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国内公益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公益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 文章出自:论文格式网 | 编辑:学位论文 | 点击: | 2014-12-20 20:36:40 |

摘要:在国内,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传统大众旅游形式,还没有被广泛认识,也没有获得主流认可,更没有形成积极参与。随着国内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公益旅游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公益旅游之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都是一种值得推崇并富有前途的旅游方式。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期刊的分析,发现目前对于公益旅游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内涵分析、参与者行为模式和模式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大多进行定性的描述。对于目前的研究笔者进行分析与述评,以期对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的研究和推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益旅游;研究综述;研究焦点
作者简介:高艳利,女,河南洛阳人,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教师。雷春,男,湖南怀化人,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教师。

、公益旅游的起源(一)国际公益旅游的发展概述公益旅游也叫公益旅行,它的起源和宗教、探险等有很大的关系。传教士为了布道和宣扬福音而进行的苦行,探险家、船员等为某一特定地区提供援助服务以及医生为灾后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等现象都是公益旅游的原型。学者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公益旅游形成于20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海外留学浪潮、8O年代生态旅游浪潮、90年代志愿者假期浪潮的兴起,公益旅游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流行,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E11。

现代意义上最早的有目的、有组织的公益旅游现象始于1915年澳大利亚的一个民间组织所组织的一次出境公益旅行¨Jl。公益旅游的相关模式,最早见于1991年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校友们发起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该机构专门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不同地点参与一些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联合国将2001年设立为“国际志愿者年”,并发表《全球志愿者宣言》,也是对参与全球性公益旅游的志愿旅游者的鼓励和肯定。公益旅游(volun—teertourism)一词,在2005前后被美国媒体接受,并广泛出现于各大媒体报道之中]。至此该旅游类型和方式正式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理解和认同。此后公益旅游在西方经济较发达国家迅速风行,相关组织不断增多,并受到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关注和推崇。

(二)中国公益旅游的兴起

我国古代也出现了公益旅游的雏形:孔子周游列国游说,为了平息争议,免除战乱;李时珍游历四方,自试百草,弘扬中医;徐霞客跋山涉水,系统考察河山地貌,描绘华夏生态资源···从1979年联合国志愿人员第一次来到中国J1一’。,澳大利亚国际志愿者组织从1988年就开始实施与我国的合作,公益旅游在中国缓慢发展起来。

20世纪9O年代初,全国性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出现,公益旅游开始分散于不同类型的志愿活动之中。赖勤认为,2003年开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助学计划是我国公益旅游起步的切入点J。大学表1国内外学者关于公益旅游内涵的观点作者(机构)观点时间S公益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做出一些志愿服务,从而对旅游目的地做tephenwearing[]2001出一积极的贡献,是最有价值的旅游形式之一。

M可以把公益旅游看作为强调可持续性、负责性和教育性的可替代性旅游和生oskowitz2003态旅游的一种形式。

S公益旅游是一种生态旅游要素、志愿者要素和热衷休闲要素互相作用前后联tebbins[。]2OO4系的平台。

江明修公益旅行是结合公益服务与旅行,除了旅行者的休闲活动外还多了与当地社20O4会的深层互动,获得心灵的满足并自我学习与成长。

旅行是以享乐为目的的旅程,让旅行者跳脱原本的生活环境、文化习惯与步褚士莹]2l3调,能够从另外的角度看世界,为生命增添一些不同于平常的经验,进而从中2005获得心灵的满足,将这一心灵满足扩大成对别人有直接帮助的力量就是公益旅行。

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外地旅行,自愿利用旅行的部分时间不计报酬地为当地宋聪。社区、自然资源及社会提供能产生价值的劳动或其他行为,但不作为固定职业2007的行为。

翟光华等“旅游者以参与公益活动为主要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2009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广义地来讲公益旅游是指因在异地进行志愿者服务而引起的一些非营利活动戴玉秀的总和。狭义地来讲公益旅游是指旅游者因各种原因在异地进行的包含有志2009愿服务项目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

高科。人们基于自我发展、服务他人、保护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等目的,有组织地前往异地并无偿为目的地社会2010、经济、环境提供能产生价值的劳动的短暂经历。

赖勤旅游者自发组织或在旅游中介的组织下,离开惯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旅行或短暂停留2010,将旅游活动与公益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活动现象。

