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必须站在社会、实践的高度,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动手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到课堂上,多利用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和认知性实习的机会,用案例及自己的实战经验为学生提供指导,适当组织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演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实现学生手脑联动,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这也就对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根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行的“双师型”教师,不仅有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和良好的授课技巧,还拥有酒店行业的工作经历,教授有的放矢,贴近实际,进而使学生在实习中尽快转换角色,建立自信。
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要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深入和引导。酒店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很好的信息获取和综合能力,时刻关注顾客的需求。可是现今的学生一般都是“90后”,虽然信息获取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高职学生平时获取信息大部分与酒店行业关系不大。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加大对行业信息的摄入和引导,可采用每节课有固定时间交流信息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行业新闻和社会热点的敏感度,养成关注社会和行业发展的习惯,从而达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的目的。
此外,在校期间的技能培养,能够使学生做好就业前的技能和素质准备,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尽量减少学生因为对行业暂时的“水土不服”而出现的流失。
很多成功学家在自己的论著中都曾反复提到:做好一份工作的前提是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热情。从事酒店行业,技能与能力可以后期培养,工作经验也可以慢慢积累,唯有从内心对酒店这个行业拥有的热情是从事酒店行业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没有充分的认知,就不会形成认同,而没有认同感就不会形成责任感。要培养成熟的酒店管理人才就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酒店的行业性质和工作情况,这些工作需要授课老师在日常授课和学生管理过程中明确的告知学生,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但现今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中,父母娇惯的孩子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用家长的话说:我的孩子在家里都没有刷过马桶、打扫过屋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要实事求是的告诉学生,这个行业就是要从基层做起,初入酒店行业的工作都要从“打扫客房”和“端盘子”等基础的一线工作做起。可能一些会有失落的心理,但是只有让学生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他们才能够应付基层工作,我把这一过程称为带学生“摸底”。总在“底”潜着就没有了进取的目标,这时候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基层的工作对于一名成功的酒店管理者是必要的——因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要知道自己的基层在做什么,没有比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价值的了。最后要用案例引导学生,那些在酒店基层岗位坚持实习锻炼所取得的进步能够取得学生思想上的认同。学生经历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是必不可少的,它会让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尽快产生认同,进入状态。
酒店的一线工作岗位,主要分布在餐饮、客务,进入酒店的第一个职位一般都是实习服务员,在经历了起初的“新鲜感”后,重复性的劳动会让他们产生倦怠情绪,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这时如不加以良性的干预,必将造成人才的流失。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的老师们应该在学生实习开始前和实习期间高度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学生情绪,根据每名同学的不同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以认知社会、学习社会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建立学生的信心,实时引导平稳度过实习阶段的“厌倦期”,真正了解所实习的酒店行业,是一项工作、是一个学习良好“平台”, 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酒店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酒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连年增长,在人才需求质量上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培养工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开展“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包括对学生的培养和对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两个方面。
现今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大部分采取的是“2+1”的模式,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校企联合办学”,“定向培养”的模式,实现了学生的专门定向培养。专业课教师的培养方面,全国很多院校采取的方式也是值得借鉴的。酒店行业的发展速度之快让授课老师不能够安于课本知识,要不断的深入行业前沿,扩充知识才能完成专业的培养教学目标。
校企合作既能够为高校的教学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又能够为企业提供合格、适用的人才,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已经明确自己今后要工作的企业,要做的工作,对企业的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对今后需要的专业技能进行更加针对性的训练。使其进入企业时的适应期大大缩短,更加容易建立行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