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职称国际经济论文:论跨国公司与集群区域的互动关系
职称国际经济论文:论跨国公司与集群区域的互动关系
| 文章出自:职称论文 | 编辑:格式网 | 点击: | 2013-04-21 18:56:55 |

论跨国公司与集群区域的互动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集群现象对立统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的浪潮席卷了全球,与之相伴的近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在货物及劳务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与扩散的基础上,不同国家市场和生产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动态过程”,也即通过生产要素在世界市场中的广泛流动,以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最佳配制的过程。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迅速增长,全球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流动加剧,国际分工形式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转变。这种趋势主要以投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生产消费的全球化等为基本内容,在地理空间上突破了国家和地区的边界,打破了地方市场的分割,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生活的融合,大大加速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任何区域或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或多或少的与全球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公司的经营方式。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全球化的网络从世界各地筹措资本,购买商品,获取信息和技术,因而从原理上认为,更开放的全球市场似乎正在抵消地区之间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和快捷的交通、通讯降低了竞争中的区位作用,因为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可以通过全球市场和公司网络从遥远的地方有效的获取任何所需的东西,企业所处的区位从本质上而言已不能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然而如果说区位优势已不再重要,为什么在现实经济中,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硅谷的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好莱坞的娱乐影视业,意大利北部的制鞋产业,我国温州地区的服装、打火机等加工产业等等都带有明显的地方化特色,和所处的区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明显富于地方色彩的“集群”现象与全球化趋势表面上看去似乎截然相反,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非但没有消除区域和地方特色发展的意义,反而加强了其发展的重要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全球经济中的区位悖论呢?其实不然。集群区在提升地方生产效率,孕育新企业的产生,促成区域创新网络方面所带来的勃勃生机正是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网络的有益补充。不仅如此,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地方集群区域既是独具特色的本地化系统,更是不断发展的动态化系统和开放性系统。一方面不同的集群区域将融入到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当中,如高新技术产品,零配件制造,鞋类,服装的企业群聚区域在全球的生产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外来的知识和信息成为集群区本地知识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源泉,而外部的交流是获取外来知识的必要途径。因而尽管不同的集群区虽明显带有地方化的烙印,但仍是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全球经济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集群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彼此依赖,相互促进。
    二、跨国公司成为连接经济全球化与集群区域的纽带
  1.跨国公司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调整着自身的经营模式,跨越国界,走向全球化经营。反过来,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支柱力量,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活动的核心组织者。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和各种区域市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速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扩张。跨国公司大规模的兼并与战略联盟;分包,许可证生产,合资等多种经营方式以及全球性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单纯的直接投资的概念。在现实生活当中,跨国公司的产品无孔不入,跨国公司的广告标识无所不在。有学者认为,一个无国界的国际竞争时代就要到来,全球性的经济活动则是由全球性的企业——跨国公司以及他们的网络来主导。
  2.在集群现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作为企业群聚区域的重要参与者,跨国公司逐渐浮出水面。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生产要素,资源禀赋差异以及便利的交通等造成的成本优势的基础之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而对地方集群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马歇尔提出的产业区的概念。马歇尔研究了欧洲一些地区的企业集群现象,并认为地方化的优势在于这些地区大量的中小企业彼此间发展了高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高度灵活、专业化的生产协作网络,促进了知识、信息的频繁交流,这种集聚产生的外部性使其具有极强的内部发展动力,依靠不断的创新能力保持了地方产业的竞争优势。因而这种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认识超越了过去停留在优越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条件的局限上,奠定了当代经济学者所谓的空间集聚报酬递增的基础。产业区位研究近年来的关注焦点转向了集群区域中社会经济网络的分析,其中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为核心分析了企业与市场的替代关系以及企业组织的形成和演化,网络在制度经济学中是介于市场和企业内部等级管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的组织形式,它比市场稳定,比等级组织灵活。网络中企业间以经济交流为基础,它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本地企业的创新活力。认识到在等级形式和纯市场形式之外,还存在网络形式,这本身也是产业组织理论上的一场革命。