Voluntourism.org为了实现服务意向而前往目的地从事服务所获得的体验。

公益旅游是从传统的冒险旅游和文化旅游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旅游形式,其目Globalvolunteer.con的在于服务,进而亲自了解目的地文化。它不是简单的替代性旅游,而是一个可以利用技能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机会。

T将工作和冒险旅行、语言学习、生态旅游、观光旅游结合起来的~种具有吸引ransitionsabroad.COB力的短期的志愿度假。

Id公益旅游是指包括了一段时间因慈善动机而产生的志愿服务,而旅游者并未ealist.org得到任何报酬的旅行。

三、评述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的公益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公益旅游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学术和各类研究性文献和文本缺乏,且研究范围广度和深度不足,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定性和描述性层面。对于国外公益旅游的发展相对成熟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借鉴。

首先,在研究方法方面,公益旅游并不限制于单纯的个人旅游活动,它与旅游地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有着更多联系。因此,应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分析,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我国关于公益旅游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采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以某一类公益旅游活动、某一类公益旅游人群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其次,在公益旅游的发展模式方面,公益旅游开展需要借助公益旅游组织(VolunteerTourismOrgani—zations)或者派遣组织(SendingOrganizations),但目前国内公益旅游的组织方、对接方、支持方等关联度61生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爱心支教、大学生中部计划等都可以作为公益旅游的项目。2008年,更多的公益旅游活动因为四川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而逐渐兴起。联合国志愿组织中国项目官员曾说“2008年是中国志愿服务元年”,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全面参与的志愿服务时代来临。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次延续以节事赛会为主要主题的志愿者的公益旅游。2010年,中国唯一出境旅行品质读本《世界》杂志率先提出“公益旅行”的主张,号召中国出境旅行者在旅途中亲身参与某一公益行为,享受旅行与公益的双重快乐。

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事务署于2001年首次实施“香港青年大使计划”,自2002年由旅游事务署及香港青年协会合办。香港青年大使将会参与有关接待旅客和大型旅游推广活动,以及负责向社区宣传好客文化,于周末及公众假期驻守不同旅游景点,主动向游客介绍香港。远赴海外的青年大使,则会肩负在其留学的国家筹办推广香港的活动Jl。

在中国台湾地区,正式提出“公益旅行”名称是在2004年,江明修教授在其主导的台湾政治大学第三部门中心开设“青年公益旅行家配置计划”的相关课程,认为公益旅行的过程有助于发展与涵养参与者的生命。该课程设计结构完整,从公益旅行的发展到个人公益旅行的规划,以至于公益旅行者如何自我调适等皆有纳入。之后,相关部门和以宗教团体为主的民间组织陆续组织相关公益旅行。台湾国际志工协会将工作范围延伸至社区和大学开设公益旅行的课程,宣扬公益旅行的理念并鼓励民众参与3l21一。

二、公益旅游研究现状

在百度搜索中键入“公益旅游”,可得到相关链接23500000个。目前,中国学者对于“公益旅游”的研究和成果并不多。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共得到有关条目36条:以“公益旅游”为关键字,可得学术文献11篇,相关报道10篇;以“志愿者旅游”为关键字,可得学术文献7篇;以“慈善旅游”为关键字,可得相关报道5篇。通过台湾相关学术数据库获得相关学术文献3篇。其中,国内对于公益旅游概念及内涵研究类3篇,慈善旅游和扶贫旅游相关研究类6篇,公益旅游和志愿者服务的行为理论和模式分析类3篇,国内公益旅游兴起及发展类5篇,公益旅游地区发展和个案报道类11篇,台湾地区公益旅游与志工旅行相关研究类3篇,国际公益旅游发展研究类5篇。针对这些研究,笔者将各文献观点列举如下。

第一,对公益旅游的定义国内外学者还未达成一致。基于公益旅游的内容和特征分析,大家认同公益旅游必须是包含一定公益性质的旅游行为。

第二,当前,国内对公益旅游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公益旅游概念的探讨、参与者行为动机和模式的研究,对于公益旅游组织方关注不够,缺乏公益旅游实际操作过程的分析。

第三,研究中也出现了国内部分公益项目的个案报道和分析,台湾地区也有了一定的志工服务和公益旅行的经验探讨。

对于什么是公益旅游,什么样的旅游行为或者方式才算是公益旅游,目前,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并不多,再加上研究侧重和切入视角的不同,对于“公益旅游”的界定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这对公益旅游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困难。笔者对已搜集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于公益旅游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见表1)。

