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范文
经济论文范文:台陆贸易发展研究
台陆贸易发展研究
| 文章出自:毕业论文 | 编辑:论文发表 | 点击: | 2013-04-06 21:47:01 |

一、引言

大陆台湾隔海相望,近十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09年,两岸贸易额合计1062.3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的外贸依存度高达32%,大陆是台湾的第一大逆差来源地,台湾已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在大陆与台湾双边贸易增长的同时,其贸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带动下,海峡两岸贸易迅速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以机电类产品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的比重迅速增长,机电类产品已成为海峡两岸贸易的主体,如2009年两岸机电产品的贸易额已达到533.8亿元,占全部贸易额的50.25%。两岸间的贸易规模和水平的持续上升为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越来越多的产业在进口和出口两方面都有了迅猛的发展,即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活跃。2008年底,两岸成功实现了通邮、通航和通商这“三通”,大大地刺激了两岸经贸的持续向前发展和贸易水平的提高。2009年6月,海峡两岸又签订了包括贸易与投资、经济合作、早期收获、争端解决等《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这将给两岸经贸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并为大中华经济体的实现迈出重要一步。然而,大陆学者围绕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成果不多,与两岸蓬勃发展的产业内贸易不太相称。张传国、俞天贵(2005)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贸易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迅速上升,日益成为海峡两岸贸易的重要形式;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祖国大陆人均GDP的增长以及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规模的扩大等是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决定因素。蒋颖(2008)的研究表明,两岸农产品贸易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互补性较强,农产品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进行双边贸易,一些两岸贸易额较大的农产品则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无论是总体农产品还是分类农产品,两岸间农产品贸易变动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所引起的。李非、吴凤娇(2010)的研究表明,两岸农产品贸易和贸易变动主要是建立在资源禀赋差异基础上的产业间贸易,但产业内贸易呈现出日益增强趋势,两岸的人均收入差距和市场规模因素显著地促进了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已有学者对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产品分类较简单,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关注较多。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按产品技术含量高低将贸易商品划分成5大类,以达到对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变化进行更深入研究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产品分类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静态衡量指标。Grubel和Lloyd(1975)最早提出测量一国所有产业的综合产业内贸易指数,该指数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的运用,其公式如下:其中,j代表某个国家,i代表该国某个具体产业或某类产品。但是,在一国对外商品贸易失衡时,jGL会趋于偏小。贸易失衡越严重,产业内贸易所占份额越小。针对这一问题,Aquino(1978)对其进行了调整,产业内贸易指数由Qij来表示:其中,j代表某个国家,i代表该国某个具体产业或某类产品,Hartung(1995)将该指数简化为:其中,i代表某国某个具体产业或某类产品。该指数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当所有产业或商品类别的进口比重与出口比重完全相同时达到最高值1,此时两国间有关产业或产品的贸易全部为产业内贸易。

2.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动态衡量指标。Brulhart(1993)提出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动态衡量指标——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即Brulhart指数(简称B指数),该指数建立在贸易变化量的基础上,能很好地刻画贸易量的变化形态,从动态的角度衡量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其计算公式为:B表示第i类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Δxi和Δmi分别表示一定时期内第i类产品的出口与进口贸易额增量。当B=1时,说明边际贸易部分完全是产业内贸易,即进口和出口以相同程度增长;当B=0时,说明边际贸易部分完全是产业间贸易。B指数也可以通过加权的方法来计算总体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其计算公式为:3.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指标。产业内贸易可进一步划分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IIT)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IIT)。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而发生的,例如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能够加快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则是基于规模经济而发生的,例如产业内的细化分工和相互开放市场能扩大两国产业规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种类的消费品,从而增加消费者福利。Greenaway等(1995)以产品单位净出口价值为依据提出区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方法:当/1xmUVUVa或/1xmUVUV+a时,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当1/1xmaUVUV+a时,属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其中xUV和mUV分别表示贸易产品的单位出口价值和单位进口价值,a为离散因子,通常取值为0.15或0.25。这种计量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判断产业内贸易性质到底是属于水平型还是垂直型的,但是由于不少商品进出口数量的统计单位不一致,而且有的统计不全,造成无法使用该方法,因此本文将采用下述方法。Kandogan(2003)根据贸易商品的分类层次和“匹配贸易”来度量产业内贸易额、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额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额。即在产业这个高分类层次上计算能匹配的产业内贸易额,在产品这个低分类层次上计算能够匹配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额,剩下的就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额。具体公式如下:本文用SITC Revision 3中的贸易产品2位数分类代表高分类层次,3位数分类代表低分类层次,分别计算产业内贸易额、水平型产业内贸易额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额。

