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目前中国在一些重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资源量很低,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挑战”。世纪长江流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态危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发展的严重失衡,正是生态危机的症结所在。生态危机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消亡,我国丝绸之路的荒芜,直接原因就是水土流失造成荒漠化,迫使经济和社会走向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水土流失同农业、环境密切相关,而农业基础的牢固、环境保护的好坏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云南是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是本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需要,是我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性基础措施和切入点。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脆弱,这是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时面临的最大挑战。脆弱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土壤荒漠化问题严重、自然灾害多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紧缺等。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环境容量,严重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大量贫困人口生活在这些地区,他们为了生存而又加紧实施低水平的过度开发,形成了“贫困——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综合西部地区的经济与环境现状,可以推断在西部大开发中,将首先面临巨大的环境风险和压力。比如,经济总量的增长将可能与加工工业的高污染排放量的增加并存。区域经济梯度发展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决定的东部污染向西部转移是西部地区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在西部开发中要确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地位。应制定一个比较全面和长期的西部生态恢复和建设规划,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期或同步的计划予以实施。
我国东西部的差距过大,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土地、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只有做好生态建设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的丰富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也才能改善投资环境,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世纪把西部作为开发建设的重点,但是以水土流失为特征的恶化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生态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己上升为长江上游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而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积累起来的生态危机成为这个矛盾的主导方面,已成为跨世纪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最迫切也是最基本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因此,中央要求把生态建设作为实施大开发战略的根本措施来抓,把它作为实施西部地区大发展的切入点。
西部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的特殊地带,其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正因为保护西部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所以有的学者提出大开发中生态建设应放在首位,西部大开发就是要西部保护等。笔者认为这种主张有失偏颇。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可以看出,西部大开发仍要以经济发展特别是生态经济发展为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以开发促保护,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却是因区域经济发展滞后造成的。西部人均国民收入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0%,并集中了全国80%温饱线以下的贫困人口,致使经济发展的直接目标易倾向于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对社会产品的需求还停留在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水平上,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不足。当经济收入和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牺牲的往往是后者。贫困地区更是为换取基本的生存物资而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以此为鉴,发展经济不能单纯以发展为依据,最重要的是要以生态系统的耐受阈值为依据,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态建设搞得越好,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承受或支撑作用就越强,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
要使西部大开发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同步实现,其切入点必然是生态建设。因为产业结构失衡、层次低是西部生态经济矛盾的深层原因,它导致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量大,环境代价大,资源消耗过度。西部大开发要实现西部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拓宽视野,按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进行调整。既要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更要协调优化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以科技推动西部资源型产业结构的改造升级的同时,积极培育环境保护产业。云南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
友情说明:评职称要发论文,写论文太麻烦了,发表论文更麻烦,不过,还是要先了解下职称相关的讯息吧。看看下边的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