从列表可以看出,对公益旅游的关注度,逐年都在变化,至少表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公益旅游的研究热度也在升温。笔者认为,公益旅游不是“公益”和“旅游”两个词汇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需要从这两个词汇的内涵去分析:其本质是旅游,目的是公益;方式是旅游活动,行为是公益性质;基础是旅游形式,延伸是公益效益。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公益旅游不同于慈善捐赠,公益旅游更侧重于旅游者利用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行动,为目的地提供需要的帮助,比如劳力支持、卫生宣传和心理关爱等。公益旅游也不同于志愿服务,公益旅游与志愿服务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公益旅游在具备了志愿服务无偿性、自愿性、组织性和公益性的属性之外,还必须具备旅游业的异地性、暂时性等性质。但凡没有满足其中任何一个基本属性的志愿服务,都算不得公益旅游。

没有满足志愿服务任何一个特征的旅游活动,也算不得公益旅游。所以,笔者认为公益旅游可以理解为:公益旅游是在旅游过程中参与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或者是在提供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同时进行各种主题的旅游活动,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带来一定的良性帮助和实质贡献,同时让旅游者获得精神上满足和提升的旅游类型。不高,较为松散,公益旅游的机构较为单一,多为自发的民间组织,因此,在发展上更多呈现为一种现象,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发展模式。而境外的公益旅游发展模式则相对多元化。根据2003年统计,77%的公益旅游组织属于非政府性组织(NGO),如美国I—To—I、GlobalVolunteer、EarthWatch、GreenForce、WorldPulse等;13%是商业运作组织,例如美国Trav.elocity旅行社网站有很多私营旅游企业提供公益旅游项目;5%是政府部门机构,有些组织在行政上归属该国旅游管理部门或公益慈善组织监管;3%是高校组织,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台湾元智大学等以及美国很多高校都有赞助学生和科研专家参加公益旅游。因此,国内的公益旅游发展需要不断扩展公益旅游组织,提高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积极参与度以及各方对公益旅游的大力宣传等,从而积极推进公益旅游在我国的大力发展。

再次,在公益旅游的项目开发方面,国内现有的公益旅游项目大多是比较简单和基础性的活动项目,面对复杂和高端的活动内容,在项目开发上还是非常大的挑战。国外公益旅游项目的活动开发内容较为丰富,比如有旅行社组织的专项公益旅游线路,有政府组织的公众参与的文化公益活动,有自发的和有组织的自助游学公益项目等等,这些项目从活动的组织、项目的开发上都较为成熟,呈现多样化,因此公民的参与度也很广泛。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目前有5500万美国人参加过公益旅游,1000万人正在考虑参与公益旅游。足见项目的多样性对公益旅游发展推动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国公益旅游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它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是较为滞后的。但“公益旅游”是新型社会关系的一种探索,同时也是延展公益形式和发掘旅游外延的一种尝试。公益旅游不仅可以使旅游者实现度假休闲的目的,而且能在不给当地环境及社区带来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帮62助当地社区的发展。因此,旅游学界应该借鉴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对我国公益旅游现象加以规范与指导,并结合我国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和制度约束,探寻中国公益旅游发展规律,并以公益旅游为契机,反思人生和文化,最终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玉秀.公益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2]董翠珠,宋艳萍.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08,(3).[3]宋聪.中国志愿者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百色地区为例[D].北京:北京第--~\'1-国语大学,2007.[4]赖勤.公益旅游若干问题研究探讨[J].学术论坛,2010,(4).[5]徐慈忆.青年旅游志工服务学习经验之研究[D].台北:中正大学,2009.[6]陈靖玟.台湾公益旅行之探讨——以参与海外志工服务为例[R].台北:公民与社会学术研讨会,2009.[7]WearingS.VolunteerTourism:ExperiencesthatMakeaDifferenceM].NewYork:CABIPublication,2001.[8]StebbinsRA,grahamM.Volunteeringasleisure,leisureasvolunteeringaninternationalassessment[M].Oxon:CBI,2004.[9]江明修.青年公益旅行家培植计划[z].台湾公益资讯中心。2004.[10]褚士莹.盖满爱心的护照:第一本中文公益旅行工具书[M].台北:一家亲文化,2005.[11]翟光华,罗明春,杨曦,陈奉伟.公益旅游内涵辨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戴玉秀.公益旅游的概念探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10).[13]高科.志愿者旅游:概念、类型与动力机制[J].旅游论坛,2010,(2).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