然而制度经济学中的网络概念局限在企业间的贸易关系上,现实的社会网络关系要复杂和广泛得多,基于本地化的行为主体之间的非贸易相互依赖性在地方企业集群和演变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而新经济社会学超越了单纯的市场交易,认为经济行为是根植在社会关系之中的,强调非正式交流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促进作用,用“根植性”的概念来描述非经济因素的社会影响,并高度评价了社会和文化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当代集群中的区域创新网络更是动态和开放的系统,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内部以及彼此之间的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的全球性流动使集群区域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地方化的区域创新为了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必须保持与外界的紧密联系,因此必须用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待集群的区域化发展。而跨国公司也间接或直接的参与到集群的地方经济系统中,跨国公司不仅将某些业务外包给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区的加工企业,而且还将某些部门如R&D研发部门,制造部门直接设在了相关的集群区内部,成为集群区经济系统中的一部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跨国公司不仅参与了集群区域的创新网络,而且通过自身的全球网络组织为集群区域与外界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链接经济全球化与集群区域的纽带。
    三、跨国公司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作用
  1.跨国公司促进了某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进一步的发展。跨国公司在推行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采用更灵活的生产组织形式,将触角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区域当中,它们在当地投资同时,也吸引了自身的供应商从外部迁入在当地扎根为营,并促成了当地小企业的产生,这种遍地开花的小企业彼此分工协作,很容易促进当地产业集群的形成。日本丰田产业区原来是一个老的军事要镇,自20世纪以来,随着丰田公司的许多工厂及协作厂商布局在此,该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丰田公司的许多主要供货厂商将总部设在丰田城内,区内大小协作厂商数量达到1000多家。这种空间集聚的形成使厂商之间供货频繁,节省运输时间和成本,有利于彼此之间交换信息和知识,也使丰田公司能充分利用供货商的技术创新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生产,提高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柔性。在我国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和新区,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当地集群现象的形成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在人才,供应商,合作伙伴等方面推行的本地化战略促成了当地特色文化的形成,大量的专业化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了一种弹性生产模式,甚至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改进产品,不断创新,孕育出未来常新的勃勃生机。不仅如此,跨国公司还将某些部门如R&D研发部门,制造部门直接设在了已经形成的集群区内部,成为集群区经济系统中的一部分,并促进了集群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在美国硅谷的高科技集群区,不少跨国公司都将自己的R&D研发总部迁入,使得硅谷集群区域的产业呈多样化发展,不断循环更新。与此同时,当某些地区不断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时,随着大量跨国公司在空间上,地理位置上的集聚,这些地区也不断孕育出供应商,服务机构,相关支持性产业的中小企业诞生,这为当地企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很多招商引资的工业园区,外向型加工园区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在其周边地区产生了大大小小的为之服务的支持性企业,形成了当地集群区域的雏形。跨国公司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员工提供较全面的培训,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促进了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使母国(地区)与之有着产业联系的上下游生产企业相继前来投资办厂,以维持原有的生产联系。同时,与当地跨国公司生产配套的东莞本地企业相继产生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东莞地方生产网络的形成。这种地方生产网络彼此信任,相互分工协作,大大降低运输费用,节约生产时间,减少库存,实现及时生产,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此外,网络为企业提供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效的促进了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创新,从而增强了区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当然,跨国公司对促进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作用也不应盲目扩大。从跨国公司因为当地区位优势(如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以及宽松的政策环境和优惠政策)的进入到集聚效应的启动和生成还需要真正培育出地方密集的合作网络,根植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弹性生产的地域系统。之所以称我国很多招商引资的工业园区,外向型加工地域只具备产业集群的雏形正是因为形成产业集聚的社会软环境,具有地方根植性的创新化网络还远远没有形成。主要表现在本地化企业参与程度较低,跨国公司投资所引发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地方的创新能力不足,外部经济性还没有激发出来。正因为如此,跨国公司对我国许多外向型工业区还没有形成“扎根”性的需求,不会使核心技术在本地被模仿和迅速扩散,而这些工业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还停留在原有的区位优势上,跨国公司有可能再次发生区位转移,使我国开发区发生“空洞化”的现象。因此只有充分利用了跨国公司对地区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真正形成了地区的创新网络,跨国公司才会安心扎营,并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加入其中,形成良性循环。这对我国许多工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吸引外资的投资战略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也是理论与实践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2.跨国公司是产业集群成为开放系统的重要载体。