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在牵头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的组织规划下,我们于1996年承担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项目"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本成果是课题组在完成该项目的基础上提出的.
在3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围绕着机械类本科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进行了教育思想的大讨论,以及国内外机械类工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和研究,首先从思想观念和教育理论上明确了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证明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97、98级中各选一个自然班进行培养方案的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对方案中主干基础课(数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机械认识实践、机械制图、机械零件、机械原理、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部分专业课程逐门进行了内容调整和整合,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试点;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了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材和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现已完成《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认识实践》、《职业选择与成才》、《机械零件》、《机械原理》和《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等教材的编写任务.为了落实能力培养,在培养方案中构建了若干个实践性教学环节:①"机械认识实践"(1周);②独立设课的"机械基础"系列实验;③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工艺设计(1周);④现场独立数控加工实践(1周).实践环节①已在97、98级试点班和99级全体普通班进行,效果良好;实践环节②和④依托我校机械基础国家教学基地为99级8个班学生开出;实践环节③已在97级试点班进行.
方案中的专业课段的课程设置近半年来正在构建之中,现已确定构建该专业主干专业课程4门,学生在其中选修3门,计150个学时,然后在7个专业模块课中任选1~2个模块,也可以选1个模块加上其它模块或第三层次的任选课中的1门或若干门,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在专业课段中我们还设置了两类新型课程:一类是以典型实例为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淡化设计制造中偏深的科学计算,强化工程实现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条件分析,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工程设计制造的能力,比如准备在97级试点班中开出的"产品开发过程案例分析";另一类是引进最新的现代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课程,如"企业信息化"、"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和"网络技术及其在制造中的应用"等.专业课段课程正在建设之中,实践研究还未真正进行,本项目结题后,还将继续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从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考虑,除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关的课程和实验体系外,我们还在项目工作中构建了两个特殊的环节:第一个是开展工程综合实践的活动;第二个是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多方面素质,进行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的改革探索.通过第一个活动,使少部分学有余力、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来,实现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二个活动,在学生中传递了加强自身综合能力培养的意识,同时为学院的科研工作选拔了一批素质较高的人才.
几年来,学校和学院为该项目组织了一个稳定的项目组,由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项目组长,学院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拥有丰富教改经验的张济生教授任总顾问,相关的5位教师为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在全校范围内吸纳了与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有关的教师(如数学、物理、工程力学等课程教师)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组织机构的稳定和行政系统的保证,使本项目特别是实践研究得以持续顺利进行.
特别申明:本站部分文章由网络收集整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