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当代农村人力资源管理途径探析
当代农村人力资源管理途径探析
| 文章出自:好范文网 | 编辑:历史论文 | 点击: | 2014-12-23 11:55:12 |
摘  要: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因而农村的人力资源管理便成了当下热门的话题。本文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阐述了规范农村人力管理应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多元化,并提出了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传统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发对策。
        我国的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党和政府几代领导人的工作重点。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农村建设遇到了一些问题:土地流转问题、产权问题、体制问题,人才问题等。就目前的情况看,农村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是严重制约新时代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农村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现代与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社会单位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因此,人力资源是世界上创造利润最为重要的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活的资源。具体地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人力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它必将逐渐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所取代。
        1、在管理方法上,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是以事为中心,工作是“对事不对人”, 人是被动性的,属于静态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积极挖掘、利用人的能动性,重点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属于动态管理。
        2、在管理策略上,传统的人力管理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重视精神上的鼓励。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以健全的激励机制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3、在管理手段上,传统的人事管理手段单一,以人工为主,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很难保证及时、准确。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多样且高效,均由计算机自动管理,及时准确的提供决策依据。
        二、 新时代农村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现在,全国上下正掀起一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是通过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其核心就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则需要在纠正当下唯GDP论的前提下,在提倡低碳和绿色环保的背景下,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步伐,需要充分挖掘农村人力资源的潜能。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因素,知识和人力资本是促进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决定因素。为此,科教兴国需要新型农民的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新型农民的全身心投入。无论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村综合管理等,都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全力投入。
        所以,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三、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可见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丰富,增长速度快,开发潜力巨大,但也有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
        1、广大农村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是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我国许多农村各项管理工作中,对人的管理强调通过“控制”和“服从”来实现人与事相适应,而忽视人的才能的发挥,没有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管理人和事。特别是在用人方面,相当一部份农村的干部培养和聘用基本上是个别或少数人说了算,使人不能尽其才,因而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些农村也已开始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并以一定物质奖励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没有以“人”为本,单一的激励手段不能完全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激情,农民的使用效益没有达到满意化。
        2、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在科学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不可辩驳的现实是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年,在欠发达地区,情况更差。据统计我国人口中尚有12.4%的文盲半文盲,而这些文盲半文盲又主要集中在农村。即使识字,文化程度也不高,大部分是小学或初中程度。外出打工也只能干一些力气活,几乎没有能力开拓致富门路。而这样的文化素质也是导致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
        此外,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各方面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我们的许多农村不愿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对人才培养缺乏自信,更是舍不得花钱。有的农村更多的培训则是“以会代训”形式进行。以西部某省为例,97年开始,由省级部门与部分大专院校协调由其代为培养人才,并落实了指标,但相当多的农村的培训计划均不能完成。
        可见,科技文化不高,制约了农村人力管理的科学性,也就阻碍了农村的发展。所以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农村的文化教育任重而道远。
        3、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着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 
        城市的二元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事实证明了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它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为代价发展工业,致使中国农村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投入,农业技术落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靠有限的土地维持基本生存和延续后代。
        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很大程度上实现经济结构的大转变,应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并加强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根据中国实际走农村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四、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中国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有近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所以对于中国来讲,最大的劣势在人力资源,最大的优势也在人力资源。就目前农村人口接受教育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的质量过低。但笔者认为,只要对这庞大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提高其整体素质和能力,就必将是一种真正令世界震撼的力量和价值。 
        在《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哈叱森著,英国)一书中写道:“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发展任何新的东西。”中国古代管理学家管仲也明确指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强调育人是最重要的投资,是终身大计。这是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力资本” 思想的重要体现。 
        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其实就是凭它的高科技水平而傲视群雄。他们的高素质人才,在20年里曾为美国创造了630亿美元的财富。现在,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摆脱贫困和落后是现代农村的发展大机遇,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力度是社会要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 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当前,许多农村干部并未对人力资源
        管理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形势要农村管理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人看作是新农村建设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挖掘人的潜能,使人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从强调重视对物的管理向对人的管理转变,把人的管理从简单的人事管理上升到现代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
        2、完善机构,培养优秀人力资源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大多数农村必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调整组织结构。根据具体情况,加快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一个完善的机构,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样才形成权、责、利一致的组织体系,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而吸引到真正的优秀人才,形成人才的良性循环。其次是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这是农村发展的“纲”、建设依据和目标。再其次是抓好人员的招聘与配置。人是第一资源。人员招聘是为了农村发展的需要,目的是通过人与事的配合以及人与人的协调、配置,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整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农民工,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目标。最后要建立科学的培训与开发体系,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民接受培训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利润增长点,因此,我们要一方面根据农村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农村人力管理者尽职尽责为每位农民工做好个人发展规划,让他们能学以致用,为他们的能力发挥提供适合的环境,以达到开发人才的最终目标。
        3、加强农村软实力建设
        “软实力”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文化的感召力等能力。从表面上来看,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国外发达国家的人民文化素质高,他的综合国力就强。因此农村文化建设是当代农村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特征,以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人力开发新模式。其中必须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惟有如此,才能使每一个儿童和青少年都能接受基础教育,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尤其是西部各族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为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种多样的农村文化建设,旨在提高现代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终凝聚广大农民工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民形象,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4、实行多元化人力资源开发 
        任何一种研究开发关键的是经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也不例外。在如今的特色社会下,除了国家要承担主要责任外,还必须广开渠道,实行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研发。
        首先是长期以来,农村受到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影响,中国财政在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上的投入一直徘徊不前,通常只占GDP的2.5%左右,甚至更低,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推荐投入水平应为6%,显然两者差距很大。因此,各级乡镇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并下决心加大投入。 
        其次是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研发资金的投入。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筹集较充裕的资金全面启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程。同时,党和政府还要鼓励城市支持农村,东部支援西部,鼓励投资者到农村和西部投资办教育、搞科研。 
        5、健全农村社保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覆盖广大农民,他们仍然是依赖于土地保障和传统的子女养老,这对于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种巨大的障碍。为此,政府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加强规划,帮助农村将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起来,使其逐步纳入国家社保体系,使农村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得到有效提高。比如,在养老保险方面,可以先实现较低水平的保障,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纳入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保险方面,目前首先解决大病医疗保险,然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再实行普通医疗保险,争取分阶段纳入全国社会保障体系。此外还有其他保险,如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可根据条件,逐步给予解决,最终使社会各种保障制度覆盖全国所有的人口。
        六、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国广大农村的现代化,而落后的中国农村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又在于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只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必将实现中国农村与城市一体化、同步发展,从而大大加快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进才,市民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城市问题,1999年
[2]王兰云、王海霞,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3]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
[4] 王通讯,人才学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5] 赵曙明,人力资源经理职业化的发展,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
[6] 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廖泉文,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
[8] 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