在强调集群的网络效应和地方“根植性”时,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集群区域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作为国际分工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集群区域必然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当中。如果集群区是封闭的系统,纵使其曾经有过短暂的繁荣,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也将因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而走向衰落。因此,集群区只有成为动态、开放的系统才能保持其长盛不衰的生命力。而在产业集群与外界的联系更新过程中,跨国公司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学者马库森对美国、日本、韩国和巴西经济增长明显较高的集群区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四种典型的产业区类型(如下图):(1)马歇尔式工业区;(2)轮轴式产业区,其地域结构围绕一种或几种工业的一个或多个主要企业,(3)卫星平台式产业区,主要由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组成,这些子公司可能由高科技,也可能由低成本的制造和加工机构组成;(4)国家力量依赖型的产业区。马库森认为在美国,轮轴式和卫星平台式产业区比其他两种更为重要。从下图马库森对当前存在的产业集群分类中,我们不难发现,跨国公司在产业集群中的足迹无所不在。在下图第一种产业区马歇尔式产业区中,集群区内虽然主要由当地的小企业网络组成,跨国公司没有直接进入当地的生产系统,但是这些产业区所服务的“客商”却大多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这些集群区的企业,由当地的企业为之贴牌生产,而跨国公司也及时地将外界的市场信息传递给地区的生产系统,将集群区纳入全球的生产网络。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迁通过跨国公司的需求信息反馈到地方的生产网络,并促进了集群区内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我国浙江大唐袜业产业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当地的企业集群将低成本、高效率与跨国公司的销售网络和品牌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开发国际市场。在下图第二种轮轴式产业区和第三种卫星平台式产业区中,跨国公司对集群区成为开放系统的作用更为突出。跨国公司直接参与到当地的生产系统,并促进了产业区的形成。跨国公司能够提供“胶”,使地方的小企业难以离开,并鼓励它们留在本地发展,同时吸引新的企业进入那里。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建立的机构,是跨国公司全球组织的一部分,它与公司内其他机构保持着联系,尤其是与公司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R&D)以及相关的生产机构紧密相连,通过这种联系,跨国公司内部和彼此之间的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的穿梭流动将集群区与外部环境和全球经济紧密相连。而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网络是存在等级差异的,这也客观上造就了不同集群区域所处的地位不同,全球分工不同,一些集群区域成为某个产业的创新高科技中心,集聚了大量的相关技术的研发机构和企业,而另外一些集群成为中低档服装、鞋类、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等加工制造区域。此外,跨国公司全球性的知识学习使知识交流不再局限在某个区域,跨国公司组织中企业家,经理人和技术专家的内向和外向流动成为传递知识和创新的载体,外来知识和信息成为集群区内知识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源泉。以我国台湾地区新竹科学工业园为例,其IC产业集群从跨国界的联系中受益匪浅,许多曾经就职于美国硅谷跨国公司中的华人归国创业将新知识和新技术引入园区,促进了台湾地区IC产业的不断升级。正是由于跨国公司的纽带作用使得集群区成为了动态开放的系统,焕发出常新的生命力,有如浩瀚八百里、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洞庭湖,其水肥地沃的独特地理环境正是因为有了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作为纽带使之与外界太平洋相连,从而形成了开放的生态循环系统,不断新陈代谢,保持了其地方独具的勃勃生机。
  附图
  马库森的产业区分类
    四、集群区域对跨国公司全球化竞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某些集群区域成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孵化器。当集群区内的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形成紧密相连的区域创新网络时,外部经济性和规模递增效应使当地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迅速的提高。在马歇尔式产业区中,这些企业群体原来大多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这正是跨国经营中最初级的运营方式,但随着当地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地位的攀升,当地企业群体中个别企业有可能脱颖而出,规模不断壮大,成为产业集群中的主导企业,并开始跨越国界,走向国际经营,成为跨国公司。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乡镇企业集群区如绍兴、永康、大唐、柳市等等,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特色加工产业区,是围绕服装、鞋袜、低压电器、纽扣之类产品加工、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并将大量产品出口到国外,这种集群效应所迸发出来的生产力使当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不断提高,并促成了一些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从国际贸易走向国际经营,逐步形成了自己控制的跨国生产与营销网络,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浙江万向集团便是典型的一例。在我国台湾新竹工业园区,当地的许多IT小企业群体从为美国IBM、苹果、康柏(现被惠普兼并)等跨国公司做OEM起家,目前已经形成了本地化的网络,并出现了宏基、华硕、大众等世界级的电脑跨国公司,直接参与国际经营。又如美国的硅谷不仅成为成千上万的小企业的诞生地,而且还造就了像惠普、网景、雅虎、英特尔等几十个这样成功的跨国公司。这些由当地企业脱胎换骨形成的跨国公司反过来将促进集群区与外界的联系,加速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发展。然而,集群区孵化出的跨国公司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生产网络,对集群区发展的影响还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尽管像浙江地方产业群所孕育出的自发性跨国经营的实际行为及状况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但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价值已明显的凸现出来。
