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必须强化军队院校军事信息人才培养工作
必须强化军队院校军事信息人才培养工作
| 文章出自:好范文网 | 编辑:经济论文 | 点击: | 2015-03-04 14:27:02 |

    摘要:军事信息人才是促进军队信息化建设、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信息人才的主体力量,应该科学构建信息主导的课程体系、立足实战的训练体系以及信息化评价考核体系,系统推进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和校园环境建设,努力提高军事信息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军队院校;军事信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质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军队院校尤其是综合大学是培养军事信息人才的主体力量,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科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军事信息人才培养步伐。
  一、正确认识军事信息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强军目标,必须在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开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而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由人来研究、开发和创新的,其与军队个各方面的结合也是靠人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信息化人才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军队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1.战争形态的转变呼唤军事信息人才。当前,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基于体系对抗的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使得武器装备、训练和作战方式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变化。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力量集成化、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指挥自动化、战场空间多维化、作战样式多样化、作战效果精确化将成为其基本特征,信息的主导作用将突显出来,客观上要求实现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及使用的高效畅通,实现用信息对物质、能量释放的精确制导,从而对战争实现有效的控制。
  信息化战争是以人为主体、以信息与知识为中心的战争。在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物理性能的好坏,更取决于其信息能力的强弱。在人与武器的系统中,人是最关键的要素,只有提高了人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才能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的效能。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客观上要求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从本质上说,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战争的出现,都在进一步强调人的因素,人仍然是未来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大力提高军人的信息素质,就要努力培养和造就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这是我军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也反映了我军人才群体内在的科学结构。
  2.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我军“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键。2006年12月29日国务院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提出,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虽然,我军信息化人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广大官兵的信息意识逐步提高,军队院校信息人才培养的力度逐步加大,一批高素质的军事信息人才正在茁壮成长,但军事信息人才的短缺仍然是制约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信息技术是世界新军事技术的核心,是一门具有全面渗透、全方位拉动的崭新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上,特别是在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的战略转变时期,世界各国军队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跑速的快慢和跑位的先后,不在于起跑的基础,而在于军人的素质。军事信息人才是最宝贵的军事资源,只有重视和加强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加速全军广大官兵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培养和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军队信息化的建设速度。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信息网络管理、信息网络攻防等专门人才的需求正急剧增加。在这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以软件开发人才为例,中国目前只有数万人,而美国已达数百万人,差距十分明显。随着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我军对各类信息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因此,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既是我军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关键,也是我军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长期任务。
  3.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在军事信息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军队院校是培养各级各类军事人才的基地,是培养军事信息人才的摇篮。我军在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首先,军事信息硬件设施建设取得成效。从1994年起,全军院校都逐步建立了校园网,并实现了与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联网互通;全军院校图书馆统一了资源建设平台,并配发了现代化装备,实施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许多院校集中开发了虚拟实验室系统,随着仿真作战实验室、作战指挥和军种战役学等学科专业实验室的建成,学员有了全新的网上“砺剑”平台。其次,一批信息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成效。从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军队院校已经建立起以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等学科为主体的信息化军事理论学科群,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为主体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以作战指挥学、军事运筹学、军事通信学、军事情报学等学科为主体的信息化作战学科群,这些学科群互为依存、互为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信息化军事理论学科群是先导,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是主体,信息化作战学科群是关键 [1]。这些为高素质军事信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巩固了军队院校在军事信息人才培养中的龙头地位。
  二、科学构建军事信息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军委、总部的战略部署,全军紧紧围绕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主线,从军队建设转型和使命任务要求出发,探索形成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军队院校尤其是军队综合大学承担着培养指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坚持信息主导,立足联合作战,科学构建军事信息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教育转型,是当前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构建信息主导的学员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是院校规范化、系统化教学的基本载体,也是决定院校人才培养的层次、特色及素质的先决条件。院校要培养贴近部队实际、胜任岗位工作、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就必须从课程的设置与搭配入手,最大限度地优化课程结构。首先,要根据是否贴近部队实际、能否优先满足第一任职需要的标准,来衡量和审视现有的课程设置,通过梳理、遴选、整合,准确定位每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价值指向,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课程群。其次,要按照课程分类的一般原则,把最适合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课程群分解为基础规范型、应用技能型、研究探讨型等三个层面,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有机组合成最优课程方阵。最后,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识与技能相补充、体能与智能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协调的辩证统一原理,科学设计具体的课程流程与递进导引机制,形成层次适当、衔接顺畅、相互渗透、互相联动、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课程结构网络。
