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熟悉各种分组特征
教师要研究合作学习,必须首先对合作学习有深刻的认识,要有长期指导合作学习的经验方法与理论基础。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应对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要研究结构型合作学习,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多种不同分组结构的应用,熟悉各种分组特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分组,进行科学指导。
二、对每个小组的指导
在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之初,教师是很忙的。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观察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情况,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干什么、有什么不理解、他们在合作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会把潜在的思维外显出来,从而使教师可以观察和评论。总之,教师不管是运用学生观察,还是自己亲自进行观察,都必须花一定的时间来观察和控制学生的小组活动。除了正规的观察形式外,教师可以采用一张简单的检查表来进行观察。在观察表中,可以列出如下一些问题以供观察:
1、学生真的理解了学习任务吗?
2、学生们是否接受了积极互助和个人责任?
3、学生是否在朝着标准努力?成功的标准定得是否适宜?
4、学生们是否表现出了具体化的行为?
在监控小组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指导,同学生一起重温完成作业的一些重要程序和策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授必要的技能。在讨论要学习的概念和信息时,教师要运用与学习有关的术语和语言,要尽量用较为具体的语言来说某事。例如,教师尽量不要说“是的,那是对的”,而要这样讲:“是的,这是找到段落大意的一种方法。”运用较为具体的表述能够强化学习,并可以促使学生将术语与他们的学习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正向迁移。
在监控合作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还会发现有一些学生缺少必要的合作技巧,从而使小组出现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介入小组活动并提出建议,提供更有效的合作方法,使学生表现出更好的行为。另外,教师还要强化学生那些已有的特别有效且富有技巧的行为。
除非是绝对需要,否则,教师不要随便介入。许多教师会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以迅速把学生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但如果教师稍有耐心的话,他们就会发现,合作小组常常会以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答案不止一个,还有可能找到在未来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对于教师来说,选择何时介入与知道何时不应介入是教学艺术的一部分。 三、对小组间及不同小组的指导
教师对小组间的指导最起码应掌握住两个方面:
1、小组间噪音干扰的控制。
2、小组间成果交流的整合。
在结构型合作学习中,随着分组方式的多变,在不同的分组方式中教师的指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三步采访”中,学生进行配对采访,先采访别人,然后再接受别人采访,学生们共享采访所获得的小组信息。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采访与倾听的方法。
四、对优生的指导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确定小组成员时,一些优生出于小组荣誉的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优生凭借其优良的素质,很有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着整个小组。
五、对后进生的指导
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以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友谊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举止更为得体,更能尊重他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并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