  2.集群区成为当代跨国公司重要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集群区所形成的地方化弹性生产系统或区域创新网络成为了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必争的重镇要地,这些地方“根植性”的特色网络使跨国公司除了选择利用或直接参与已别无他途。在硅谷,许多国际上知名的跨国公司如IBM等,纷纷在此将工程、资金、智力资本投入到区内或支持本地供应商活动,或将总部迁于此,或将研究与开发中心迁入,因为只有参与到本地的创新网络当中,才能获得集群效应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与硅谷有些类似的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企业集群也吸引了许多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英特尔、IBM、摩托罗拉、朗讯以及许多著名的信息技术跨国公司,而且跨国公司在这些区域的投资也日益增加。对于形成弹性生产系统的制造加工企业集群,跨国公司或者将某些业务外包给当地贴牌生产,或者直接将加工制造部门迁入。集群区内分工协作,信息交流,不断创新的区域生产效率成为当代跨国公司从外部获取并加以吸收为己所用的重要竞争优势源泉。而跨国公司从这种集群区内所获得的竞争优势更不易被其他公司模仿或移植,因为这种竞争优势根植于集群区域内,存在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网络中,其他跨国公司要想获得这种优势必须将这种集群区的生产链纳入自身的全球经营网络中,而且这是唯一的选择。“全球化竞争区域化,区域化竞争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竞争的时代特征。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邓宁曾提出过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区位化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此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所具有的生产要素禀赋,存在的贸易壁垒,相对资源成本、市场规模及政府政策等。必须指出的是本文所提出的由集群区所形成的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行为的竞争优势与该区位优势并不相同。集群区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来自地方化弹性生产系统或区域化创新网络,它的形成的确与其初始的区位优势有着一定的联系,但随着集群效应的产生,它又远远超过了区位优势的涵义,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前文所述,我国许多产业开发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大多停留在区位优势的基础之上,即利用当地的交通便利,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或宽松的政策环境和优惠政策。这一些固然重要,但随着开发区数量增加,彼此之间政策上的相互竞争,地价和劳动力成本又逐年上升,这一些都使得区位化的优势逐渐消失,已有的跨国公司及有可能转移投资。因此,要使跨国公司在此安心扎营并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必须将已有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发展成为集群优势,这种“根植性”的地方网络将成为跨国公司战略争夺的竞争优势来源。这反过来会使开发区在与跨国公司的谈判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3.集群效应加速了跨国公司经营优势的变迁。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发展过程要求跨国公司打破狭隘的地方观念,在全球范围内搜索资源,分配资源,组织经济活动,通过全球性系统决策的方法,把不同的子公司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规模经济和多元化经营的优势,构造全球经营网络来打造世界级的航空母舰。然而,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国际分工在广度与深度上迅速发展,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社会需求多样化,消费结构复杂化,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这使得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更需要地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跨国公司面对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具有批量少,种类多,当地化色彩浓厚的特点。这种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伴而生的“区域化特色”对跨国公司提出了从大规模的流水生产线到弹性生产系统的要求。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集群现象凸现的今天,区位性专有知识对于提高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效率和当地的反映能力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语言,尤其是文化距离的存在,使得这类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实际运作并嵌入到当地的网络中才能充分加以吸收和利用,这使得跨国公司需要超越传统的基于命令链的科层结构,建立网络性的组织,从而为其主动灵活地获取当地知识提供组织上的支持。国外学者布肯歇等对来自3个不同国家的229个位于不同集群区域的子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位于优势集群区域中的子公司更具有独立性,更扎根于当地土壤和环境,更加国际化。因此,现有研究表明集群效应的竞争优势对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的变迁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集群现象并存的今天,当代跨国公司的行为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如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模式的调整,全球化布局中区位选择的重新安排,战略联盟(规模扩大)与外包(规模缩小)行为的并存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进一步的展望与思考
  集群现象成为当代经济地理研究的一个热点,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集群区域与20世纪初存在的传统的地方集群有了深刻的变化和发展,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地理的研究角度,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形成与发展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实证分析中,也有不少学者从产业的视角,从国家竞争的角度出发展开了论证,然而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集群区域更是动态和开放的系统,跨国公司作为链接经济全球化与集群区域的纽带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反过来,集群区域对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和竞争优势的变迁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从跨国公司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将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国内外这方面的论述还很少,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严峻的挑战。

评职要发表几篇论文?国家级期刊,还是省级期刊,还是核心期刊,你可以到本站相关栏目下查询哦。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