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课改构想也很难变成现实的教育成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和建议。在现代教学中,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并反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能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要素,都应是课程资源。
一、《经济生活》课程中的人力资源
1、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1)开发利用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基础性资源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水平信息,指大部分学生所有的生活经验积累,这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经济生活》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利用学生的基础性资源。事实上,高一的学生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虽然有所了解,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这样,在教学中就会对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能力形成了一种把握。在《经济生活》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诱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谈谈自己的想法,源源不断地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他们最愿意参与进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性资源。差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有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有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差异。差异既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基础。《经济生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基础、技能技巧、个性特长等进行设计。对于活泼开朗的学生,就可让他们进行小品等各种表演,以营造对话情境和氛围;对于争强好胜的学生,就引导他们围绕问题进行争辩,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对于敢闯敢干、思想活跃的学生,就可激励他们大胆怀疑,敢于超越,为其他同学提供示范;对于爱动脑筋的学生,就可启发他们依据材料认真思考,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大家讨论。
2、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首先,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所谓的课程资源观就是人们对课程资源的态度和看法。课程资源观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起着导向、维持和监督的作用,成了影响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自觉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推动课程资源内容开发的良性发展。
其次,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教师还应具备足够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特别是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经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做出不懈的努力。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经济理论素养,提高自身的系统学习能力。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专长,做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自己的个性。也要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分享他人创造性的成果,取长补短,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法,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成为不断成长进步的新型教师。
二、《经济生活》课程中的社会资源
1、进行社会调查,面对现实挖掘课程资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而且包括教室以外的教学活动。卢梭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所在。《经济生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树立“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历史到现实世界,都是《经济生活》要挖掘的的课程资源。
2、充分利用《经济生活》课程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资源。
网络不仅是课程资源共享的手段,而且它本身就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应该成为《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交流、共享的重要平台。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都会对《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获取提供直观、快捷、多维的帮助,足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特别是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实现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可以访问全国各地的政治教育网站、政治资料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等。还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程,使《经济生活》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去发展。
3、积极开发《经济生活》课程的社区资源。
《经济生活》教学中,鼓励学生适时地走出课堂和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零距离”接触社会,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亲历”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如,为了使学生对现代企业的管理、经营有一些直观的感受,笔者与社区中地区知名肉类加工企业联系,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调查,学生看到现代的流水生产线、井井有条的企业管理,感受到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对课本知识就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在讲纸币,支票,信用卡时聘请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座谈做讲座;在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在居民小区开展社区服务和献爱心活动;在学习《依法纳税》一节内容时,与社区国税局合作,进行课堂教学。讲授《价值规律》一节时,鼓励学生到百货商场、农贸市场、地摊儿、校门口的小贩那里,体验或寻求大大小小的经济行为中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这样,就把课程资源的外延拓宽了,丰富了,又与当下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增强他们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