(二)产品分类与数据来源

SITC按照加工程度和自然属性将商品分为0~9类,分类越细,对产业内贸易的分析越准确。Lall(2000)从R&D比重、规模经济、进入壁垒、学习效应等方面考虑技术在竞争优势形成中的作用,将SITC3位数产品组分为5大类,分别是初级产品(PP)、资源型产品(RB)、低技术产品(LT)、中技术产品(MT)、高技术产品(HT);又将后4类产品进一步分为9小类:以农业为基础的资源型产品(RB1)、其他资源型产品(RB2)、纺织品和服装等低技术产品(LT1)、其他低技术产品(LT2)、交通工具等自动化产品(MT1)、化工等加工工业产品(MT2)、机械产品(MT3)、电子器件及电器产品(HT1)、其他高技术产品(HT2)。这一分类方法能够充分反映贸易商品的技术含量高低。本文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署UN Comtrade Database,以中国大陆为报告方。

三、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一)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

2000年,海峡两岸贸易额达305.33亿美元,大陆对台湾逆差为204.55亿美元;而到2009年,两岸贸易额合计1062.3亿美元,大陆对台湾逆差为652.18亿美元,两岸贸易发展迅速,同时大陆对台湾逆差额也在持续上升。将海峡两岸贸易作为一个整体,采用Hartung(1995)的方法计算F指数,消除贸易逆差对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的影响后,得出近十年F指数值处于0.7至0.85这个区间内,说明海峡两岸的贸易已是基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多样化的产业内贸易。

(二)海峡两岸各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按照Lall(2000)的方法将贸易商品分为10类,分别统计海峡两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很显然,电子器件及电器产品(HT1)、化工类产品(MT2)、其他高技术产品(HT2)是海峡两岸贸易最主要的商品类别(参见图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两岸各类商品的贸易额均下降。将每类商品分别视作一个整体,采用Hartung(1995)的方法计算海峡两岸各类贸易商品2000~2009年的F指数(参见图3),可以看到,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呈现出如下特点:

1.自动化产品(MT1)、其他高技术产品(HT2)、其他资源型产品(RB2)F指数在剧烈波动中上升,电子器件及电器产品(HT1)的F指数值在高位上逐渐下降,其他各类商品的F指数都有逐年平稳上升趋势,说明近十年海峡两岸各类别商品产业内贸易有了较大发展。

2.电子器件及电器产品(HT1)、其他高技术产品(HT2)F指数值处于0.68至0.96这个区间内,产业内贸易水平很高;化工类产品(MT2)、机械产品(MT3)F指数值处于0.52至0.70之间,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资源密集型产品(RB1)、其他低技术产品(LT2)F指数从2000年的0.4左右稳步上升到2009年的0.7左右,从产业间贸易过渡到产业内贸易比较明显;初级产品(PP)、低技术产品(LT1)的F指数值处于0.18至0.44之间,仍然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

(三)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动态变化

将每类商品分别视作一个整体,计算海峡两岸各类贸易商品2000~2009年的B指数(参见图4),从而确定贸易背后的驱动力即到底这一时期的贸易增量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还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撇开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情况,由图4可以看出海峡两岸贸易驱动力呈现如下特点:

1.各类商品的B指数波动都比较剧烈,除初级产品(PP)、其他资源型产品(RB2)和自动化产品(MT1)外,其他类商品的B指数值都在剧烈波动中有所增长,并且有一半种类的商品B指数大于或等于0.5,说明贸易增量的变化在多数年份呈现出由产业内贸易驱动的趋势。

2.以农业为基础的资源型产品(RB1)、其他低技术产品(LT2)的B指数值大部分年份大于0.5,说明这两类商品的贸易增长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驱动的,是人们对同类商品的多样化需求和规模经济需要带来的,这也解释了上一小节中近十年RB1、LT2由产业间贸易过渡到产业内贸易比较明显的原因;而电子器件及电器产品(HT1)、其他高技术产品(HT2)和初级产品(PP)B指数值均在0.4以下,说明这些行业目前贸易增量的变化仍然主要由基于要素禀赋的产业间贸易引起,或可能是生产分工的专业化引发的。

(四)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分析

采用Kandogan(2003)提出的方法,根据SITC2位数数据计算海峡两岸各类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总额,根据SITC3位数数据计算其水平型产业内贸易额,再计算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额,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产业内贸易额年均增长最快,分别为26.58%(HT1)、40.07%(HT2)和23.33%(MT3);而自动化产品,初级产品以及纺织品产业内贸易额年均增长最慢,分别为0.66%(MT1)、11.35%(PP)和11.11%(LT1);资源密集型产品(RB1、RB2)、加工产品(MT2)和其他低技术产品(LT2)产业内贸易额年均增长率维持在15%左右。总体来看,产品技术含量越高,产业内贸易额增长越快,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提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中、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总体上看,海峡两岸水平产业内贸易额占总产业内贸易额的比重大多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且大部分年份的比值处于0.6至1之间,这表明,中国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自主创新使得产业结构得以提升,海峡两岸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由此得到了发展(见图5)。初级产品(PP),以农产品为基础的资源密集型产品(RB1)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额占比大多在0.7~0.9之间,表明两岸在这两类产品上的差距不大;其他资源密集型产品(RB2)水平产业内贸易额占比波动较大,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低技术产品(LT1、LT2)水平产业内贸易额占比大多数年份处于0.7~0.9之间,表明两岸在这类商品上的技术差距不大,在这类商品的贸易中大陆单位出口商品价值已经与台湾不相上下。中技术产品中的交通工具等自动化产品(MT1)水平产业内贸易额占比从2000年0.35稳步增长至2009年的0.94,说明大陆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正逐年迎头赶上台湾的技术水平;而化工产品(MT2)水平产业内贸易额占比处于0.5~0.8之间波动,说明大陆的化学工业技术比台湾稍差,制造的产品附加值不够高;机械产品(MT3)水平产业内贸易额占比从2000年的0.92下降至2009年的0.64,说明两岸在机械制品方面已经向基于不同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分工发展。高技术产品(HT1、HT2)水平产业内贸易额占比都在0.95左右波动,说明大陆和台湾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中产品档次已经大致相同。

