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一向持积极态度
多年来,中国一直以非常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的会计改革始于1992年,当时我们发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该基本准则即是以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概念框架作为蓝本起草的。随后,又先后发布了30多个具领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了16项具领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这些大多数都是以相应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订定的,在内容上也与之相称靠近,有些甚至基本雷同。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些新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的相干定义基本一致。修改会计要素定义,促进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一致,是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所迈出的重要步调。
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进我国投资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也认识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因此,在看待会计国际协调方面,我们一贯坚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基础上,除了那些相干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大概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之外,我们都努力促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协调大概一致。这一指导原则已经体现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度中,也将指导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制度的建设。
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与趋同是个渐进的过程
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订定和发展,我们一贯高度重视,除一直把它作为我国会计准则订定的基础和参考蓝本外,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相干事务。我们欣喜地看到,国际会计协调已经从强调协调进入到了订定全球公认会计准则、实现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的期间,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能迅速发展的内涵要求。因此,从久远来看,我们以为,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努力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而趋同的步调和进程则取决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步调和进程。
我们注意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身及其应用实际是个系统工程,它不但要求准则本身的高质量,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较为成熟的准则执行机制相配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订定基本上是基于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的。而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则是从20多年前完全的筹划经济转换而来的,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之间尚存在不少差距。
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自1978年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改革历程大体经历了探索发展阶段、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渐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三大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是一个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渐渐退出相干领域、市场调节功能渐渐释放的过程。中国这种渐进式经济改革决定了中国的会计改革也只能走渐进式改革道路,而不能超越宏观经济环境,不然会欲速而不达。
所以,对于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我们一直注意保持一个公道的进度,根据市场的发展,根据不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渐渐进行改革。比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渐渐建立,产品的价格渐渐由市场机制决定,资产的价值受市场价格的波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和技能的更新换代等影响较大,从而出现了资产减值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其进行会计规范,我们及时地根据国际惯例出台了有关会计政策。又如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有不少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国家仍然居于控股地位,从而导致不少交易双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关联方交易中,不公允的交易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适时地订定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决议需要。
基于上述,我们以为,会计准则的订定及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和趋同是与会计环境休戚相干的,当会计环境相对成熟了大概对会计信息形成需求了,订定会计准则、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与趋同也就水到渠成。
我国当前会计环境所面对的几个问题
只管我们一直非常积极地推动国际会计协调和趋同,但就当前中国的会计环境而言,我们还面对一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可能是中国所特有的,有些可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概转型经济国家所共有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在处理某些交易大概事项时,在是否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相干原则上处于两难境地。
第一,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角度,中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存眷程度和角度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尚存差距。我们知道,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议有用的信息,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的特征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对于我们应当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至关重要。以上市公司为例,中国目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构成及其信息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大多数上市公司仍然属于国有控股企业,“一股独大”,国家是企业最大的股东。按原理来讲,大股东应当是公司财务报告的最主要使用者,但是在中国,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国有企业大概国有控股企业,其行为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可能会出现两类问题,一类问题是大股东全部者缺位,一类问题是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地干涉企业经营。这两类问题都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前者导致大股东无法产生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后者则有可能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掺入较多的人为因素,并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根据一般市场机制要求设计的会计准则恐怕难以达到其预期目标。
论文写好了,要发表到哪里去,这可是件大事,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能与你单位的评职要求相吻哈哦,可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