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管理教育方法初探-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产生原因和具体表现,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的策略。
社会的发展转型使得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差异巨大,资源占有的匮乏和个体的不足而形成的弱势群体日益成为备受关注人群。在大学生中,对于弱势群体的培养和教育也是关系校园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简述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由于家庭原因、自身因素和成长经历及环境的不同,在教育、经济等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生存状态与大学生主流相对脱节的群体称之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一、家庭原因;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恶化,甚至家庭解体,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对大学生造成深刻而严重的生活条件和心理影响。二、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大学生自身生理条件与正常人群发生负向偏离,或者有身体病变或残疾,会使大学生产生行为和心理的失调或障碍;另外,各种剧烈的竞争是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和疾病的重要诱因。三、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更加不均衡,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形成不良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由于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原因相互交织并互相发生作用,很难割裂原因进行分类,根据其表现大致可分为经济困难型、人际交往不良型、心理脆弱型、竞争能力不佳型、适应能力差等几类,针对这几种类型,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管理教育对策
针对不同弱势群体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其形成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针和对策做好管理、引导和教育,促使该群体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弱势群体大学生是目前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中出现的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事件,绝大多数是这一类学生引起的。学校各部门需高度重视这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教育疏导、压力缓解和必要的扶助工作,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作用
学校应建立能调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长效机制,解决辅导员队伍的生活保障、办公条件、职称晋升、进修培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对辅导员队伍进行思想政治、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转移知识的培训,建设一支有能力、有干劲、相对稳定辅导员队伍,对于学生管理、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管理意义重大。辅导员心系学生、了解学生,才可能引导和协助弱势群体解决遇到的困难,化解矛盾,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提供保障。
(三)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
学生干部在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与这些同学朝夕相处,对其情况最为了解。应选派和培养热心、能力强、关心他人的班干部,班干部要对弱势群体的同学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他们的举动要特别留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并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及时和辅导员或相关老师沟通。
(四)强化班级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弱势群体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强化将弱势群体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工作重点的意识,在工作各个环节和内容首先考虑到弱势群体学生的反应。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对于情况特殊、问题严重的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并有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方式进行帮助、辅导和教育。
(五)积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
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座谈会、报告会、才艺表演、经验交流会、体育活动、主题团日活动、郊游活动等,为弱势群体学生参与活动提供平台,使同学们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消除人际障碍,满足弱势群体的归属需要和交往需要,形成活泼向上、携手成长的良好氛围,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完成其对自身的健康人格的塑造。
(六)做好助学保障工作
建立健全以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社会资助和师生互助等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深化勤工助学管理,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建立完善的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制度和补助审批制度,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真正贫困又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
(七)健全心理健康辅导和帮助机制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辅导员和学生心理信息员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建立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防范和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监督、预警。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弱势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
(八)做好学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体现,更是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模式。一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让他们找准定位,养成正确的择业观。二是要加强信息服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用人信息的互动,形成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三是要加强市场调研,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评估,让学生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为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及能力与资源准备。
三、结论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管理和教育对于高校的安全稳定和人才培养工作意义重大,高校应切实关注并从各方面做好弱势群体的各项管理教育工作。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其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和支持,才能有效的保障大学生弱势群体健康成长为四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王文余,胡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对策,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期.
[2]胡伟国.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思考 ,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5期.
[3]池沛,吴永慧.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中的应用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4期.
[4]胡秀英.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1期.
[5]杨在华.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教育与现代化,2007年2期.
[6]杨建超,孟庆良.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弱势水平的测评模型及实证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2期.
[7]程荣晖.论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思想教育与危机干预, 教育探索,2010年6期.
[8]沈晓梅.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10期.
[9]谭美军,何期.近年来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