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阶段
l、学会观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幼儿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以引起幼儿观察的愿望和兴趣。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
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幼儿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如欣赏美术作品《向日葵》(凡·高)、钢琴曲《四小天鹅舞》等,也可以是略高于现在幼儿欣赏水平的幼儿作品等。让幼儿有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其次,用对话法指导幼儿欣赏作品。以往长期的灌输法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音乐、语言等作品的知识灌输给幼儿,缺乏自身感知和体验,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采用对话法,让幼儿与教师、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关系。
二、绘画创作阶段
此阶段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构思。大班幼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充分引导幼儿联想起已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例: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幼儿日常物理学中感知过的。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设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首先,不同能力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幼儿,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画《活动人》,即请幼儿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而是让幼儿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绘画要求。其次,为幼儿提供大量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 例: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幼儿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手指画、脚印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幼儿更有兴趣地参与活动。例: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幼儿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幼儿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还创造了许多以前未学过的新形象。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幼儿就随手捡了枯树枝、石块、小棒等物品,几个人商商量量地画了,使幼儿的兴趣性明显增强,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的精神。
三、评价作品阶段
评价幼儿的作品,我主要从幼儿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1、幼儿自评。就是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和想法,只有当幼儿的讲述遇到困难时,教师才可以适当指导。例在《画音乐》的讲评中,有的幼儿用抽象的图案或冷暖色块、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一时难以表述,教师可引导他说:“你用的这种颜色是冷的还是暖的?感觉怎样?”“这些线条起伏真大,一会儿上一会下,好像谁在跳舞?”等,逐步让幼儿学会讲述自己的感受。
2、幼儿互评、欣赏。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欣赏别人的作品,了解别人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验到美感,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意识。因为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所感受、理解,这是一个能动过程。例在简笔画《鸭子》中,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学习一笔画的方法画了鸭子的动态,虽然幼儿画得不工整,但画的姿态不一,稚趣可爱。幼儿互相观看,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并讲讲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如幼儿说:“他画的鸭子在睡觉”“我最喜欢那只在跑的鸭子”“那只鸭子只有一条腿”等,有时幼儿的评价并不正确或表面化,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画面的布置、颜色的搭配、形象的表现等方面来评价作品,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