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思考,课程设置,作文,高中,关于,
其次,语文教师课业负担过重,对作文无暇细究。备课、授课、作业等流程已使老师焦头乱额,对作文的备课就显得草率、随意,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而且现行的语文教材虽几经修订,但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仍呈严重的两张皮现状。教材的编排上,阅读与写作、口语表达训练呈不一致性;其次表现在教学操作上,语文课即是讲课文,作文课即是写作文,二者之间毫无联系,完全忽视了“课文是一个例子”的原则,忽视了学用结合的教学原则。阅读教学对作文根本不具备启发性,老师无暇甚至无意识将二者联系起来,学生就更不知道如何去模仿了。加之没有科学、系统的作文指导教材,教师又无暇亲自编制切合实际的作文讲义,因此,作文指导就随意化、程式化,作文批改就敷衍化、套路化。对于作文,布置了就写,写了就交,交了就批,批了再写。如此教作文,效果何在?学生写作水平又怎样提高?
第三,不会写的老师教不会写的学生。这类老师或“照本宣科”,本身能力弱,既无潜力,又不钻研,他们课本上全是教学参考书的注释,一节课下来,念得口干舌燥,乏味无力,从不写一篇文章,教起作文更是无从下手。或“只说不练”,上起课来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教起作文来,那些“如何开头,怎样结尾,这样结构,那般选材”的纯理论头头是道,可是从不写一篇文章。或“知识老化,思想教条”,作文教学上,把“四段九步”、“四定六步”、“四段七步”等作文训练方法强硬地塞给学生,让学生循规蹈矩地学习作文,按部就班、四平八稳,没有激情、缺少活力,更缺乏创新。如此种种的语文老师教起作文来必定是没有说服力的。不会写点文章的语文老师,怎么能筑起学生心中作文的框架、激活学生文学的灵感呢?这样的老师讲的课哪一个学生又洗耳恭听呢?一个老师如果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所任那门课学生也就明听暗顶,盲目随从,何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二、单独设置作文课程的益处
基于以上对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我想如果能创设条件单独设置一门作文教学课程,将有可能较好的解决许多现实的作文教学问题。
首先,单独设置作文课程后,教语文课的老师可以专心致力于语文知识的传授、题海的搏击,避开弱项、发挥长项,不会再犯“一上作文课头就疼”的毛病。作文课的老师也放弃了理论知识的搅扰,充分发挥自己写作上的特长,把“真经”念给学生,点化学生,使他们尽快修炼成“正果”。这样,两门课的老师就会各司其职。教语文课的老师就专心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作文课的老师也相应地只顾及自己的“二亩三分田”,快乐地在他的文学天地间耕耘、收获。因此,就大大地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语文老师们从烦琐的课业中真正解放出来。
其次,作文是一种能力,一种悟性,能说会练的老师首先在心理上给学生以吸引和慑服,学生会自觉地向他靠拢,去学他,模仿他。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作文教师,他会从宏观上把握写作的流动过程,会以自己的写作实践、经验把徒弟们引向正门,观看和演练自己的节目。这样的教练专业性更强,示范性更强。
第三,担任作文课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搞搞文学社或写作兴趣小组。开展讲座、野外采风、专访练笔、组织投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真正把作文能力当成一个人一生必备的能力来培养,把它当成一门课来上,有利于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领悟;有利于学生深入社会、思考社会、钻研生活、分析生活。阅读了社会、生活这本大书,所写作文内容就会充实,且有一定的深度。再者,作文老师也会实施各种操作手段对学生作文进行训练,挖掘最有效的方法去激活学生写作的兴趣,也会把批改作文当成一种事业来完成。
当然,单独设置作文教学课程对作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学校要重视对作文骨干教师的培养,要鼓励、支持他们去创作、去校外参观学习,汲取养料、积累经验,促其及时总结作文教学的得与失,使其形成体系、成为理论。更重要的是作文教师要是一名合格的演练者,苦练内功、外练形象(发表作品)、笔不离手、文不离心、眼高手不低,既当编辑,又做撰稿,尽快地成为行家里手,增强自己作文教学的专业性、示范性;且要高瞻远瞩、成竹在胸,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地驾驭学生课堂、课外作文的教学。
以上是我个人对当前高中作文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单独设置作文课程是可以创设条件去尝试的,这样做,将更有利于学生作文及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