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相关部门对金融手段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开始有所意识,初步尝试建立相应的制度。
2007 年4 月1 日起人民银行正式把环境执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此举将为今后我国金融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现阶段,银行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银行自身的环境风险。
推行绿色信贷的意义银行在经济中的中介角色,决定了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银行根据持续期、规模、剩余额度和风险配置资金,其高效的审贷体系使其在风险衡量和定价方面具有优势,因而银行推行绿色信贷,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资金流向,可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
提升银行的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要求现代银行将社会责任作为核心经营理念和价值导向,转变以往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传统经营理念,在项目融资决策时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诉求。20 世纪90 年代早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计划项目就发表了银行业,强调要把环境考虑纳入标准的风险评估流程的必要性。
其主要目标就是要倡导该银行业在运作时,必须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并且鼓励民间部门投资在有益环境的技术与服务上。而世界银行集团的国际金融公司倡导的“赤道原则”更是为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框架。原则包括不同类型项目的风险分类,列示了与环境评估流程、监控和后续指导相关的议题。我国的银行业应该从现在做起,积极学习国外银行业处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通过熟悉、采纳赤道原则等国际惯例和规则,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信贷”体系,并逐步参与到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
有助于商业银行获得竞争优势从银行业来看,银行业在与环境相关投融资业务的贷款风险管理和创造新的环境风险衍生产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面临着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贷款风险,同时由于减排等政策的制定,增加了碳市场的成本和融资项目的不确定性,而银行是这些项目的主要承担者之一。环境变化对诸多行业产生影响,公司成本的增加可能导致一些公司因无力承受损失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银行业面临的风险随之加大。如美国因2004 年及2005 年遭受飓风袭击,分别造成高达300 亿美元和600 亿美元的保险损失。
推行绿色信贷,把环境和社会责任标准融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对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监控,并为商业银行通过保险和衍生金融市场转移环境风险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实证研究亦表明,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推行绿色信贷有助于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可持续资产管理公司的研究也检验了企业环境管理投资与其金融利益相关者(如银行、保险公司、投资者)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的环境管理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银监会2008 年将进一步明确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环保部门的通报情况,严格贷款的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对未能通过环评审批和环保设施验收的新建项目,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按照银监会的要求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环保违规企业有关项目限贷、停贷和收贷。民生银行 2007 年提前收回深圳和惠州两家电力公司(皆为燃油电厂且机组建设未经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贷款5.5 亿元和1 亿元,并停止续做新贷款;徽商银行对被环保部门挂牌督办或列入黑名单的7 家企业,停止其新增贷款或存量周转再贷,要求分行对存量贷款只收不贷。
绿色信贷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从宏观的角度看,金融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金融可作为配置资源的最高权力和方式,起着决定或主宰资本流向何方的作用,从而起到构建宏观环境支持体系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金融支持体系结构与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结构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
特别申明:本站部分文章由网络收集整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