综合考察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各类商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可以看到海峡两岸贸易在过去十年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中国加入WTO以来,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水平有较大提高,两岸国际分工地位差距在缩小。通过按技术分类的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我们得出两岸贸易的主体是基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多样化的产业内贸易,但初级产品(PP)、低技术产品(LT1)仍然是基于要素禀赋及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说明技术水平越高,也容易引发产业内贸易。两岸技术差距的缩小使得两岸产业内贸易蓬勃发展,国际分工地位差距正在缩小。其次,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额增长最快;中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额增长次之;低技术产品和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额增长水平较低。这说明,中、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是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来源。最后,海峡两岸各类贸易商品的产业内贸易中,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之势,说明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技术差距有较大缩小,特别是在高技术产品的贸易中,大陆和台湾的技术水平已经很接近。

四、ECFA框架下发展两岸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日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ECFA协议主要内容包括贸易与投资、经济合作、早期收获、争端解决等。大陆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有进行贸易的地缘优势,且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十年来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提高,但远未达到理想水平,ECFA的签订有望改变这一局面。下面结合ECFA协议从三方面提出发展两岸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一)海峡两岸应该加快就货物贸易协议展开

磋商,尽快落实关税减让和消除的模式,制定好原产地规则和简化双方海关的进出口手续虽然ECFA协议货物贸易“早期收获”清单上大陆对台湾的早期收获降税安排有539种,台湾对大陆的早期收获降税安排有267种,但跟所有贸易商品相比仍然比例太小,且大多数是农业产品和原材料,而非制成品。如大陆对台湾的早期收获清单中农产品占18种,石化产品88种,机械电子制品原材料及零件占107种,纺织产品136种,运输工具50种,其他工业原材料及初级制成品140种;而台湾对大陆的早期收获清单中无农产品,化工原料占105种,纺织原料占8种,机械电子制品原材料及零件154种,几乎无制成品出现在清单中。所有早期收获清单上的产品3年内每年都降税,3年后双方互免关税。由此看出两岸已经向自由贸易跨出了飞跃的一步,但早期收获对海峡两岸贸易的促进作用有限,因为电器产品(HT1)、化工类产品(MT2)、其他高技术产品(HT2)这三大类两岸主要贸易商品的制成品在台湾的早期收获的清单没有出现,在大陆的早期收获清单中也只出现93种附加值很低的低级机械制成品。所以两岸应该尽快落实对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以及非关税壁垒的消除,特别要加快电器产品(HT1)、化工类产品(MT2)、其他高技术产品(HT2)这三大类主要贸易制成品的自由贸易谈判进程,这样可以通过自由贸易的贸易创造效应快速提高两岸在这些行业的贸易水平,扩大相应行业规模,实现产品多样化和规模经济,共同分享产业内贸易带来的福利。

(二)海峡两岸应针对投资的具体事项和计划加速展开磋商

一个良好的投资机制可以引导资本的合理流动以达到整合资源扩大生产的目的,海峡两岸应尽快建立投资保障机制,提高投资相关规定的透明度,逐步减少双方相互投资的限制以及促进投资的便利化。实践证明,跨国跨地区的投资大多数都是通过跨国公司来进行的,跨国公司跨国跨地区的资源配置可以极大降低生产成本和实现规模经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又使其产品多样化进而提高了产业内贸易的规模。因此改善两岸的投资状况可以提高两岸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大陆要给出优惠措施鼓励台资企业到化工产品(MT2)、高技术产品(HT1、HT2)行业来投资,以带动大陆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和专业人士的培养,进而提高两岸产业内贸易水平。

(三)两岸尽快成立经济合作委员会,加快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进程

海峡两岸的贸易规模和水平与两岸经济合作状况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强化两岸间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金融合作、海关合作、电子商务合作,推动双方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特别要研究双方产业合作布局和重点领域,推动双方重大项目合作,协调解决双方产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大陆近几年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台湾高端产业受岛内市场的规模和高成本的限制,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所以台湾可以通过直接投资或与大陆企业合资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化工产品(MT2)、机械产品(MT3)、电子器件及电器产品(HT1)和其他高技术产品(HT2),加强与大陆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共同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获取更高的附加值,同时对于扩大两岸产业内贸易水平和两岸经济的繁荣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观察,这些资讯都是值得各位作者朋友参考的,所以希望大家多做研究了解,以便在职称的道路快速前行!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