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文史论文下载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败因探究
文史论文下载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败因探究
| 文章出自:论文发表 | 编辑:论文格式 | 点击: | 2013-05-07 21:44:15 |
辛亥革命模仿的是美国革命,从地方独立开始,然而民国建立之后,却没有继续走美国式的宪政立国之路,反而转向了法国革命模式。美国革命通过宪政之路实现“公天下”,但民初的中国不是以制度的安排、而是通过权力的攫取试图重建秩序的统一。

辛亥革命摧毁了延续两千年的中华帝国秩序,在民国初年,曾经有过两次重建秩序的制度性实验:议会民主制和袁世凯的威权政治,然而在很短的时间里面,通通归于失败。为什么民主和威权都无法建立稳定的权威秩序?民初的三大政治势力国民党、进步党和袁世凯之间的权力角逐,有什么共同之处,让那代人铸下了难以饶恕的期间错误?经历了百年动荡的中国人,不得不重新反思和整理历史,以此来寻找制度转型中的盲点,走出百年轮回的历史悲剧。

一切围绕着角逐最高权力

辛亥革命的胜利并非一党之功,而由三方势力协力而成:一方是体制外的革命党人,另一方是体制边沿的士绅精英,第三方是体制中心的北洋旧势力。多方势力协力而成的革命,颠覆一个旧体制很容易,墙倒众人推,呈摧枯拉朽之势,但革命之后要建立各方认同的新秩序很难。

晚清的朝廷陷入过权力与权威的双重危机。权力与权威,根据汉娜·阿伦特的经典性理论,属于不同的范畴。权力是授予性的、承认性的,而权威则是不证自明的,来自宗教和历史传统。权力是统治者支配和控制被统治者的本领,它可能是暴力的,也可能是柔性的。而权威则是一种为统治者所认同的、自愿听从的统治,权威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权力、制度、宗教或道德的价值符号,也可以是一种品德化的象征。自秦始皇之后的中华帝国体制,作为天命在人间的代表,君主合权力与权威于一身,他既是王朝的权力核心,又是帝国与天下秩序的正当性象征。晚清所发生的是李鸿章所惊呼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所要变的,不但是统治者的权力,而且是一个国家的权威。在辛亥前十年清廷所面对的危机,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统治危机,而是历代统治者从未有过的权力和权威的双重危机,政治权力的来源、国家权威的象征以致最高秩序法则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辛亥之后,这一双重危机不但没有解决,而且以更严峻的形式表现出来:国家四分五裂,中央权力式微,政治秩序缺乏公认的权威,无论是宪法的权威还是品德化的权威。

解决“失序”的途径,可以有两个:一个是迅速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平定各种封建势力,以行政权力恢复秩序,维护稳定;另一个是持久的,各种政治势力协商妥协,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宪政秩序,将革命所释放的各种政治力量,吸纳到议会这个蓄水池里面,以避免一触即发的二次革命冲动。这两种途径,前一种以中央权力为中心,速效而不稳定,后一种以重树权威为目标,艰巨而具有持久性。

辛亥之后的中国,选择的恰恰是走向权力之路。民国初年的三派势力:无论是袁世凯、进步党还是国民党,眼光都盯着权力的争夺,而忽视了权威的重建。在中国传统政治的集体潜意识中,权力与权威是合二而一的,谁掌握了权力,谁便有了权威。最重要的是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辛亥革命重新塑造了权力的正当性,苍天已经崩塌,天命不复存在,取代苍天的是人民,新的天命便是人民的同意。辛亥革命纵然有万般不成功,独独在权力正当性上实现了现代政治的转变:人民的同意是权力正当性的唯一来源。即使袁世凯想要称帝,也不是去天坛或泰山祭祀诉诸天意,而是要假借民意,让御用的参政院“代表人民”通过投票授予其黄袍加身。辛亥革命奠定了新的权力正当性,但作为正当性基础的人民意志,却是一种抽象的团体意志,一旦缺乏公平的选举和超越权力的宪政制度,人民意志便犹如玄虚的天命一般,被各种政治势力所操控,玩弄于政客的股掌之间,成为角逐最高权力的工具。

新朝兆始,悠悠万事,本应是一个制宪政治的时刻,最要紧的是定下国家大规大法,重建宪政的权威;宪法未成之前,应根据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约法暂行其事。然而,两千年来的中国毕竟缺乏法治传统,从政治家、士绅精英到平民百姓,皆将约法当儿戏。梁启超说:“今则非惟政府心目中,未尝有约法存。即全国人心目中,盖皆未尝有约法存也。以致高谈护法之人,其心目中,亦未尝有约法存也。”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之中,法只是统治的工具,只有法制(by law)而无法治(of law),最高统治者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权力可以超越于法意并创造法意,权力的尊严总是盖过法的尊严。革命颠覆了传统的王朝统治,却无法改变旧的政治传统。迷信权力、漠视约法成为革命后各派政治势力的共同趋向。民初政治的最大纠葛,是民权与国权、内阁制与总统制的争斗, 这些争斗都围绕着权力怎样分配。国民党要求实行内阁制,掌控以议会为中心的国家权力,而进步党希望建立总统制,借助袁世凯的势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然而,议会权力也好,总统权力也好,怎样进行限定和分权,如安在宪政的框架下施行,却被严峻忽视,置于次要的位置。

民初的国会,虽然热热闹闹,但无论是国民党还是进步党,关心的重点不是协商妥协,为民国订定一个新宪法和新制度,而是忙于党争,打击对方的势力,扩充自己的权力。李剑农指出:“从唐内阁到赵内阁,同盟会派的人只恨内阁不能全操入己党手中,以为还是党势太弱,尽力扩张党势;非同盟会派的党人,也深恐内阁完全落入同盟会派的手中,一方面尽力反对政党内阁之说,一方面也尽力造党与之相抗。”凌驾于党争之上的袁世凯,则从中渔翁得利,借势扩张总统的权力,漠视约法之规定,在没有总理副署的情况下任免官员。如此明显的违宪之举,不但借袁世凯自重的进步党人视而不见,连国民党议员也没有反应,皆忙于党派之间的争权夺利而无暇他顾。

刺杀宋教仁案是民初政治的重要转折点。宋案之后,各种证据都指向袁党,假如通过合法的体制内抗争和法律解决,国民党未尝不可赢得主动,毕竟民国之后,共和见解深入人心,袁世凯要主动出招,打压国民党尚缺乏合法性。然而,革命党过于迷信革命,留恋武力,率先破坏法治,发动二次革命,结果敌强我寡,输了个屁滚尿流,而且还在舆论之中输掉了道义。对宪政深有研究的李大钊如此评论:“革命初成,国民党以全盛之力,蓬勃一时,而不能善用其锋,与当局相见于政治平和竞争之轨,徒欲以情感相尚,血气相陵。”国民党元气大伤,其政敌进步党喜不自禁,得到了组阁权。袁世凯乘势要求在尚未立宪之前,先选举总统,国会中的两党竟然弃约法的程序而不顾,与袁妥协,提前通过总统选举法,将袁世凯推上正式大总统宝座。各派政治势力视约法如弃敝屣,议会民主制所赖以存在的法治基础被自己拆光,无异于政治的自尽。袁世凯在法治的废墟上拿出杀手锏,先是宣布解散“乱党”国民党,然后索性解散国会,毁弃天坛宪法,建立了赤裸裸的强人威权统治。

论文格式没有一个固定或都官方的样式,但是约定俗成,多看看不同的期刊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的需要再进行修改创作吧!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