成,在各步骤操作中应遵循什么原则进行,将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原则融入各步骤,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改变了传统的方法,教材中所附的习题或案例的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变得非常多样化,强化会计的职业判断意识,以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际和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会计教材也不再是作为教学材料的唯一依据,而只是作为若干教学材料的一部分,财经新闻等也是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上应突破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更为灵活、机动并与实践有效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并解决如何改变长期以来的单纯理论知识教育,甚至是狭隘的专业知识教育的问题;解决如何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问题,解决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问题;解决如何使学生将学到的东西转化为适应千变万化的外在环境的潜在能力和内在的精神品质,从而实现人才终生发展的问题。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水平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总之,会计高等教育一定要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需求,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但要注意会计高等教育又不能完全跟着市场走,会计高等教育要根植于市场,同时又要高于市场,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着的,不仅要赋于学生马上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更要赋于学生自我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使培养的会计人才将来能够引领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春颖.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培养模式的架构[J].长春大学学报,2007,(08).
[2] 张春颖、王颖.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子商务,2010,(11).
[3] 张春颖.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与改革[J].长春大学学报,2011,(12).
[4]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Z].财政部(财会[2010]19号).
[5] 潘煜双.高校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差异性研究——兼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特色发展[A].中国会计学会会议论文,2009-12-10.
[6] 张春颖.新形式下如何完善我国会计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