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 策略
论文摘要:提出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论文试从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适当情境及运用语言技巧等方面,探讨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出问题就是学生对于学过或是没有学过的知识在心里产生的一种疑惑或矛盾,从而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把它表示出来的一种行为或能力。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问题学生很少参与和思考。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科学上的实验和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就是一种新的可能。从根本意义上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也更有意义。对于学生而言,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而就数学课堂而言,教师怎样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策略。
一、联系实际建立提问的基础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发觉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注重生活化教学,强调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加强这两者之间的辩证结合,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容易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数学知识中了解生活,增加提问的机会。
例如,在讲到黄金分割点时,教师介绍到:黄金分割点在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在工艺美术和日用品的长宽设计中,也具有美感,在人体结构上,肚脐至脚底与头顶至肚脐之比,躯干长度与臂宽之比,下肢长度与上肢长度之比,均近似于0.618,越接近这个值,形体就越匀称,越完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越广泛,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就科学采用了黄金分割,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便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就连植物中也有黄金分割的地方;在很多试验中,也会选取0.618的方案,即优选法,它可以使我们合理的安排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到合理的方法和合适的工艺条件。正因为它在建筑,文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人们称其为黄金分割。
这些知识将会促使学生想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所感受到的,从而会有提问题的欲望。在生活中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容易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如,数列与实际的联系,它会在我们存款时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数列我们可以计算采用分期付款或是定期自动转存等,既学会了数学知识也学会了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生便很容易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也符合新课改标准中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引发兴趣提高提问的积极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基础教育阶段,要着重打好数学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学会创新,这在数学新课改标准中也有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数学,使他们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欲知不得;欲罢不能”,产生强烈的探求问题的奥妙所在的心里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指数函数这节课前,教师先拿出一张白纸说:同学们,虽然这张白纸只有0.1毫米,但经过反复对折27次后,其厚度超过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注意授课新颖,方法适当,结构巧妙,鼓励学生多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运用语言技巧激发提问的欲望
语言是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近年来,学术界流行将人类语言分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科学语言是相对于艺术语言而言的,在数学教学中,不妨将其比作严格的教学语言,它基本上保持着数学逻辑所使用的特有的叙述方式和术语,科学语言虽然严谨、简练,但欠缺生动,表达呆板,较难理解,因而需要富有表现张力的艺术语言来补充。教师在授课时,将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穿插使用,用艺术语言来讲解数学知识,可使科学语言通俗化、平易化。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从中发现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作到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数学术语,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形象生动,逻辑严谨,简练准确,必须对数学语言的类型及其课堂体现有深刻的理解,对于概念、定理、公式等用科学语言来表述是最为恰当准确的,如果用艺术语言来表达,就肯定会产生歧义和误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欠缺准确性。例如:在学习异面直线后有这样一个判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必平行”。老师用“艺术的语言”就会忽视“在同一平面内”这个重要的条件。给学生造成错觉,数学语言虽然要求简约,但是也不能舍去必要条件。数学的本质决定了数学语言不能模棱两可,所以老师在讲解定理、概念、定义等时要运用课本上的规范语言,以免学生误解,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提出相反的问题。而对于艺术语言的运用可以放在讲解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另一面阐述问题。
数学教学目的是学生能够把握知识技能,把握解题技巧。这就要求教师每一节课都要使用最通俗、最易懂的语言。只要这样,才可以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明朗化,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将新旧知识相结合,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充分必要条件这一知识点时,因为它本身比较枯燥乏味,也不容易理解,那么教师可以将其归纳为一个通俗易懂的句子。学生一旦理解了知识的内涵,也就容易提出问题。
另外,教师的体态语言也必不可少。教师和蔼微笑的表情有利于在亲切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严厉深思的表情会启迪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探讨;微笑、点头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教师的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能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意境中去。课堂教学中若没有运用好手势,就会像运转的机器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加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因此教师要运用一定的体态语言,鼓励学生提问,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长了,那么问题就相应的多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的优势。但存在最大的缺憾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学生有了提问的意识,就能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既符合《现代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21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
参考文献:
[1]周丽娟.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常热高专学报,2001,(03);
[2]田凯.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集宁师专学报,2005,(04);
[3]周建平.浅谈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J].维普资讯,2007,(11);
[4]王彪.政治课教师的语言修养与教学效果[J].维普资讯,2005,(08);
[5]郭天平.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