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高教论文
高教论文:浅议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年级差异研究
浅议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年级差异研究
| 文章出自:好论文网 | 编辑:历史论文 | 点击: | 2014-12-18 11:50:47 |

 [论文关键词] 大学学生 心理适应 年级

  [论文摘 要]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适应量表(CCSAS),运用心理统计技术对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年级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低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不如高年级;随着年级增长,大学生心理适应水平也越来越好;三个年级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情绪适应和择业适应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论,笔者分析了引起大学生心理适应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心理发展处于关键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指导。为了找到合理的心理健康指导途径,以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中心理适应能力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很多研究显示,大学新生入学后,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心理不适感,具体表现为:思想消极;自我认知不当;学习欲望不高;日常生活处理能力薄弱,不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些都给大学新生带来了心理困扰。心理适应能力是个体对周围环境的一种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是个体一种很重要的心理特征。从心理适应的概念和内涵来看,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不止存在于个体的某一个发展阶段,而是贯穿于个体的整体发展之中。因此,心理适应问题不止存在于大学新生中,高年级学生中同样存在心理适应问题。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很多研究者采用不同研究方法、从不同研究视角,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很少从发展的观点来探讨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因此,本研究以非毕业班三个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年级差异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某本科院校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中共抽取696名大学本科生,其中每个年级各抽取232人。三个年级男女生比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例、城市乡村比例都相同,每个年级男生和女生人数都为116人;独生子女为70人,非独生子女为162人;城市学生为67人,农村学生为165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适应量表(CCSAS)。研究证明,该量表具有很高的结构效度。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所有项目因子载荷都在4.5以上,各维度积累解释率都达到42%以上;该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3,稳定性比较高,适合中国大学生使用。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共有6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1=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不太确定,4=比较同意,5=同意。分值越高,表明心理适应状况越好[1]。
  (三)数据的统计与整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 不同年级学生在适应各维度方面的差异比较
  由表1可见,在各个维度方面,高年级适应分值(M值)都高于低年级学生。三个年级在人际关系适应(P=0.001<0.01)、学习适应(P=0.003<0.01)、情绪适应(P=0.005<0.01)和择业适应(P=0.000<0.01)几个适应维度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这表明低年级心理适应能力不如高年级,尤其是表现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情绪适应和择业适应维度方面。
  表2 不同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维度方面的多重比较
  由表2可见,经过多重比较,一、二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一、三年级之间(P=0.000<0.01)和二、三年级之间(P=0.016<0.05)差异显著。这表明二年级人际适应能力只是比一年级有所提高,但不明显。只是到了三年级,人际适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表3 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适应维度方面的多重比较
  由表3可见,经过多重比较,二、三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一、二年级之间(P=0.009<0.01)与一、三年级之间(P=0.001<0.01)差异显著。这表明一年级学习适应能力最差,到了二年级,学习适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三年级比二年级虽有提高,但提高的梯度不大。
  表4 不同年级学生在情绪适应维度方面的多重比较
  由表4可见,经过多重比较,一、二年级之间(P=0.003<0.01)与一、三年级之间(P=0.006<0.01)差异显著,二、三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一年级适应能力最差,二年级和三年级适应能力相差不大。
  表5 不同年级学生在择业适应维度方面的多重比较
  由表5可见,经过多重比较,一、二年级之间(P=0.002<0.01)、一、三年级之间(P=0.000<0.01)和二、三年级之间(P=0.029<0.05)差异都显著。这说明大学生的择业适应能力随着年级增长有了明显提高,表现为直线式上升的趋势。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说明,随着个体年级和年龄增长,个体对择业问题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会明显提高,因而个体的择业适应能力也相应会提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择业问题是大学生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一)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最差
  本研究表明,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最差,因此,学校应重视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下面谈一谈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不适的表现及调节对策。
  1.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不适的表现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来的心理落差
  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把大学想象得非常美好,但当他们上了大学后感觉大学生活和他们的想象相差很远。有的同学感觉校园环境、宿舍环境、校园周围环境等等都没有他们的想象美好。还有的同学高考没有考好或报志愿时没有考虑好,因此导致他们所上大学并非他们所愿。这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一些大学生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2)生活上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从中学考入大学后,首先要面临新的环境。在中学,他们更多依赖家庭照顾,而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生活需要自己独立处理。现在很多学生生活处理能力很差,他们只会读书,不会生活。这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的学生在新的生活中必然产生心理不适感。再有大学一年级学生要面临新的人际关系。当他们带着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容易出现人际心理障碍。

