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力资源价值主要计量模式有未来净资产折现法、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式和当期价值计量法。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分为人力资源交换价值计量和人力资源当期新增贡献价值计量两部分。通过运用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群体贡献系数和投入成本个体贡献系数,可以对人力资源补偿价值进行更准确的计量,并可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价值货币计量模型。
[关键词] 人力资源价值;群体贡献系数;个体贡献系数;货币计量模型探讨
一、引言
人力资源即劳动力资源,它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两部分:一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人力资源的消耗使用,一方面可以生产出维持其自身能力的补偿价值,另一方面创造出贡献价值形成企业的利润。
按计量尺度来划分,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分为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由于会计的主要计量方法是货币计量,企业决策也主要是以货币计量的信息为基础,再加上货币特征的综合性与确定性,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计量模式。
二、人力资源价值主要计量模式及评价
(一)未来净资产折现法
我国学者文善恩于1996年提出用未来净资产折现法计算人力资源群体价值,他认为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二者分别乘以各自的未来增长率,就可获得人力资源群体价值。其模型考虑了人力资源的必要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但必要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增长率、时期数与贴现率的确定较为主观,影响了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式
1971年巴鲁克.列夫(Baruch Lev)和阿巴.施瓦茨(Aba Schwartz)提出职工未来收益或工资报酬折现模型。该模式的假设条件是某人在其职业生涯中肯定不会离开这个组织,且此人在该组织中会终身从事一个岗位。实际上,人的工作岗位是经常变动的,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高估个人的服务年限,并且此模型仅以职工工资作为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基础,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源剩余价值。因此,该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不够完整。
(三)当期价值计量法
李世聪教授于2003年提出了人力资源当期计量方法,他认为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体现人力资源的基本职能,应当计算人力资源当期投入成本和当期新创造的价值作为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依据。群体人力资源价值计算公式:
V = L+(OP+RI+DL)×H
个体人力资源价值计算公式
Vi = Li+×Ri
当期价值计量法既包括群体价值的计量也包括个体价值的计量,计量模式比较全面,营业利润投资收益等各种相关的指标容易取得,可操作性强;计算当期价值,不需估计个人服务年限,不会高估或低估人力资源价值。本文即以当期价值计量法为基础,完善人力资源当期价值计量模型。
三、完善人力资源当期价值计量模型
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应分成两部分:人力资源交换价值计量和人力资源当期新增贡献价值的计量。
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是劳动者参加组织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脑力和体力的补偿。交换价值体现为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对于企业,投入成本即表现为企业所支付的工资、津贴、福利费、培训费、离职费等支出。但由于因为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受到职工绩效影响,可能高于或低于人力资源投入成本,所以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确定的只是职工应具备的交换价值,而该职工实际的人力资源交换价值还应结合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来最终确定,所以应引入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贡献系数。
人力资源的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就企业而言,人力资源创造的剩余价值即为人力资源为企业所创造的利润部分。按照当期价值理论,在公式中采用的企业营业利润(OP)、企业投资收益(RI)和企业减亏额(DL)之和作为人力资源当期新增贡献价值的基础。但由于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的投资收益已经列示在营业利润计算之前,而且企业减亏额还涉及到利润分配的问题,所以三者之和未能真正体现企业新增贡献价值。因此,把OP+RI+DL用息税前利润EBIT代替,EBIT不受利润分配方式和筹资方式影响,纯粹体现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共同创造的新增利润。
(一)完善企业当期个体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
综上所述,第t年i职位上j个体的力资源价值就等于第t年i职位上j个体的当年投入成本中形成人力资源价值的部分与该职位上j个体的贡献价值之和,具体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二)构建企业群体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人力资源群体价值计算公式可以重述为:
Vt = Lt×Pv+EBITt×HCRt
其中,Vt代表第t年的人力资源群体价值,Lt代表第t年的人力资源工资报酬,Pv代表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群体贡献系数,Lt×Pv即为人力资源群体交换价值。EBITt表示第t年企业的息税前利润。EBITt和Lt可从当年的会计资料获得,其它参数同前。
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群体贡献系数可通过绩效考核的方法来确定,首先,计算得出单个职工的绩效系数。其次,计算每个岗位职工绩效系数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该岗位的平均绩效系数,最后,以岗位系数为权数对所有岗位的平均绩效系数进行加权平均,就会得到企业的群体绩效系数,即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群体贡献系数。
[参 考 文 献]
[1]文善恩.走向21世纪的现代会计(中)[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53-55
[2]Baruch Lev. Aba Schwarts. On the use of Economic Concept of Human Capital in Financial Statements[J].Accounting Review,1971:34-37
[3]李世聪,夏飞.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与方法[J].企业管理,2002(3):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