  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信息人才培养特征,特别是要开设一些应用性很强的信息作战基础、信息作战技术、信息作战战法、信息作战指挥、信息作战设计等战法、训法课程,使其与培养未来信息作战人才的需要相一致。 2.构建立足实战的学员模拟训练体系。实践是学习科技知识的最好课堂,岗位是提高科技素质的基本平台。为了切实提高学员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实战能力,就必须建立接近实战的训练体系。为此,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善于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实操能力,这是每一个任课教员必须把握的教学指向。对此,外军院校通过课题训练提高学员实操能力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器材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通过设置情况,布置想定作业,组织学员利用沙盘、地图、微机进行对抗性演练,让他们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训练他们的判断、决策、组织及临机处置能力。其次,要注重延伸教育时空,开辟和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让学员从实际工作和实践锻炼中学习本领。要与部队建立共育人才基地,学员在校学习期间要至少提供一次到野战部队当兵锻炼的机会,体验部队生活,了解基层需要,增强学习针对性;要探索开放式教学育人的新路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长学员的见识,开阔学员的眼界;有条件的院校要进行虚拟现实式训练,这种训练具有逼真性、多变性、经济性等优点,可用于信息作战的合成训练,提高受训者的信息作战及其指挥控制能力和受训机构的整体指挥控制水平。

  3.构建科学的学员评价考核体系。军事人才评价,是指军事人才管理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对各类军事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等进行全面了解和客观评估,为军事人才的选拔任用、培养、奖惩和资源配置等提供基本依据的活动。在院校建立军事信息人才评价体系,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为部队输送合格军事人才的基础工程。为此,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制定反映信息时代要求的科学合理、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是建立符合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军事信息人才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增强考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保证。具体地说,军事信息人才的评价标准应包括三个方面 [2]:第一,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军事信息人才共性的通用标准。如,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取向、必备的科技素养、顽强的战斗精神、持续的创新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等,这些不仅机械化战争时代需要,在信息化时代也同样重要。第二,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军事信息人才核心素质能力标准。如,根据军事信息人才的岗位不同,指挥人才应强化体现联合作战指挥能力诸要素的评价,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才应加强对谋划、指导、检查、落实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解决棘手问题能力的评价,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应突出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新装备维护保障人才则应重点进行新武器装备维护保障能力的评价等。第三,突出反映不同军事信息人才个性化特点的具体评价标准。如,军事指挥人才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更高,必须有更牢固的军魂意识和全局意识,有更自觉的爱兵观念和创新精神等;指挥能力素质作为其核心素质,应突出深谋远虑、审时度势、智勇双全、灵活机动、信息制胜的能力等。
  当然,对于在校学员而言,应采取评价与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辩证的评定,并探索对毕业学员进行跟踪教育服务的机制,为学员的岗位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稳步提高军事信息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是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途径,是院校经常性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协调教和学关系的重要手段,是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育环境是院校教、管、学三者力量整合的集中体现,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协调好教学改革、管理创新和环境建设的关系,才能稳步提升军事信息人才培养的质量。
  1.加强院校信息化教员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育人。教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军事信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院校必须建立健全教员岗位准入机制、学科建设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教员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规范教员的遴选、使用、培训、管理等诸环节的工作,才能造就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员队伍。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征。要以培养学员创新素质,发挥教员教学主导性和学员学习主体性,大力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要倡导以“变教为导、变学为研”为特征的“导研式”教学方法;以“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为特征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既教方法、又教思路”为特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以“能力牵知识、应用带基础”为特征的“案例式”或“想定式”教学方法等。通过启发学员思路,锻炼学员思维,培养学员善思考、勤琢磨、肯钻研、能吃苦的适应信息化建设的优秀品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体现信息化特征,努力构建军事信息人才培养的平台,实现教学育人。
  2.加强院校信息化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手段,实现管理育人。现阶段军队院校已经实现由过去的单一、片面、低效率的教学管理转变为现在的全方位、高效率的教学管理。然而,教学管理理念滞后、方法陈旧、效率低下的现象还在一些院校部分地存在着,并一定程度地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纠正教学管理的偏差,完善教学管理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为此,要确立管理创新的理念,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信息化管理干部队伍。管理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育人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榜样意识和创新意识,要熟悉教育理论、教学制度、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提高信息化管理的素质和能力,做到“想管”、“愿管”、“会管”、“善管”。在教学管理中,要坚持教管并举,疏堵结合,奖惩相辅,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努力提高管理效果。要以身作则,当好标杆,树好形象,切实发挥“一线带兵人”管理育人的作用。
  3.加强院校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营造信息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要加速互联网、军训网、校园网三网合一工程建设,营造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为教员、学员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要打破院校之间、院校与地方之间、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壁垒,营造可以自由享受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资源的宽松学习环境;要广泛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抓好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应用,完善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营造与信息化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环境;要推广“无纸”办公、“不见面”联系和“无障碍”交流,营造有信息时代特色的机关工作环境。良好的信息文化环境,对学员信息素质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总之,军队院校应适应时代变化要求,着眼实现我军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坚持信息主导,科学构建课程结构体系、模拟训练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坚持改革创新,加强信息化教员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信息文化氛围,实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努力提高军事信息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军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坤华,李青海,余江明,陈亚滨.以军队信息化建设引领学科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62-66.
  [2]宁湘峰,沈国权.建立和完善符合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军事人才评价体系[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2):56-59.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