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工农业分离式发展思路的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完整的产业形态没有真正形成,农业的发展潜力得不到发挥,仍表现为弱质低效状态。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农户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受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驱动,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又由于生产积极性的高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农业资源得到较好的利用;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种养专业户的出现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经营方式的创新形成了一定的驱动力。但工农业依然处于“二元结构”,农产品的产加销脱节局面仍然存在,小农经济难以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农业产量与效益不平衡的问题、农民收入增涨缓慢、小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连接的问题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等新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各地纷纷进行探索,寻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
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是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增长而产生的一种先进而科学的农业经营方式。它的产生存在各种驱动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充分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市场的发育,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结合;国外先进经济技术的引进和国内农业科技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含量,扩大了经营规模;农业生产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协作;政府宏观调控的加强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农产品市场的交换需求及合同制的确定;农业领域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需求等。这些都为农业产业化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各地在生产中探索发展农业的道路,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入90年代,各地纷纷实践按产业化形式组织农业生产,引导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978至1997年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6.6%,在 1993年山东省总结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时,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而首先提出来。1995 年以后逐步影响了中央一级的农村政策研究,并在 1997 年以后演变为全国性的政策。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较大成绩,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在中国形成共识,因为它是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障碍,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当今农业发展受到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中国加入WTO使农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此,应对WTO的挑战,中国将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将使中国农业能够真正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产业化对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农业产业化可以能动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资料,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经济优势和良性经济结构的形成保证最大限度地增加产量,减少损耗,建立起高效农业体系。
加入WTO以后,必须改变我国大量出口初级农产品的状况,多出口劳动密集的、价值较高的、经过多次精深加工的增值的农产品,就要求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⑴农业产业化经营可对农业结构进行市场引导。一是向农业经营主体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二是为农业经营主体开辟销售渠道。把农业引导至靠市场配置农业资源上来。⑵能够为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一是农业产业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从而也会增加他们对农业的投入;二是龙头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积极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包括对技术、水利等的投入,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⑶提高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化作用。一是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各具特色的种殖业、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龙头企业发展了从生产、加工、销售、运输、保鲜等一系列的产业,改变了农业生产单一的模式;三是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区域化、专业化的发展。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仅就土地平均化、小生产而言 ,已经越来越暴露出许多弊端,其一是生产经营规模过小且分散。二是阻碍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及经营管理手段的推广和应用。三是土地利用率不高,地块过于细碎,增加了田边地埂占地,降低了土地的有效利用面积。四是联系不广,信息不灵难以及时了解市场的商品行情和动态,往往产品不对路,无法实现其价值。五是由于农户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处于分散状态,从事小规模生产,其经济能力十分有限,不能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加工增值,所以出售的商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只能获得较低的收入。
通过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把独立经营的农户纳入统一规划、区域布局之中,使分散生产经营形成系列化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群体。并通过集体经营层次,围绕产业链组织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有效地把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销售衔接起来,在家庭承包经营外部实现一种产品、一个产业、一个区域内程度不同的规模经营。从而更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这样即可解决家庭经营与市场风险的矛盾,又可提高集约化水平和家庭经营水平,保证农业生产顺利发展。
伴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然要突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实现城乡一体化辅平道路。通过一体化的利益机制,把贸、工、农连为一体,形成“龙头”在城镇的“龙头”经济。这就可以打破城乡分割状态,促进城乡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从而有利于实现整个农村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论文格式没有一个固定或都官方的样式,但是约定俗成,多看看不同的期刊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的需要再进行修改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