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说明:写论文太麻烦了,发表论文更麻烦,来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吧。好好学学哦。
【摘要】 [目的]改变学生对乙型肝炎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不良认知,提高学生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依从性。[方法]通过对实验组实施认知干预,对比两组学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百分率。[结果]2007年有819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原全部阴性学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率72%。2008年有1 24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原全部阴性学生,通过提高学生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认知,学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率达93%。[结论]通过提高认知水平,可明显提高学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依从性。
【关键词】 认知;依从性;乙型肝炎
认知源自拉丁文cogoscere一词,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1]。通过了解学生对乙型肝炎和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的认知,改变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提高大学生健康人群的乙型肝炎预防知识和接种率。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9月新生体检4 010人,结果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原阴性819人,其中男生481人,女生338人;2008年9月新生体检4 671人,结果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原阴性1 240人,其中男生699人,女生541人。
1.2 方法
1.2.1 检测及干预方法
HBsAg检测:对2007级、2008级新生进行入学体检,按要求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血3 mL作标本。根据体检结果,统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全部阴性的名单。通知学生后,统计学生前来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第1针)的人次。对2007、2008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全部阴性的同学随机抽取各500名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调查,实验组按照以下的具体措施进行认知干预,对照组不实施认知干预。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形式,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相关知识的6个问题,由专人进行调查,问卷回收率95%。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 某大学2007年、2008年新生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认知情况比较人(略)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认知干预后,2008年新生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表2 某大学2007年、2008年新生乙型肝炎疫苗第1针接种率(略)
表2可以看出,2007年新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低,接种率72.2%,2008年通过加强对新生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提高学生对乙型肝炎的认知,提高了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依从性,接种率84.91%。
3 具体措施
将体检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全阴性的同学名单公布在网上,让学生有知情权,了解自己的情况。通知年级辅导老师在班上公示需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学生名单,避免遗漏。派发宣传资料,每人1份。内容有: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乙型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制品传播、医源性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相关知识: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均为阴性,肝功能正常方可接种;③正规接种程序为0个月、1个月、6个月各注射1针;④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普通乙型肝炎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可保持3年~5年,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可保持10年~15年;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产生抗体或抗体滴度下降时要复种。
门诊部的大厅张贴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内容同上)宣传画报,让学生在体检等待过程中,可以了解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将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发布在学校的校园网上,让学生随时查阅。现场讲解形式:在体检现场,由专人向前来咨询的学生讲解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做到有问必答。
4 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约有10%的人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其中40%左右的携带者最终死于肝脏疾病,为乙型肝炎病毒高危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提高机体对乙型肝炎感染的免疫保护能力[2]。根据以上调查,学生对乙型肝炎的预防知识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认识在干预前认识不足,导致对接种疫苗的依从性低[3]。门诊部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宣教,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乙型肝炎的预防知识,提高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依从性,将感染乙型肝炎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真正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彦捷,李佳.环境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45.
[2]陈全景,范伟,魏平.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远期效果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0,10(1):3032.
[3]杨小华.学校组织乙型肝炎相关检查流程探讨及其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的关系[J].护理研究,2009,23(1A):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