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加快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是安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伟大动力。整合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促全省经济发展。
一、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由来
2008年10月17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全省推进自主创新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新区)动员大会。合芜蚌新区建设是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合芜蚌科技产业资源优势的现实要求,更是加速安徽崛起的战略举措。其根本目的是打造一个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区域品牌,带动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合芜蚌新区优势分析
第一,合肥、芜湖、蚌埠三市集中了安徽省大部分的创新资源,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资源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三市共有1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尤其是合肥市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是除北京外国家科学大工程布局最多的城市。
第二,浓厚的创新氛围,合肥、芜湖、蚌埠等地在科技创新、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第三,成功的创新实践,合肥、芜湖、蚌埠等地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推进自主创新的路子,形成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
三、合芜蚌新区区域创新与区域发展
区域创新,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发生的所有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的总称。它包括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网络、创新活动几个方面的内容。区域创新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生产率和竞争力,而且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区域增长质量和福利水平。
假定区域生产函数为一个扩大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
Y=AKαHβLγ,其中Y为地区生产总值;K为自然资本存量;H为人力资本存量;L为劳动力。假定规模报酬不变,那么γ=1-α-β。若POP为人口,PART为人口参与率(L/POP)。
将上式改写成对数形式Δlnyt=ΔlnAt+αΔlnkt+βΔlnht+γΔlnPARTt,这里y=Y/POP,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A为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k=K/POP,为人均自然资本;h=H/POP,为人均人力资本。
一般说来,技术差距越大,追赶的潜力也就越大,A的增长率就越高。从理论上讲,技术差距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A)来衡量。然而,由于A不能直接观察,因而可以采用劳动生产率(y*)作为替代指标。区域追赶过程意味着A的增长由下式决定: Δln At=η1■=η1GAPt
式中,y*MAX,t是技术领导者的生产率水平;η1表示技术差距(GAP)缩小的速度。当然,这种技术追赶是难以依靠自身来实现的,它需要能够吸收和利用新技术的人力资本(H)。
四、整合资源,实现合芜蚌新区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整合。合芜蚌新区应打破行政区划,统筹区域,将集中配置与分散配置相结合,逐步实现重大市政设施的区域共建、共享、共用。全面融入大区域交通网络,建立三城合一的交通格局,实现交通无缝对接。
第二,产业资源的整合。把握国家实施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整合区域内各城市优势产业资源,支持汽车、家电、钢铁、化工、煤电、装备制造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创新发展、合作发展。
第三,开发区、园区资源的整合。鉴于各开发区、园区间的无序竞争问题,整合开发区、园区资源,促进开发区、园区的健康发展势在必行。目前,合芜蚌新区应该实施大开发区、大园区模式,以大开发区、大园区带动合芜蚌各地区发展,促进各地区统筹发展。
第四,空间的整合。合芜蚌新区应适时适度调整行政区划,促进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促使中心城市带动与城镇群建设同步、极化发展和网络化发展同步以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为支撑、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轨道上来。
五、构建合芜蚌新区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合理定位合、芜、蚌。合芜蚌新区是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合肥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作为合芜蚌“新特区”中的重要组成城市芜湖,应以奇瑞精神打造这一全国性自主创新区域品牌,使芜湖成为全国自主创新领域的“示范引领区”。蚌埠,应明确和细化创新的主攻产业,尤其是加快发展工业重点产业。
第二,欧盟一体化的经验无疑给合芜蚌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安徽全力探索依靠自主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的自主创新规划、一体化的研发平台、一体化的创新政策、一体化的创新产业、一体化的创新支撑平台、一体化的创新文化环境。
第三,合芜蚌新区建设要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优势,进一步聚焦重点,明晰方向,同时充分利用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的有利条件规划、培育产业集群,谋划布局了一批新兴产业。
第四,建设创新人才队伍,调动合芜蚌新区自主创新的迸发力。
第五,培育创新企业主体,打造合芜蚌新区自主创新研发力。
第六,政府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并考虑采取更有效率的方式来运作政策性资金。
第七,建立稳定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吴金和,范人伟.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陈晓华,叶庆华.区域空间整合研究:理论演进与研究内容[J].池州师专学报,2006(3).
3、方杰,吴学彬.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一体化问题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0(6).
4、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