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是彼此交流情感,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积极合作型、不合作型和一般配合型。对此,记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通过与采访对象有效地交流和沟通,确保新闻采访的成功。
新闻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工作,采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他们出于种种原因,有的会积极配合,有的则消极应付,有的甚至采取回避或者干脆拒绝的态度。
因此,记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的心理调适。总体来讲,采访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积极合作型、不合作型和一般配合型。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记者要认真分析,理性对待,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和手段,确保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积极合作型积极合作的采访对象,愿意主动配合记者,接受采访,他们是新闻采访中信息的主要来源者。积极合作的采访对象大致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善于交谈的,一种是不善言谈的。
善于交谈的采访对象善于交谈的采访对象包括普通人和名人、权威人士等。
普通人这类人群善于交谈,积极配合,但他们愿意接受采访的心理也有所不同。有的人对于记者的采访有正确的认识,愿意配合和支持他们的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也要"以热对热",表现出积极的采访倾向。
只有在融洽的采访氛围中,双方的交流和沟通才会顺畅,记者才可能得到更多真实有效的新闻线索。还有些人出于对本单位、本公司的利益或是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在采访中有意向记者提供有利于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信息,甚至故意捏造事实。对此,记者首先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其次要让采访对象明确采访的目的和意图,引导说服对方,使其正确配合记者的采访工作。
名人、权威人士积极合作型中善谈的名人、权威人士,一般见多识广,性格热情大方,反应灵敏,善于同人打交道。如领袖列宁、元帅陈毅、相声演员马季等。他们在与记者交流时,往往能侃侃而谈,对答如流。然而正因为他们学识广博,社会影响力和权威性不容置疑,容易使记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形成一定的心理势差。
即使被采访对象不摆架子,记者也可能产生"不严而威"的感觉;或许要采访的长辈和蔼可亲,也会在不自觉中产生一种晚辈的恭顺心理。因此,记者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调适手段。
首先,记者要保持一种对等的心态来面对名人、权威人士。以采访世界著名政治家而闻名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曾说:"我的面前只有被采访者,没有国王、总统和首相。"可见,无论采访任何对象,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谈话,尽量消除双方交往的鸿沟。其次,在采访前记者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由于名人的特殊性,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突出成就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对于这些记者要有充分的了解,包括他们的活动范围、研究领域、参与项目、突出贡献,及生平、经历、性格、爱好等。
只有做好充分细致的访前准备,才能在与采访对象交流时轻松自如、游刃有余。越是有针对性的提问,越能体现出记者的专业水平,让采访对象找到双方共同的兴趣和话题,体验到采访的乐趣,也有利于记者从采访对象身上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新闻材料。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水均益,在采访国际政要时,总是沉稳镇定,驾轻就熟,出色地完成具有挑战性的采访任务,这与他在采访前所做的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
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大致有两种类型:性格内向的采访对象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性格内向的人性格内向的采访对象一般个性孤僻,情绪不易外露,缺乏热情。在接受采访时,话比较少。针对这种采访对象,记者要有耐心,善于引导他们。因为面对镜头和话筒,采访对象一般会不自然,有紧张的情绪,从而影响他们接受访问时的情绪和心态。为此,在访问之前,记者要善于和采访对象交流,寻找双方的共同点,比如兴趣爱好等,拉近彼此的距离,消除两者之间的鸿沟。
采访过程中,记者一定要以诚待人,以获得对方的认同和好感,这样采访对象才会愿意向你倾诉。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心理调控手段-示范。"新闻采访中的示范,是指记者通过自身的态度、行为影响对方作出同类反应的一种心理控制手段。"记者以一种诚恳的态度去采访、交流,采访对象感受到你的尊重,才会以相同的态度作出类似的反应,调整心态,积极配合。
虽然性格内向的采访对象话语较少,但他们愿意合作,因而提供的信息通常是深刻细致的,让记者受益匪浅。在采访中,记者要善于抓住闪光点,抓住采访对象提供的细节,为新闻报道更好地服务。
弱势群体不善于交谈的采访对象中,有一部分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来自社会底层,生活环境恶劣,受教育程度不高,或是身体有残疾。这类采访对象往往自尊心强,有的害怕自己文化水平低,谈话谈不到点子上,甚至得罪人,在接受采访时神情紧张不安,说话不流畅。针对这种心理状态,记者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
首先,记者要以一种平视的心态去面对采访对象。因为无论是高官政要,还是社会底层人群,对于记者而言他们都只是采访对象。面对弱势群体,记者更要以一种人文关怀的心态去对待,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卑心理,更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记者要十分注意在言谈举止上尊重对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志说过:"采访中的'平视'
就是当你面对强者的时候,你要给他压下去,当你面对弱者的时候要给他扶一下。"[3]同时,在采访中,记者要用心和他们交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情感生活。面对这样一群缺乏社会关注和帮扶的采访对象,除了遵循一般心理规律获得对方的好感外,更重要的是要参与并体验他们的生活,在体验中发掘采访对象内心最真实的世界。
不合作型不合作型指采访对象不乐意接受访问,甚至抵触、拒绝采访。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这类采访对象又可分为三种:工作较忙的采访对象、有心理障碍的人和对媒体有偏见的人。在正式采访之前,记者要留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对他们的心理作一个初步的判断,以便在采访中有的放矢,确定大致的采访方案。
工作较忙的采访对象采访对象一时太忙,对于记者的采访要求难免显出不耐烦,表示没有时间接受访问。对于这种客观存在的原因,记者要表示理解。如果是一般新闻,在遭到拒绝时,可以延缓一下,如果执意要采访,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使其更加不愿意接受访问,甚至失去下一次的采访时机。这时,可以通过和采访对象进行时间上的协调,让他们安排合适的采访时间,等待下一次的采访机会。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新闻,记者就一定要有耐心,并且要下定决心,锲而不舍,想方设法获得采访。
中外新闻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范例。著名记者范长江当年在对西北上层人物的采访中常常遭拒,如青海的封建军阀马步芳就明确拒绝过他的采访。范长江的对策是"你不接见我,我可要想法子见你"。马步芳因为要出城打猎,范长江也提着猎枪跟了去,一只猎物在飞跑,范长江"啪"的一声打中,引起马步芳对他的好感。途中休息饮酒,范长江开怀畅饮,又赢得马步芳的青睐。范长江于是海阔天空地同他聊,把他所要采访的问题,拐弯抹角地套出来,由此,他对马步芳作了成功的采访。
双方除了在时间上可以作出相互的协调之外,在请求采访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抓住采访对象当时的心理,想对方之所想,以此打动采访对象接受访问。
这样成功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比如,一次,新华社记者要采访一位女科学家。当时,这位女科学家正在家里整理行装,准备下午赴外地参加一个重要会议。记者的采访要求,自然遭到了女科学家的拒绝。面对这种情况,聪明的记者不急不忙,以非常关心的口吻问道:"家里这么乱,你走后孩子怎么办?"这一问,竟勾起了女科学家的满腹心事。她放下手中的事,急切的同记者聊了起来。
评职要发表几篇论文?国家级期刊,还是省级期刊,还是核心期刊,你可以到本站相关栏目下查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