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提示,本文的理论和论文格式都是值得各位作者朋友深思学习的,所以希望欲论文发表的朋友多做学习,争取写出更优秀的职称论文!
【摘要】 探讨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112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中,康复出院78例,好转29例,死亡5例。[结论]科学严密的观察和完善的护理措施,对保证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减少并发症,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颅脑损伤;病情观察;护理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重症,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急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细致、及时准确,护理细心、全面。现将112例颅脑损伤手术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2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中,男84例,女28例;年龄6岁~75岁,平均40.5岁,其中14岁~60岁80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69例,坠落伤12例,打击伤16例,摔伤7例,锐器伤6例,爆炸伤2例。损伤类型与部位:脑内血肿17例,硬膜外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11例,广泛脑挫裂伤46例,合并有或单纯性脑干损伤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7例,丘脑下部损伤2例,小脑挫裂伤1例,合并大面积脑梗死1例,合并视神经损伤3例。
1.2 结果 本组病人康复出院78例,好转29例,死亡5例。
2 临床观察
2.1 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的改变提示病情的轻重,颅脑损伤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护士可通过对话、痛觉刺激、睁眼情况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如病人突然安静、昏睡,提示病情恶化,或因用镇静剂、抗癫痫药物;如深昏迷病人出现吞咽反射、躲避动作或意识转为清醒,提示病情好转。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可以做出客观评估,本组112例颅脑损伤病人GCS评分≤8分,其中有中间清醒期者18例。
2.2 肢体运动改变 偏瘫34例,肌张力增高67例,去大脑强直发作11例,锥体束征阳性者63例,癫痫发作7例,损伤后休克3例。
2.3 瞳孔变化 瞳孔是反映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指证之一,急性期15 min~30 min观察1次,并认真做好记录,以便观察比较。有瞳孔变化者102例,其中9例无法观测瞳孔变化;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32例;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5例。
2.4 生命体征变化 通过对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观察可以有效判断病情变化。观察中如出现血压上升,脉搏缓慢而有力,呼吸缓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当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细弱,心跳减弱,呼吸减慢而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枕骨骨折的病人,突然发生呼吸变慢或停止,提示枕骨大孔疝的可能。如出现高热、深昏迷,表示丘脑下部受损;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颅脑损伤;体温逐渐升高且持续不退,提示继发感染的可能。
2.5 心肺功能变化 重型颅脑损伤对心脏、肺功能的影响也很明显,伤势越重心电图异常发生得越早,病死率越高,所以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早期保护心脏,防止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2.6 机体出入量观察 颅脑损伤病人多使用脱水药物,其中尿量观察可判断降低颅内压的效果,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出现并发症。护士应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如应用20%甘露醇250 mL后,4 h应有尿量500 mL~600 mL,若平均每小时尿量<60 mL,则说明降压效果不佳,或病人有严重脱水。应用2 h~4 h无尿排出,应考虑是否有尿潴留或合并肾衰竭。对尿量减少的病人,要及时寻找病因,及时报告医生,既要防止过量输液引起或加重脑水肿,又要保证液体的输入量。
2.7 并发症观察 肺部感染13例,消化道出血10例,水电解质紊乱5例,肾功能不全4例,泌尿系感染6例,颅内感染1例,糖尿病4例。
3 护理
3.1 呼吸道护理 加强口鼻护理,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等[1]。2 h翻身、叩背1次,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头偏向一侧,痰液黏稠可雾化吸入,同时在吸入液中加入庆大霉素,温度一般在32 ℃~34 ℃,湿度45%~65%,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能排出者,宜尽早进行气管切开术,并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以无菌吸痰管吸出套管内的痰液,也可将沐舒坦15 mg加入生理盐水50 mL稀释后以每小时2 mL持续泵入气道,稀释痰液便于吸出。同时指导家属为病人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2 管道护理 认真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预防颅内及泌尿系统、肺部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切口处有较多渗出物,而引流量较少,应及时检查是否发生引流不畅。严格记录引流物的颜色、量及性质;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检查处理。保持引流管周围部位的清洁干燥和引流管密闭,及时处理引流液,引流装置应始终处于切口部位以下,以防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
3.3 维持脑组织灌流,避免颅内压骤升
3.3.1 体位 将病人床头抬高15°~30°,取仰卧位,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和减轻脑水肿,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缺血,降低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在使用脱水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控制液体入量,维持出入液量平衡,注意补充电解质并调整酸碱平衡,使每日尿量>600 mL。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1 h~2 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单清洁,预防压疮。
3.3.2 降低体温 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呼吸功能不全、休克等多种因素造成脑组织缺氧,导致脑损害。早期采取亚低温治疗,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是降低颅脑损伤病人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主要治疗措施[25]。在治疗过程中,凡体温高于39℃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降低脑的耗氧量,缓解脑缺氧,减轻脑水肿。若物理降温无效、中枢性高热、原发性脑干伤、严重脑挫裂伤的病人要早期采取冬眠疗法(全身衰竭、休克、老人、幼儿、严重脑血管病病人禁用)。
3.4 消化道护理
3.4.1 一般护理 昏迷者鼻饲,给高营养易消化饮食,每次鼻饲后温开水冲鼻饲管,以免管腔堵塞。每周更换鼻饲管。对疑有神经性胃出血者密切观察并做好抢救准备。
3.4.2 消化道出血护理 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柏油样便,有咖啡色胃液[6]。由于外伤使丘脑及脑干损伤,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胃肠道血管痉挛,黏膜缺血坏死;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破坏胃黏膜屏障保护,使胃酸失去食物中和作用而直接作用于胃黏膜时间过长,导致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变化,给予胃肠减压,用冰盐水750 mL加去甲肾上腺素8 mg反复冲洗后,在胃管内注入氢氧化铝凝胶,每次30 mL或用云南白药,并使用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经过上述处理后,一般2 d~4 d出血可得到控制。
3.5 泌尿系统护理 颅脑损伤的病人常有尿潴留、尿失禁,细菌易从尿道外口侵入尿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措施是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尿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应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每天换尿袋1次,会阴护理2次。引流管和引流袋应放置在膀胱水平位置以下,防止尿液反流,发生尿路感染。
3.6 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对病人来说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身心创伤,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病人和家属会感到恐惧和紧张,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3 体会
通过对112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工作的回顾总结分析,在救治颅脑损伤病人过程中护士应有预见性。由于病人伤势重、病情变化快,护士应该通过对病人病情的严密观察,做出正确的评估,预见病情的动态趋势,采取的护理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准确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病情的发展和许多体征的出现,要求护士具备快速反应能力,为病人的急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必须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确保各项措施到位,操作准确,把握好时间。 治疗颅脑损伤的病人是一个综合过程,应确保对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得到全面的实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卫素琴,冯蕊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护理研究,2008,18(4C):1077.
[2] 洪素风.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亚低温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16(12):723.
[3] 邓婉娣.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9C):24792480.
[4] 李淳,刘俊敏.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9C):18811882.
[5] 冀福林.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3C):785786.
[6] 张筱凤.颅脑外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J].浙江医学,1994,16(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