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关于构建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探讨
关于构建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探讨
| 文章出自:职称论文网 | 编辑:文学论文 | 点击: | 2015-01-03 16:10:16 |
  论文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显得格外迫切。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引入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结构,建立制度化、多层次、多方式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提升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的关键所在。 
  论文关键词: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农村人力资源能力 
   
  广西北部湾地区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超过总人口的60%,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的支持。增强农村人力资源对社会经济贡献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培训农民,提升其素质与能力,促进其有效地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因此,构建科学的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应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本文对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培训需求的分析,以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结构为尺度,进行差距分析,确立培训内容,并针对培训内容提出的构建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提出建议。 
   
  一、解读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培训需求 
   
  目前较成熟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主要有五种:Goldstein模型、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胜任特征模型、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绩效咨询模型。根据现实情况,在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中将采用Goldstein模型与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结合的方式。Goldstein模型,由I.L.Goldstein和E.P.Bravennan、H.Goldstein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构建,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方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汤姆·W·戈特提出,通过寻找“理想技能水平”和“现有技能水平”之间的“缺口”来确认培训需求。Goldstein模型可对农村人力资源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可寻找差距以确定培训内容。文中组织分析即对广西北部湾的发展战略目标、发展环境与资源等认识;任务分析即对广西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知识、技能等分辨;人员分析即对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剖析。 
   
  (一)组织分析 
  首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农业发展目标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因此,广西北部湾也确立了相应的农村人才发展战略,即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基层干部群众队伍。除了在区域战略规划上的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也得到改善,资源得到丰富。广西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日益重视,出台相关文件政策,配有专项资金,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计划。2006—2010年,对全区200万农村劳动者进行非农技能培训,年均培训40万人。2010年广西区财政投入300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 
   
  (二)任务分析 
  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结构提出新需求。到2015年,北部湾地区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要转变为12.55:44.09:43.36。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促进其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变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素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农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农村经济各个行业、领域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专业技术和技能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这既是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要求,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此外,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大大提升。 
   
  (三)人员分析 
  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2008年末农村人口为2978万人,占全区人口的61.84%。整体素质低,2007年平均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为84.32。职业技能水平也较低,2006年末,每万人农村劳动力中约有35名农村技术人员,初级、中级、高级农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71.94%、22.60%、5.46%。从业结构不合理,2008年乡(镇)村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分布比重为66.55:18.52:14.93。同时,大多数农民缺乏“培训提高自身”的认识,缺乏提升个人素质的进取心与自信心,缺乏多样化的谋生技能。 
   
  二、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结构解析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需要“理想技能水平”作为标准尺度,这样才能使“现有技能水平”有比较的依据。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结构是对现代农民的素质能力要求,以此作为标准尺度进行衡量,解析培训具体内容,以此为依据的培训体系,它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一)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结构 
  有关研究认为,一个人的能力由体能、技能与智能三者组成。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为社会所创造的财富与价值则为1:10:100。三种能力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创造财富与价值),为一列等比级数1:10:100(即体能:技能:智能)。不同类型的“人”,对社会贡献不同。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希望政府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大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和技能,使之实现从体能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并最终实现从技能型向智能型的转变,以满足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周学馨(2005)围绕“双菱形”目标体系模型,提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旨在提高农民的竞争能力。其中竞争能力包括人文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路艳娇(2005)认为现代农民素质能力构成包括素质与能力两大类:一是素质,包括基本素质、文化科技素质、专业素质。二是能力,包括一般能力、专项能力、发展能力。陈华宁(2006)认为农民素质本质上包括做事、做人两种能力,具体是指:技术素质,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的能力;经营管理素质,即农民从事农产品营销、管理农村社会的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素质,即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能力。现有的研究成果都证实,对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不应仅限于技能性的培训,更应着眼于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 
  路艳娇提出的农民素质能力是在美国学者英克尔斯的现代人标准基础之上。结合我国沿海省份确定的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并提出现代农民的界定: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有现代思想观念和现代科学知识技能,是能够生存就业、自我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新型农民。这种结构更符合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目标,有利于培训农民,促进其从体能型向技能型、智能型的转变。 
  (二)培训需求分析结果 
  从组织、任务、人员分析可知,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培训需求为:一是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 极性,加强其接受培训的内在动力;二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三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素质,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四是培训农村经济经营队伍,提高经营能力。结合路艳娇的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结构来看,在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中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发农民的素质与能力: 
  1. 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的培训需求,反映了当前农民的发展能力和心理素质水平较低。发展能力,即满足个体发展与提高生活质量需要的各种能力,其中包括终身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是指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精神,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勇于在生产实践中大胆尝试。善于与他人合作,在市场机遇面前机智灵活、善于决策。    2.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的培训需求,反映了文化科技素质不高。文化科技素质,即有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技知识,能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生产实践。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所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简单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常规生产机械及家用电器维护能力等。 
  3. 提高农民经营能力的培训需求,反映了专业素质和专项能力上的劣势。专业素质,即,有农业产、供、销等各个环节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常识;有农业、非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范围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项能力,即创业或择业所需的农业专项技能或非农职业岗位技能,包括生产、经营预测、决策能力,协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 
   
