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本专业就业面向的岗位群,对特定的岗位群进行分析,对所需要的共同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业(岗位)进行合并,进而形成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载体”专业,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职业规格、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职业性的核心体现)在专业教学标准中占有相当厚重的份量,而这些内容全是企业专家所提出并确认的。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7个重点建设专业所开发的专业教学标准就是依据业界专家确定的那些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 “典型工作”和典型工作任务,并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系统设计,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合理确定教学实施条件建设并提出教学实施建议。开发设计的7个专业的教学标准符合行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方面有所创新,是一个具有典型性与实用性,体现职业性、专业性和一定创造性,并具有可操作性的专业教学规范。
在教学实践中,来自于企业和学校的优秀“双师”又进一步把专业教学标准与企业、行业以及其他相关的职业教育社会资源不断地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经众多学者的综合与整理,对专业做出了如下定义: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 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专业的本质在于科学地规范人类的知与行。由此可见,专业一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设立的学业类别,二是指生产实践中具体业务的作业规范。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根据学科分类来划分的,而是根据社会职业分工,也就是根据从业领域 (就业面向)来划分的。依此实施的“专业”教育是立足于职业资格标准和业务流程的作业规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是以对具体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掌握效率与质量为依据的。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专业这个概念,既体现教学规律,掌握必备的相应学科知识,不恪守学科化;又体现职业元素,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适应职业领域岗位(群)要求;还体现人的成长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特殊的应用性知识体系,并有明确的定位与目标。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知识系统,即在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由此看来,职业是专业的基础,专业的形成主要是学校适应职业需求来为社会分工培养人才的结果;专业是为满足社会分工的需要,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的。必须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处在“学科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而“不是学科与社会职业的简单拼合”。职业性与专业性相融合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无可厚非,也可以把就业作为检验高等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更为重要的是,高等职业教育要把职业性与专业性有机融合,从就业导向这一具有根本性的职业教育的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学生入学后的学习过程出发, 逆向思维,反演出融合职业性和专业性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链条,进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基于专业性与职业性相融合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开发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关键一步是职业分析。
论文发表,一定要选择评职要求的符合的期刊,如行业,级别等,以免做无用功!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