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传递角度看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终极目标.因为只有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地理幕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阶段课堂是地理思维的七要训练华地.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从控制论、信息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整个课堂主要由控制系统(教师)、接收系统(学生)以及信息系统(教材)一部分组成.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是伴随着信息的传递而产生的.
地理信息接收阶段的思维内涵课堂教学中的地理信息是科学家经过取证、教育学家根据学生心智发展特点确立的信息系统,它的背景是整个地理物像系统,具有形象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依据地理信息的这些特点.信息接收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对知识的理解.其思维内涵主要包括:形象思维,即通过各类景观图片和地理模型的观察,再造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形成一定的感性思维能力;贫抽象思维,即通过文字信号和各种示意图、分布图等图像信号,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以及系统化的思维.课堂地理信息主要贮存在教材中,以文字信号和图像信号两种形式出现.另外,作为控制系统的教师,也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贮存者.教学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要把贮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投影片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如的,那么只能造成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只能是"填鸭式"、"注入式"的.如何使得地理信息转化为输出状态,这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地理信息贮存阶段的思维内涵我们常说,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这里的"记",就是地理信息在贮存阶段的主要思维方式.地理信息的识记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地理知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识记;二是对接收阶段的一些思维过程、思维方法的识记.没有识记.理解就失去了念义.同时,理解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识记.因此,有关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在识记方面的技巧.理应受到教师的重视.
地理信息输出阶段的思维内涵学生应用地理信息的阶段,就是地理信息的输出阶段,与之相伴随的思维活动形式主要是"忆"的过理.井在"忆"的基础上促使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从教学过程来看,地理信息的输出阶段就是教师设计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检测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层层递进,互为基础的,而且每个阶段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侧重点都不同.
地理思维的途径和思维类型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主要是从性质上对思维所作的划分.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思维的途径上对思维进行简单的分类,以便在教学中能够科学地选择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中的作用.通过对信息输出的控制使思维有序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编码贮存的过程,编码越有序,贮存越畅通和有效;另外,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层次和结构时,则很难遗忘,并且对新知识就具有了一定的同化和吸收作用.依据这些理论,信息传递中的"序"是相当关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输出信息时,应层层展开,层层递进,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通过对信息传递方法的选择,使思维充满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凭借的信息载体愈逼真、愈接近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启迪和教育作用也愈大.从这个角度来看,板画、投影片、幻灯片比文字系统要前进一步;而立体模型、录像、地理园和地理教室更胜一筹.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和内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地理教学避免僵硬的套路、呆板的表述,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信息流向的确定使思维有目标人的思维是具有一定的方向的,方向愈明确,思维的积极性愈高.课堂中对学生"注意"等心理品质的关注,就反映了这种要求.但是,单方面强调学生是不够的,教师所展示的信息源对学生的吸引程度,才是思维有方向的关键所在.目前在教育界所推广的"目标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通过对恰息反情过程的平衡,使思维有结果目前教育界对过程教学提得比较多,对结果教学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冷漠,这是几十年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恶果.其实,只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思维之果时,才有可能激发起再学习的欲望,而信息的流向不可能只有输入阶段和贮存阶段,还必须要有输出阶段.三方面缺一不可,作为教师,应该摒除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检测和反馈过程进行控制,具体表现在对提间的评价、对练习的设计和对形成性测验的评价上,只有这些评价.才能使教学达到一定的平衡,并在此墓础上,再迎接新的不平衡和平衡.教学过程的这种从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就是思维不断得到训练、加强的发展轨迹,直至真正的形成.
论文发表,一定要选择评职要求的符合的期刊,如行业,级别等,以免做无用功!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