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全球经济失衡下国际经济秩序演变路径
全球经济失衡下国际经济秩序演变路径
| 文章出自:好范文网 | 编辑:哲学论文 | 点击: | 2014-12-20 20:34:00 |
    摘要:国际经济秩序,就是指处于某一时期国际交往中的国际行为主体,彼此间为各自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相互竞争、博弈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均衡状态。20世纪末出现,至今依然存续的全球经济失衡, 实质是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失衡以及由此决定的各国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权利失衡和利益失衡,是各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外在表现。它是由美国内外政策选择、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金融服务水平以及美元的中心地位造成的,是“国家投资行为人”恣意妄为的结果。持续的全球经济失衡,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以及国际经济秩序演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再次对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反思,对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力量、因素及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济失衡  演变  偏向性
  
  一、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由来及决定因素
  
  现存国际经济秩序是依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制约因素,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演变来的。
  第一个阶段是在17世纪至18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当时国际经济秩序确立的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形成的决定因素是领土争夺以及财富掠夺,而掠夺是建立在被掠夺者自愿接受掠夺者规则的基础上的,于是就形成了欧洲民族国家相互制衡的均势体系。
  第二阶段是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这个阶段,形成了由英国缔造的开放和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指导国际经济秩序的理论基础是自由贸易、非歧视性和平等待遇的理念。这时的国际经济秩序运转,是维持在强国对落后国家的掠夺之上的。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决定因素,来自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国际生产体系的演变及世界经济中心权力的转移、英镑体系的确立。
  第三个阶段是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至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霸权稳定论,即以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的“霸权稳定论”、A.F.K. 奥根斯基(A.F.K.Organski)“权力转移理论”及乔治·莫德尔斯基(Geroge Modelski)的世界政治历史的“长周期论”为依据,形成了美元霸权下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决定因素,是全球化、一体化、区域经济、美元霸权,而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黏合,凸显了美国的霸权效应,强化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及不公正性,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失衡。
  
  二、全球经济失衡下制约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因素
  
  全球经济失衡下,国际经济秩序是由主权国家特别是经济大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塑造的。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就是在多极化和美国主导地位这两种趋势的矛盾、摩擦和斗争中发展的。国际行为主体互动、博弈的内生变量的变动,使国际经济秩序具有偏向性特征,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博弈在国际经济秩序演变中表现出偏向性相异特征。全球经济失衡下,制约国际经济秩序演变因素由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所构成。
  1.全球经济失衡下制约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外生变量
  国际经济秩序演变外生变量包括:世界格局的变动;市场力量的一体化;区域化。全球经济失衡下,国际生产中心与金融中心的分离,美元金融霸权,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反全球化力量以及国际生产中心的转移与国际经济秩序主导国权力“固化”的矛盾,则是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外生变量,它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快慢进程。全球经济失衡下,发展中国家行为主体的强势博弈以及能否成为强势主体,决定国际经济秩序能否向公正、合理、公平方向演变。失衡两极的中国与美国的博弈,在国际经济秩序演变中偏向性相异。
  2.全球经济失衡下制约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内生变量
  “主体、位置、次序、规则”四个变量,为国际行为主体互动、博弈的内生变量。在有限博弈模型下,不同行为主体力量博弈对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同国际行为主体GDP的变化;国际经济活动时处于国际经济主流之内或之外,与其他国际经济活动主体的地位是否相等,是强势主体(国际经济秩序的确定者和裁判者)或弱势主体;参与处理重大国际问题的先后;参与国际事务制定的规则的主动与被动影响主体力量的演化、相互制衡关系。上述四方面,是构成“主体、位置、次序、规则”四变量的主要内容。外生变量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进程,内生变量影响其演变的偏向性。国际经济秩序演变是内外生变量共同作用、国际行为主体互动博弈的结果。仅分析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外生变量,会导致研究结果的片面性。
  3.影响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三大主要“偏向性”力量
  由于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在于美国实施的金融霸权战略,由此导致世界经济体划分为外汇储备过剩国与美国的对垒。“金融、粮食、能源”是掌控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主要“偏向性”力量。不同国际行为主体掌控金融、粮食、能源三要素的能力的大小,以及“金融、粮食、能源”三因素的变动如何,左右它在四个内生变量的位置、秩序和制定规则权力,它们的变动是失衡两极牵制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偏向性”力量。
 三、国际经济秩序演变路径与机制及中国应对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层面的系统走向不断开放,继而加深了相互联系、相互碰撞与互动,致使未来世界发展呈现多种演化的可能性。目前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趋势,出现了被掠夺者开始提出改变规则,增加参与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的趋势。这种趋势的不断强化,必将导致国际经济秩序演变路径,从强权型秩序向多国互动协商的民主型秩序演变。即演变为:多国主导的“世界市场社会”秩序。由于国家间是通过市场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市场机制根本不能自我调节,而需要调控。这种高度的调控表现就是各国间的协商,因此促成国际经济秩序演变机制为全球协调与全球治理机制。在这种国际经济秩序演变机制中,中国应做好以下应对。
  1.利用充裕国际储备,表达本国利益诉求。中国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力量,来自于对美元外汇储备的最佳配置。为此中国要准确把握国际经济秩序变化的有序度和临界点,利用充裕国际储备,表达本国利益诉求,限制其他对手竞争的权力,使其成为牵制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力量,在未来的国际经济事务中争得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2.掌控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主要“偏向性”因素,促成国际经济秩序演变机制。由于国家间是通过市场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这种市场机制根本不能自我调节时,就需要调控。这种高度的调控表现,就是各国间的协商。因此,要掌控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主要“偏向性”因素“金融、粮食、能源”,并通过他们的变动,控制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偏向性力量,促成国际经济秩序演变机制为全球协调与全球治理机制。
  3.以“和谐世界”理念,推进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在推进国际经济的变迁中,中国应增强国际经济主体的国际责任感,反对发达国家实施的以邻为壑博弈对策。同时,中国在推进国际经济秩序演变时一定要考虑收益与成本,要结合自身发展,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全球化的合作的方式,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既不能盲从于发达国家的游戏规则,也不能超越经济承受力推进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此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经济失衡下国际经济秩序演变路径研究” (10BJL037)的阶段性成果。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