  (3)学习上的不适应
  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二者在学习内容、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评价体系等很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中学的学习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学习内容比较少,中学的学习是为了高考,而且中学生大多是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学习。由于大学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因而大学的学习内容具有专业性和多样性。学习内容比较多,其中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实践实训课、毕业论文等。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大多由自己安排支配。此外,大学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同于中学, 要考虑很多因素。大学一年级学生进入大学后,以原有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来进行大学的学习必然产生很多困难。很多一年级学生很难对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作出合理调节,因而产生心理不适感。
  (4)自我认知偏差导致的心理不适
  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大多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甚至是尖子生,他们有的是班里的重点培养对象,具有很强的心理优越感。到了大学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依赖于学习成绩,他们原有的心理优越感逐渐减退。还有的同学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认为自己除了学习好之外,没有什么优点,因而容易产生心理焦虑。
  2.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不适的调节对策
  (1)学校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2]。学校应组成专家队伍,专门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制定方案给予实施,以协助大学生度过心理适应期。
  (2)学校应根据本学校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心理健康量表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根据普查结果为全体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对筛查出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预约咨询,同时建立咨询档案,以便于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
  (3)学校应根据心理适应的不同方面和大学一年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采用多种形式,为大学新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工作。
  (二)三个年级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和情绪适应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年级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和情绪适应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而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分析表明:在人际关系适应方面,一、二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学习适应和情绪适应方面,二、三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相对于适应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二年级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也不是很高,三年级的学习适应和情绪适应能力也没有比二年级学生表现出很大的提升。因此,学校不仅仅要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高年级心理适应问题也要重视,特别是需进一步加强二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三年级的学习适应能力和情绪适应能力的培养。
  1.高年级学生心理不适的原因分析
  在学习适应方面,很多调查研究表明,不管在低年级还是在高年级中,大学生逃学、逃课、早退、上课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方面是一些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或由于学习内容的加深缺乏恰当的学习方法对专业学不通;另一方面由于受其他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一些学生淡薄了学习意识,学习态度消极,缺乏较强的学习动机,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在人际关系适应方面,相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建立了比较熟悉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深度与广度也在延伸,因而他们要面对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但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明显,不顾及他人感受。有的同学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漠视他人,有的学生自我评价过低,羞于与他人交往,再加上他们比较低的人际处理能力,这些都给他们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很大困难。在情绪适应方面,相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学习任务和人际关系,同时他们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包括毕业工作选择问题、是否考学继续深造问题等等,这些都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因而容易产生各种负性情绪,情绪容易波动。
  2.高年级学生适应不良的调整对策
  (1)学校应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发展规律,根据高年级学生特点、学习状况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制定高年级学生心理调试方案。同时学校还应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了解和关注那些对学习和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协助那些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增强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2)学校应充分了解高年级学生中容易出现的情绪问题和容易引起高年级学生产生情绪困扰的相关因素,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很多研究表明了情绪健康的重要性[3]。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情绪健康讲座、情绪健康相关课程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协助大学生增加情绪健康心理知识,提高大学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3)学校应根据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特点和人际困扰原因开展多种形式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工作。人际处理能力也是大学生重要素质之一[4]。因此,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协助高年级学生掌握人际关系原则和技巧。此外,学校还应关注那些有特殊人际心理困扰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
  (三)三个年级在择业适应维度方面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年级在择业适应维度方面具有非常显著差异,而且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三个年级两两之间差异都显著。很明显,大学生的择业适应能力随着年级增长有了明显提高,表现为直线式上升的趋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大学生对择业问题的意识比较强烈,择业问题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学校应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分年级进行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就业指导工作,协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择业观念和就业观念,同时学校应为大学生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以提高学生就业率。
  总之,学校应认识到不仅大学新生中具有心理适应问题,高年级学生中同样也存在。本研究结果揭示,在某些心理适应维度方面,尽管高年级的适应分值比低年级学生有些提高,但提高的梯度不明显。因此,学校应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应认识到不同年级具有不同的心理适应状况,不同年级心理适应问题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对此,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所表现出来不同的心理适应问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同时,学校应根据年级特点进行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5],使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主动适应,学会愉快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2):p95~101.
  [2]樊艳萍.浅谈大学生入学后的心理适应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3):p77~78.
  [3]陈伟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初步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p107~109.
  [4]杜江峰.浅析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5):p90~91.
  [5]贾爱武.试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增刊):p82~84.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