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引路,学生自免
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只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引路人”。朱熹说:“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耳,若中间三十分工夫,自用吃力去做,既有以喻之于始,又自免之于中,又其后得人商量正之。则所益厚矣。不尔,则亦何补于事?”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精力放在“示之于始”和“正之于终”上,其间让学生“自免”,“自用吃力去做”。这种方法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教师不能剥夺。确定了教师是“引路人”,走路的事自然是学生自己做了。《咬文嚼字》一课中有一个讨论题:对朱光潜(咬文嚼字)与马南饰(不求甚解)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来谈,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和体验。学生必须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方法体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二、保证时间,充分学习
课堂和课后的时间应该尽量给学生自己支配。书院的课堂上,教师讲授,只是每次选取一点着重发挥,提倡启发式。朱熹就启发式教学曾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即教师讲论要突出重点、要少而精、要发人深思。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少讲,尽量把时间交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必要的讲授,教师也要少讲,讲重点、难点和疑点。现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提倡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分别呈现,目的就是提醒教师注意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把课堂学习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我在教《故都的秋》这一课时,对两个班采取了不同方式。一个班侧重讲授,另一班侧重学生自己学习,我只做必要的要求和点拨。一个月后,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测试,结果后一个班的学生明显比前一个班的学生掌握得好。可见,学生充分的学习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掌握得更牢固。
三、方法指导,学会学习
自学是需要方法的,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方法的指导。老师要少讲,多创造一些机会给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是老师也要提供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读书的方法。朱熹不仅重视指导学生自我修养,而且也很重视指导学生读书学习。他的弟子汇集他的平日之训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一曰循序渐进,二曰熟读精思,三曰虚心涵泳,四曰切己体察,五曰著紧用力,六曰居敬持志。另外,书院的许多名师为了指导学生读书,还根据自己的治学经验提出读书的原则和程序,帮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和读书的效果。如元代程端礼任江东书院山长时曾制定《读书分年日程》,详细拟定了分年读书的程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书院教师的这些做法对促进学生正确的学习、有效的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读书、写作的方法,可以是名人的读书方法经验,也可以是自己的阅读体验,甚至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流读书的困惑和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有的需要教师指导,有的需要学生自己选择和有意练习强化。 四、引导讨论,激发思考
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思考。朱熹在课堂上采用了一些方法对我们很有启发。如抽签自讲法。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类似今日的抽签口试。所不同的是,口试是答题,而自讲则是讲论。据《朱子年谱》记载,其做法是教师向学生投题签百数个,学生抽签后出位讲论,然后再由教师讲说以正之。这种学生抽签自讲、教师正之的教学组织形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他们抓住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再如讲论答疑法。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类似今日的辅导答疑。所不同的是,答疑不是在课后进行。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论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回答,或由师生讨论。毫无疑问,采取这种教学形式,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水平,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日记教学,以评促学
书院教学有一种日记教学法,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与我们今天的成长档案袋很相似。这种日记教学法见于南宋。其操作方法是:设立日记册、日记簿、日课簿等名目的簿册,发给生徒,用以记录、考查诸生每日课业。它于诸生为记录每日所做功课,于山长则可验学生勤惰,考其学业,是书院广为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今天语文教学仍可以借鉴使用日记教学法,将自评和师评结合起来。日记可以记下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和思考。比如课堂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情况、课外学习情况的反思记录。点点滴滴的记录是学生学习语文经验的积累,也是学生成长财富的积累,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过程评价的基础。这种做法让无形的学习有了一个具体的呈现,学生可以对自己有纵向的认识,看到自己的进步,给自己以鼓励;看到自己的不足,给自己确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另外,这种方法对作文教学的展开效果非常明显。在进行论述类文章教学中,我就尝试让学生建立学习日记,让他们将每一篇文章都结合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同学评价进行写作反思。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激发了学习热情,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六、尊师爱生,和谐共进
书院的名师宿儒不仅在学术上有成就,而且尊重热爱学生,学生慕名而来,尊师敬道,虚心好学。师生常在一起讲学辩论,“有不相能者,辄吵嚷面赤”。师生关系的和睦融洽可见一斑。书院教师以名师为主,保证了学术的传承和发展;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这对我们今天也是很有启发的。语文学科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不仅有工具性还有人文性。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中,不仅提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提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这些是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的。“亲其师”方能“信其教”,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意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状况。《学记》中有“教学半”之说,师生是课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尊师,老师爱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和谐共进。
课堂是有生命的世界,它的力量源泉在学生;课堂是知识生成的土壤,它的完成必须由学生来实现;课堂是能力提升的空间,它的翅膀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书院教学注重学生自学的特点,对我们实现真正“学习”的课堂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借鉴书院教学的精华,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