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社会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论文:关于和谐社会视野下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探析
关于和谐社会视野下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探析
| 文章出自:范文中心 | 编辑:哲学论文 | 点击: | 2015-01-07 19:27:13 |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应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打工,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3000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约2000万。由于面临不良的生存环境,这些农民工子女经常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加上不当的家庭教育,他们很多都出现了自卑、封闭、孤僻、逆反等不良心理,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仅会对农民工子女本人造成心理伤害,也会给和谐社会构建带来隐患,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自卑心理 
  自卑是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集中体现。由于大多数农民工不懂技术,文化素质较低,在城市只能从事城里人不愿干的苦力活,而且收入微薄。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始终是城市中的边缘人群,受到城里人的歧视。农民工子女大多都生活在这种生存环境差、社会地位低、生活不稳定的家庭中,使他们在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生活条件优越的城市孩子面前自惭形秽,在鄙视和漠视的目光下,总觉得低人一等,产生了极度的自卑感。 
   
  2.孤独心理 
  城市农民工子女孤独情绪普遍存在。据有关研究表明,有近两成学生存在着与孤独有关的事实和体验。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农民工子女原来大多是刚从异地或农村转学而来,这些学生初来乍到,面对的是一个既新奇又陌生的环境,生活习惯、学习方法、语言环境、人际关系的差异都使他们难以调适。由于缺乏与同学间、老师间的必要感情交流,许多刚来的学生很多时候都郁郁寡欢、失魂落魄。这种孤独感在许多城市农民工子女中都有所表现,尤其是那些适应能力差的儿童,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由此形成情绪障碍。 
   
  3.逆反心理 
  城市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由农村进入城市,在生活学习中由于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就会使他们主观感觉到社会的不平等,感觉到一种被歧视感,这些很容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社会不公的阴影。如果他们长期处于社会边缘,生活现状不能得到改观,这种对立感和不平感可能会趋于激化。如果城市农民工子女得不到正规有效的教育,他们可能会荒废学业,浪迹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迹象显示,由于缺乏公正待遇,得不到城市的文化认同,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犯罪率呈增多的趋势。 
   
  4.淡漠心理 
  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淡漠心理,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下降。由于流动人口家庭生活极不稳定,经常变化居住地,孩子跟父母自然也是不断转学,致使学习出现断层,学习跟不上,影响学习兴趣,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据统计,因学业不良而留级、退学、结业的学生比例明显偏高。其他经常无故旷课、出走,打架斗殴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二、不良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1.体制性问题是根本原因 
  由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与城市的名类繁多的成人继续教育相比,农民在农村普遍缺少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各种技能的机会,因此到城市后只能干最脏最累的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而且收入很低。生活在工作条件差、待遇收入低的农民工家庭里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必然也成为同伴中的弱势群体,也必然受到城市里孩子的歧视。由于我国存在的城乡分割户籍制度,农民虽然在城市打工,但很难成为城市公民,其子女也因户口问题不能像城市孩子一样平等享受优质的教育,只能出高价上学(公办学校)或者进入民工子弟学校,很难真正融入繁华的都市,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 
   
  2.家庭的教育培养方式不当 
  家庭地主式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一般有民主型、溺爱型、放任型和专制型。当前,农民工或者忙于生计疏于管教孩子,任由孩子自由发展,采取放任型的教养方式;或者一味苛求,过于专断,对孩子实行专制型的教育。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子女在个性发展上不成熟、放任、不考虑别人的要求。专断型的家长通常是严格限制子女的生活学习,惩罚严厉,常常会使子女产生不满情绪,出现畏缩、不信任的个性缺陷。而大部分的外地民工家庭采用的就是这两种不利于子女个性发展的教养方式。 
   
  3.缺乏良好的学校教育 
  近几年,党和政府为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文件。然而由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户口不在当地,而我国义务教育的经费与户籍挂钩,因此当地教育部门从地方利益考虑而不愿承担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费用,所以虽然中央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做好城市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但地方上的执行力度并不大。这样就使得城市农民工子女享受不到与当地人平等的教育权利。他们只有掏更多的钱,才能进入当地的公办学校,如果没钱就只能就读于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公办学校上学的城市农民工子女,由于经常转学而导致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差,从而受到教师及同班同学的歧视,致使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不到正常发展甚至受到压抑,这样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创伤。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城市农民工子女,也往往由于校舍设施简陋,教学环境恶劣,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更换频繁,而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4.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拷贝世界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拷贝世界,是由大众传播媒体形成的精神世界。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家长们由于工作的奔忙,无暇顾及子女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放任他们自己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也有不健康的思想和书籍、音像制品等,有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及父母与其他民工一起租住,平时不良的言论也容易对尚不能正确判断的他们产生影响。在城市里,绝大部分民工主要是集中居住,这些居住地往往人员复杂、管理不规范、社会风气较差,城市农民工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心理学类   三、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打破体制性障碍,切实改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现状 
  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农民工子女的自卑心理主要来自家长的地位低下和收入微薄,而这些主要是由导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造成的。所以户籍制度是影响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根源。因此要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改革当前的户籍制度,消除“户籍墙”,使农民工真正能融入城市,留在城市,成为城市的主人。让城市农民工子女也感受到自己是城市未来的主人,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我们还应改革当前的教育体制,探索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正规教育的有效途径。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另一个根源,主要来自其在受教育中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对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我们的政府应该加大执行力度,切实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可成立专门机构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定期检查,并将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爱教育情况与当地领导的政绩评定挂钩。当然,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国家还应改革当前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扶持力度,鼓励多元的办学渠道,真正使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到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的良好教育。 
   
  2.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优化家教心理氛围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对于家长来说,要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恰当的目标,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虽然流动人口家庭收入普遍较低,但是父母还是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浓浓亲情。为克服不良的教养方式,可通过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来优化家教的心理氛围。通过家校合保管,可以让没时间照顾子女的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主要的是帮助家长了解家庭心理辅导的内容和途径,组织并指导他们学习家庭心理教育辅导的方法。 
   
  3.改善学校教育,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改善当前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的不良状况,对于促进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公办学校而言,应消除偏见,为城市农民工子女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可创设良好、宽松的班级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一方面,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要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在轻松的气氛中拉近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城市农民工子女在温暖的集体中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就农民工子女学校而言,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实力上,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明确办学宗旨,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办学行为。不应将学校看作农民工子女的收容所,而应尽量为他们提供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生活、成长的软、硬件环境。作为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要明白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尽职尽责,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以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 
   
  4.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 
  首先,应利用大众传媒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关心农民工及其子女。应大力宣传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先进典型,使全社会都了解他们,认可他们,尊重和关心他们,满足他们正常的心理需要。其次,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社会政策,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发展环境。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民工实行免费技术培训,使农民工可以掌握一门在城市谋生的技术,这样可以逐渐使农民工由苦力工变为技术工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收入,为孩子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提供经济保障。再次,社会相关部门还可鼓励和组织农民工子女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的价值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中得到实现,提高他们的自信,打破他们的封闭心理,排除他们的孤独感,释放他们的激情和活力。总之,由于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涉及面广,因此需要强化政府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多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多层次,多渠道地切实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