  三、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建议 
   
  依据培训需求解析,培训内容可分为素质与能力两方面:素质包括文化科技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能力包括一般能力、专项能力、发展能力。构建合理科学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能力,促进农民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笔者认为,构建制度化、多层次、多方式的培训体系才能提升农民的素质与能力,才能确保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一)制度化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制度化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才能可持续发展。制度化的培训体系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明确的法律法规保证培训的进行。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农民的培训教育,如法国于1960年颁布了《农业教育指导法案》、韩国于2002年制定了《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法》。二是稳定的资金投入制度保证培训的持续发展。如日本的农协有自己的金融金库,除了为会员提供存取信贷等业务,还可为农民培训等工作的进行提供必需的财政支持。三是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化确保农民培训质量。确保培训质量应该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 
  要实现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的提升,首要任务是构建制度化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出台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民培训,开辟培训资金渠道,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工作。这样才能确保人力资源开发的持续性。 
   
  (二)多层次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从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培训需求结果来看,培训内容具有层次性,这就要求培训体系针对不同素质与能力的农民进行相应的开发。素质上的培训次序应从文化科技素质到心理素质,再到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应遵循一般能力到专项能力,再到发展能力的顺序。建立农民培训档案是多层次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立的依据,同时这也可以加强农民职业生涯管理。因此,多层次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以农民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培训体系,更符合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目标。针对培训内容可设计以下三个培训层次: 
  1. 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目前,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的受教育水平还较低,基础教育是长期稳定地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水平的保证,同时也为其科技素质乃至专业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2. 建立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应以进一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和心理素质、提升农民科学素养和科技知识、培养农民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所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开发农民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挖掘农民的发展能力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形成一个从村镇级到社会教育的、层次由低到高的农村教育体系。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在村镇开设一般文化科技知识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集中在中心城镇开设针对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等方面的课程。 
  3. 推行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发展农业广播学校和卫星电视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有利于农民培训与学习的普及。现代远程教育应以村镇培训机构无法开设的课程为主要内容,避免重复性的内容过多。同时,也可以与产业相结合,按照区域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前瞻性培训,从而形成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良性培训机制。 
  除了上述各层次的培训,还应营造良好的农村学习氛围,树立素质能力提升才有好的发展的观念,这更有利于增强农民对培训教育的渴望。 
   
  (三)多方式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培训方式的不同,培训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培训内容,应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陈华宁(2006)对河北农民培训调查时,指出目前农民培训方式有现场面授、课堂面授和实验结合、观看教学片、课堂面授、课堂面授与教学片结合等。从培训方式的选择来看,农民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现场面授,其次是课堂面授与实践结合。调查表明,依据培训内容,选择符合农民作息时间与需求的培训方式,更能提高培训效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满足农民各方面的需求和较高层次的培训要求。 
   
  四、结束语 
   
  构建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很重要。以正确的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以现代农民能力素质结构为依据,确立制度化、多层次、多方式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提升广西北部湾人力资源能力的关键。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